古人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俗语,其中一句“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亲戚再好,如果不在身边,在你出事的时候,也很难帮上忙,但邻居就不同,因为他们就在你的附近,如果出现什么急事,邻居很可能就帮上你的忙了。

八句话穿透古今(退一步海阔天空)(1)

这句话在当初那个年代,还是很适用的,因为以前交通不便,也没有如今的信息化物品,这就显出邻居的重要性。可能如今的年轻人不太理解,因为如今人们,多数住在大城市,周围都是高楼大厦,住的都是商品房,人与人之间反而显得冷漠了。

因此如今人们,多数不懂得邻居的重要性,也让邻居关系显得可有可无,但在清朝有位,名为张英的官员,却懂得邻居的重要性,并且为此写下一首诗,名垂青史。

张英此人还是很有名的,不仅是因为他的诗,还因为他儿子是张延玉。当然,张英其实也不差,父子两人都是清朝的名臣。当年张英进士及第,然后进入翰林院深造,本来需要熬十几年资历的,但当时康熙需要一位老师,且只挑经史出众之人。

八句话穿透古今(退一步海阔天空)(2)

而张英凭借真才实学,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这个机会,开始得到康熙皇帝的倚重,且因为是师生关系,相处的时间长了,张英的学问和品行,得到康熙帝的认可,因此有什么问题难以解决,都会向他咨询,也因此一路平步青云,

张英的升官速度极快,在其晚年便升任了,文华阁大学士,地位等同于宰相,但在学问领域更有权威。当然,张英还身兼数职,其本身就是礼部尚书,在朝廷中威望极高,但其为人平易近人,且一生清廉,却喜欢救济贫苦百姓。

张英六十岁那年,家人准备为其大摆宴席,因为张英生活节俭,从来不做铺张浪费的事情,但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能安享多少年,因此家里人才着想,在他生日那天庆祝一下,但张英得知后并不同意。

八句话穿透古今(退一步海阔天空)(3)

张英认为自己过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这天下还有很多百姓吃不上饭,银钱不应该这样浪费,并把这笔银两,用来买布料和棉花,做成衣裤送给穷困的百姓,因此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张英的故事。

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张英不但有能力,且品行温良恭俭,也怪不得能名垂青史。其实,张英本是普通百姓人家,因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张英一家才成了大户人家,才有了桐城张家,也许正因为如此,才那么了解民间疾苦。

八句话穿透古今(退一步海阔天空)(4)

其实,还有一个关于张英的故事,话说有一天,张英突然收到一封家书,信上说的并不是什么大事,反而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仅仅是因为地宅基的事情,与邻居老黄发生争执,所谓地宅基就是,家宅范围内土地的归属权问题。

其实,这事现代人很少接触到,反而农村有自建房,经常因此发生争执。而张英家人因为这事,已经和邻居闹到衙门,而双方都是名门望族,县令那家人都不敢帮,且这种家务事最难理得清楚,因此张英家人想让其出面,直接裁决此事。

八句话穿透古今(退一步海阔天空)(5)

千里迢迢送一份家书,只为这种小事,张英苦笑一声,写下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原本家务事最难理得清楚,但张英不纠结归属权的问题,反而劝家人退让一步,可见张英的胸襟广阔,而张英家人收到信后,也醒悟过来,之前太过斤斤计较,便退让了邻居三尺土地,而邻居见此也退让三尺,成了一时佳话。

此事过后两家人握手言和,此后再也没发生过矛盾,还留下六尺巷,这样的典故。退一步海阔天空,说得确实没错,古人诚不欺我,此事就是最好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