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高考前后,毛坦厂中学就会刷屏一次,今年也不例外。

前不久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毛中学子,两天前,正坐在车牌号为“91666”的大巴车上,前往六安市区,送考的万人队伍一如往年般浩浩荡荡。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1)

毛坦厂中学的高三学生过的什么样的生活?

每天6点到晚上12点,长达18个小时,除了吃饭和午休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在不停地上课、做题、考试。

吃饭、上厕所这些必须做的事情,也要严格控制时间,每顿饭不超过10分钟。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2)

除了紧张的时间安排外,毛中学子的压力来源还有一个——考试,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

前几天有个毛坦厂中学的学生晒出自己的试卷,一年做了5千多张,堆起来有1米高。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3)

我粗略算了一下,一年365天,平均每天要做15张试卷,每张试卷做下来至少要花1个半小时,基本上一天到晚都在不眠不休地做题。

而且,每次月考的成绩表都会贴在墙上,没考好的会上黑名单,退步的学生要自我检讨。

在毛坦厂中学,学生必须时时刻刻精力保持高度集中,绝对没有机会开小差,因为每间教室里都安装有一个360度无死角的摄像头。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4)

班主任或许没出现在教室里,但他的眼睛可能正盯着监控画面,每个人必须专心致志。

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紧绷,让毛中的学生难免有些小问题,如肥胖、便秘、腹泻、长痘等等。

这都是无足挂齿的小事了,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生病,因为真的生不起。

平时如果有个头疼脑热,或者感觉到有点要生病的苗头,就赶紧自己买点药对付过去,不到站不起来的程度绝不会卧床休息。

三年如一日的夙兴夜寐,枕戈待旦,只为换取一个目标——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我也是经历过高考的过来人,对毛坦厂中学学子们拼命苦学的精神,只有理解和敬佩。

但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声音——质疑和嘲讽。

质疑这种高压模式下培养出的都是“刷题机器”、“高分低能”、“即使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5)

在我看来,说这话的人,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何不食肉糜”。

他们根本不知道在毛坦厂中学就读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更不知道高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白岩松曾基于他调查和亲眼见到的事实,做出了一个非常客观、公允、深刻的评价:

来毛坦厂读书的,大多都是打工者的孩子们,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非常卑微的家庭。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这轮流给孩子做饭。这个母亲做几个月的饭打工去了,下个母亲做。他们都不是富裕的家庭。高考的那天,大巴驶出毛坦厂的那幕,我至今想起来都一身鸡皮疙瘩,真是让人掉眼泪。上万人守着大客车,孩子出发要去高考。在这样的一个人浪和人群当中,寄托着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梦想。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做出任何嘲讽毛坦厂中学的事情。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6)

02

毛坦厂中学坐落的大别山区,是中国最穷的地区之一。

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没法跟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拼,连邻近三线城市六安乃至县城都拼不过。

但即使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他们的一本上线率可以达到66%、

他们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那一颗顽强地想要改变命运的决心。

在这里读书的孩子80%以上都是来自于农村,他们把孩子送进毛坦厂还可以砸锅卖铁咬咬牙坚持。

这是当下偏远农村最佳的教育模式,也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是一位来自滁州的独腿父亲,跨越600里,把孩子送入毛坦厂中学,而他就在学校旁边给孩子做饭。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7)

他们家里的情况不好,考入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还有很多母亲为了节省开支,租很便宜的出租房。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8)

为了有钱供养孩子,在照顾完孩子之后,她们又在毛坦厂镇找了一份临时工,即使月薪一千也愿意干。

在毛坦厂中学,每天来送饭的家长,是一道特色风景。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9)

还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可能考上大学,把柳树当神一样跪拜。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10)

这样做的,都不是富裕的父母,但他们竭尽全力,也要让孩子考上大学。。

因为他们吃够了读书少的苦,不愿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一辈子无出头之日。

没有经历过贫穷的人,自然无法理解贫困地区孩子对高考的执着。

知乎网友“云帧数浪”说得很现实:

在北京你有无数条路线通往五道口,在毛坦厂我只有一条狭长的小路走出大别山。

那些高高在上的嘲讽,其实只是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偏见。

说几个惨痛的例子吧:

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故意交了白卷,然后,她踌躇满志地出门打工了。

但是,因为学历不高,又没什么技能,她压根找不到工作,觉得“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

2008年徐孟南高考0分,他视自己为“英雄”,后来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各样的力气活,最后他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感到极度后悔。

后来,他自费走上街头去宣传,以自己为反面例子,告诫别人千万不要交白卷。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11)

那些当年蔑视高考制度,自以为清醒地对抗过的人,当他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吃尽了生活的苦头时,还会觉得读书这件事不重要吗?

  • 学习很难,但上了社会之后你就会发现比学习更难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毛坦厂一个老师说的很好:

同样是18岁的孩子,有人把孩子送到国外,有人送到毛坦厂;还有人送到东莞的制衣厂,廊坊的印刷作坊,真正的工厂。在那里,是没有人整天看着你背书做题,也没有人说你学习不好,让你很没面子,或者没收你东西。

真的没人再逼你去学习了,也没人在乎你能不能上大学了,没人在乎你有没有未来。

你不再被当作一个18、19的大孩子了,你只是一个合格或不合格的劳动力。人们关心的是,今天你干了多少活,跑了多少单,周末能不能加班。

那时候的你会不会想念有一个叫毛坦厂中学的地方,想念那个曾经折磨你的地方?

在知乎上有人问,在毛坦厂中学读书是什么体验?

最高赞的答案是:对于真的想学习想改变的人来说,那里不是地狱,是天堂。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12)

03

《中国门》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生要不停地打开一扇扇门。一扇门代表一个世界。传统中国,科举考学像一道窄门。读书读得好的,就可以做官,有功名,得富贵。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大多数孩子的唯一选择。

高考并不温情,它很残酷,但它是守护教育公平的底线,是寒门学子逆袭的最容易最稳妥的途径。

依稀记得当年我们班上的第一名,每当他熬夜学习的时候,很多人都劝他不要那么拼命。

可是只有我知道,他家里为了让他读书,家里把猪都卖了,母亲把戒指都典当给了别人。

他除了努力,再也没有别的退路了。

有句话很戳心,穷人的孩子没有伞,下雨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学会拼命奔跑。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只能比他们更努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首做试卷,丢人吗?像复读机一样把英语单词背100遍,丢人吗?连吃饭上厕所都要精密地计算时间,丢人吗?不,靠勤奋为自己拼一个未来,这一点也不丢人。

真正丢人的是那些自己本来手里的筹码就不多,还掩耳盗铃,自以为聪明无比的人。

前两天高考的时候,走上街头的人都会发现,考场周围几公里的工地都停工了,市区的汽车不鸣笛了,所有的出租车上贴上了考生免费的标志,公交车也免费了,考场门口的矿泉水也是免费领。

全世界都在为你们努力,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拼一把呢?

借用北大女孩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里说的一段话,给所有正在为梦想奋斗的人带去一些激励: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白岩松讲高考人数(高考刺痛无数人)(13)

让家长更懂教育,让教育更有效,请点上方头像关注“龚老师说教育”
(声明:此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