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
在评价一位古人的时候,人们多从“忠”和“义”两个角度去盖棺论定,而甚少同时以“忠义”这双重标准去要求一个人。
忠和义,曾是历史上无数英雄人物的悲歌,以致于小说里的英雄人物多数都逃不掉“两难全”的命运;“自古忠义难两全”,使历史上真正的忠义者魁立星斗,因为要同时做到“忠和义”真的太难了!
关羽一直就是忠义的化身
几千年来每谈起“忠义”,人们能想到的恐怕就只有关羽等少数历史人物,此外就难以举出更多相关例子,可见“忠义”是多么高尚的情操、以致于翻遍史册都难觅一二。
儒家思想中的“忠和义”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儒家思想中,“忠”本是指尽心为人办事、不分上下对错。“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说的就是一种为人办事的态度,上司、帝王给下属指派命令,该下属不畏强权及困难险阻将事情办好了,这就是“忠”。
由于利益分立,这些命令往往是无法以正邪道德去区分的,执行者必须不问究竟、忠实执行,这经常就给这些人留下了“愚忠”的口实。
岳飞因为曾替皇帝镇压钟相、杨幺农民起义,历史上对岳飞的评价就是“精忠”:皇帝让他干啥就干啥,让他镇压农民起义、抗金、撤兵甚至是去死,岳飞都忠实执行了,这就是皇帝眼中应有的“忠”。
精忠岳飞的说法较多,没人说成是“忠义岳飞”
所谓“愚忠”,那自然是当代史学家安上去的,因为岳飞这样的忠本身就非常符合儒礼,古人的教育背景就是如此,以当代人的批判思想去看待他的忠,确实显得有失公允。
同样道理,古代的御林军、锦衣卫等都是必须绝对忠实于皇帝的,这样的“忠”是他们为人办事的基本素养,至于皇帝让他们干的是什么事情(好事与恶事),那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忠”,我国古代的皇朝制度根本就无法维持,用批判岳飞的思想来看,这个大棒子基本能将古代绝大多数的忠臣良将“一棒子打死”的!
而关于“义”,则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种基于人格上的举措,“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里的“义”就是一种人格表现。如果因为“忠”去做许多不义之事,这确实很让人纠结。
同一瓶子里的忠和义
在先秦时候,“忠和义”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被儒家装进同一个瓶子后,从此,“自古忠义难两全”就成了大多数英雄人物难以逃脱的宿命。
自古为臣者多强调“忠”,民间志士强调“义”,忠义两全实在太强人所难其实,我们熟知的历史上的忠臣良将大多数都属于“忠”的范畴,因为他们首先是在替皇家打工卖命。为了维护统治利益,这些忠臣良将们基本都难逃“捂着良心”办事的经历,除非他们抗命不尊,这样的“不忠”对他们就是极大的耻辱。
“忠心耿耿”历来都是相对的,在忠于一个政权的同时,这样的“忠”对于敌方来说就是“刽子手”。
比如白起,他在秦惠文王眼里是一位“忠勇可嘉”的将军,但在他国百姓的心里,白起也是著名的“万人屠”;由于“忠”无关人格,所以这并无碍他成为万人景仰的名将。
帝王们都需要白起这样的“死忠”大将
与朝廷上的忠臣良将不同的是,民间志士由于无需忠于某位主上,他们的为人准则就多以“义”为先。因为“义气”,他们经常不惜与皇权相对抗,只为了践行自己人格上的所作所为。西汉时的豪强大侠郭解就是这么一位"义薄云天"的人,他从来只干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从而“藐视皇权”,此举最终触怒了汉武帝,被当成“打黑”给灭掉了。对汉武帝来说,不忠于朝廷就是“黑”,管你义不义气?
从今人的角度看,汉武帝是一位有识明君,郭解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侠,应该都属于“好人”范畴吧;然而因为忠义难两全,汉武帝这“好人”就干掉了郭解这样的好人。
汉武帝:忠,就是朝廷的律令!
