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场是一个人情社会。当一个官员赴任和离任时,部属都会备一份厚礼相送。这是本文的历史大背景。
乾隆年间,一个叫叶存仁的官员,从河南巡抚任上离任。
叶存仁,字心一,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人,生于1710年。雍正年间,叶存仁补授为江苏铜山县知县。此后,历任邳睢河务同知、河东河道总督、河南巡抚等职。叶存仁长期任职河道官员,对水利工作极为熟悉。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叶存仁在奉命勘察漳河水利时,提出开引河、筑土坝、增护城河等建议,被朝廷采纳;当年11月,叶存仁升迁河东河道总督后,奉命审查排浚荆山桥河工程,提出疏通正、副河,使之分流入运河,同时续挑三处支河并加宽湖口闸滚水石坝的具体方案。这些方案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均被朝廷采纳。
清朝是一个农业社会,水利是国家的根本、社会的基石、百姓的命脉。叶存仁提出的这些建议,经过实施后,极大地造福国家与社会。由此可见,叶存仁是一个好官。
难能可贵的是,叶存仁不但是一个好官,还是一个清官。
清朝官场是一个大染缸。很少有人能够经过这个大染缸的浸染后,还能清廉自持。就连大家很熟悉的曾国藩,也有收礼和送礼的记录。至于李鸿章,更是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美誉。可是,叶存仁从来不肯贪墨钱财,也不吃拿卡要,宁愿靠一份死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叶存仁这么一个精明能干的官员,在官场最高职务为河南巡抚。而且做了没多年,便离任了。
叶存仁离任的消息传出去后,部属表示要为他送行话别。叶存仁最初不愿意,在部属的再三恳求下,答应了。
到了送行那天,叶存仁的船只停在河边,等待出发。可是,送行的部属迟迟没来。叶存仁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不好意思挂帆远去,便继续等下去。一直等到夜深人静、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时,一叶轻舟才悄然靠拢。原来,这才是送行的人。他们特意等到夜晚时候,才带着自己的礼物来为叶存仁送行,以避人耳目。
部属们得知老领导要离开,便想赠送礼物,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可是,大家也知道叶存仁从不收受礼物,怎么办呢?他们考虑到,叶存仁一定是怕别人知道,会不好意思,拒绝收礼,因此刻意选择无人的夜晚来相送。
叶存仁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后,十分感慨,当场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其实,叶存仁并不是怕别人知道,而是怕自己知道啊(愧对内心的神灵)。
接着,叶存仁将这些礼物全部送还,一分不留,飘然而去。
【参考资料:《叶存仁》《中国古代部分廉政人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