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中,曝光是决定相机图像传感器实际记录的内容的关键因素。控制曝光的有三个可调参数 -- ISO 、光圈和快门速度。

1.曝光三要素

ISO是相机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度,每个ISO增量 (向上或向下) 表示传感器对光线的灵敏度增加一倍或减半。

光圈控制镜头光栅,而光栅控制穿过镜头到相机内部的光量。光圈设置由 f/数字表示。快门速度表示幕帘打开然后关闭的速度。这基本上是当你按下快门释放按钮时,允许多长时间的光线照射到相机的传感器上。快门速度以几分之一秒来测量。

摄影技巧原理(摄影基础-曝光)(1)

当这三个参数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代表了在此设置下的曝光值 (EV)。这三个参数中的任何一个的任何变化都将对最终的拍摄的图像产生具体的影响。例如,如果增大光圈,则会减小镜头光栅张开的尺寸,从而减少传入图像传感器的光量,但也会增加自由度 (景深) 。而降低快门速度会影响捕捉运动的方式,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背景或物体变得模糊。然而,降低快门速度 (保持快门打开时间更长) 也会增加到图像传感器的光量,因此一切都会变得更亮。

当增加 ISO,可以允许在光线较低的情况下拍摄,但是你会增加照片中固有的数字噪点。因此,不可能对其中一个参数进行独立的改变,也不可能在其他参数如何影响图像方面获得相反的效果,最终改变EV。

Ⅰ.ISO

摄影技巧原理(摄影基础-曝光)(2)

感光度,又称为ISO值,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由敏感度测量学及测量数个数值来决定,最近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对于较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曝光更长的时间以达到跟较敏感底片相同的成像,因此通常被称为慢速底片。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称为快速底片。无论是数位或是底片摄影,为了减少曝光时间,相对使用较高敏感度通常会导致影像质量降低(由于较粗的底片颗粒或是较高的影像噪声或其他因素)。

Ⅱ.光圈

摄影技巧原理(摄影基础-曝光)(3)

镜头的光圈是光栅开合的大小,它决定了通过镜头的聚焦光的数量。在一个大的光圈,比如 f/2,即使在一秒钟的一小部分,也会有大量的光通过; 但是在 f/22, 光栅可能最小时,就会只有少量的光线进入 (即使在较长的快门速度下)。

关于光圈和f/数字,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只要 f/数字保持不变,镜头的焦距并不重要。这是因为确定 f/数字的算术方程表明,35㎜镜头上穿过的光量与 100㎜镜头上穿过的光量相同, 快门速度为 1/125 秒。虽然光栅张开的大小是不同的,但是通过的光量是相同的。

Ⅲ.快门速度

摄影技巧原理(摄影基础-曝光)(4)

快门速度以几分之一秒来测量,并指示胶片平面上的幕帘打开和关闭的速度,它控制光线进入镜头并直击图像传感器或胶片平面的时间。快门速度可以让你在瞬间捕捉世界,但是它也可以以三四秒以上的速度吸收世界 (或者在摄影师想关闭幕帘之前保持持续开放)。

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拍摄,也可以让你控制运动的记录方式。如果快门速度比物体或背景快,那么图像将会非常清晰。如果快门速度比较慢,那么你就会得到模糊的物体。

想想暴雨中的雨,那水落下的速度有多快?嗯,在 1/30秒,雨滴是能够看得见白色条纹,但是在 1/250秒,雨滴则在空中盘旋,你可以看到每一滴水滴都很膨胀。

2.什么是自动包围曝光

摄影技巧原理(摄影基础-曝光)(5)

包围曝光(也称括弧式)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先按测光值曝光一张,然后在其基础上增加和减少曝光量各曝光一张,若仍无把握,可多变化曝光量多拍几张,可按级差为1/3EV、0.5EV、1EV等来调节曝光量,每张照片的曝光量均不相同,这样就能从一系列的照片中挑选出一张令人满意的。数码相机上的自动曝光功能,甚至可以让用户把欠曝和过曝的照片合成一幅曝光准确的照片—即使你在拍摄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一张照片曝光准确。在上面的三幅图像中,你可能更喜欢曝光过度的 (2 ) 图像,因为夕阳最灿烂。包围是一种拍摄幻灯片电影中推广的技术,因为在暗室中纠正图像的能力有限,许多摄影师今天仍然使用这种技术。

3.过曝和欠曝

摄影技巧原理(摄影基础-曝光)(6)

既然我们说 “正确” 曝光是主观的,你如何定义过度曝光和曝光不足?简而言之,过度曝光是当亮点中的信息实际上不可读时,图像信息过度丢失时,并且无法在后期处理过程中找回。曝光不足几乎是相同的概念; 除了在这种情况下,阴影中没有包含图像信息。这种不存在的信息也不能通过后处理来弥补。在电影摄影的光化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通过胶片 (而不是数字) 处理,可以在曝光过度不足的帧中 “找到” 图像信息。

4.自动曝光锁定

自动曝光锁定是一种相机设置,在这种设置下,曝光值被锁定 (当你拍摄半自动或全自动模式之一时,即快门优先级)。在这种模式下,无论场景中的照明发生什么变化,相机都会锁定 ISO 、快门和光圈设置, 因此,你可以在不需要重新测量场景的情况下不断实现相同的 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