那么问题来了:既要忠又要义,我该选择当哪类型的“好人”呢?这的确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政治从来都不具单一的标签。“人无完人”其实也有着该角度上的含义,总有其中一方面是无法兼顾的。
因忠失义或因义不忠的历代英雄们从忠义角度上看,古代英雄们十之八九都难逃“因忠失义”或“因义不忠”的宿命,因为“忠义”这一包装,无论你怎么做如何抉择,都会注定在另一方面留下了“污点”。《水浒》里的众英雄们一开始都是“因义不忠”的典范,《天龙八部》里的萧峰忠义难两全,最后唯有通过结束自己来“回避”这无解的问题。
小说里的英雄人物自然都被强化了这样的“忠义”矛盾,但历史上的众多真实英雄人物同样未能例外。
项羽够英雄盖世了吧?但他的残暴也是有名的:在每次攻占秦国的城池时,项羽必做的事情就是尽屠城中百姓、不留一个活口。
这等所为显然“甚为不义”,因为一句“亡秦必楚”,项羽只忠于自己和他所代表的“西楚”,和秦国有关的一切事物都是要消灭掉的!类似项羽这样的英雄人物其实比比皆是,毕竟历史从来都只属于胜利者的一方。
还有“良禽择木而栖”的大量古代名将,当他们因“义”选择了一方主子时就必会失却对另一方的“忠”,这在历史动荡、群雄并起的时代中尤为常见。
由于古人多会理解到“忠义难两全”的困境,因此一次两次的因忠失义或因义不忠并无妨对该人的历史评价,但反复如此摇摆不定就为人不齿了。
“良禽择木而栖”下的投诚也是一种背叛
“投诚”与“墙头草”的本质都是一种背叛,区别就是在忠义之间抉择时的艰难与轻率,可见或忠或义,古人能践行好其中一种已实属不易,本应极其慎重的抉择自然容不下轻率。吕布本也是盖世英豪,但“三姓家奴”这一点就成了他抹之不去的污点,这就是古人对于“因忠失义”或“因义不忠”的底线。
清初时象吴三桂这样降清的“英雄”也不在少数,正因他后来又再次“叛清”,这才触及了人们的底线将其钉上了耻辱柱。
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忠义两全者,均为人中魁斗的典范虽然如此“忠义难两全”,但历史上还是存在一些“两全”人物的,正因为数不多,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人中魁斗!我们熟悉的关羽自不用说,自古至今他就是“忠义”的化身:身在曹营的时候他践行了忠,为蜀汉大将时他践行了义。
他们都是人中魁斗的典范
此外,后汉书也用“功虽不遂,忠义炳著”来评价东汉末年的何进,还有诸葛亮、赵子龙、苏武、 、陆秀夫、史可法、谭嗣同等,他们都是人们公认的忠义志士。
或许很多人的心目中还有更多其他历史人物也属忠义,但若用“忠义难两全”这杆秤子一衡量的话,确实有太多人都称不上,比如争议巨大的岳飞、林则徐(都曾镇压农民起义)等。
不曾有过任何背叛行为、不曾做过有违良心的任何事情,此为“忠义两全”者,虽是如此简单的两个条件,就足以刷下了大量古代英雄人物及忠臣良将。将“忠义”放到当代角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扪心自问一下:或多或少的背叛行为、或轻或重的违背良心之事自己曾做过多少?哪怕是刻意去踩死路上的蚂蚁,从古人角度看,你也是无缘“忠义两全”的了!
“忠义”的当代表述
今天我们用以上历史人物为例将这样的一杆秤亮出来,其意并非为了号召大家向这些古人们学习(毕竟他们多数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来捍卫这样的忠义),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谨记这样一杆秤,就能更多地做到克己自律。对所从事的工作,“忠”就是一种态度;友善清正地对待身边的所有人,就是一种“义”的人格。
“忠义”非古人专有,它也是所有人为人处世的一杆秤子;在今天来说,它就等同于“专注、专一、正直、善良”,能一生保持这样的操守,你也会是“人中魁斗”之一了!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