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才开始不到一个星期,中东局势就充满了不同寻常的火药味,白宫下令美军行动,击杀伊朗关键将军苏莱曼尼,一时间激起轩然大波。

排除在战争年代,和平时期此等级的刺杀,在人类步入现代历史以来,也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之后双方剑拔弩张的姿态也让外界对于局势的升温充满了担忧。甚至于在美国国内,不少民众产生了此事件是否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担忧。

如今几天过去,虽然从双方激烈的反应和事发地点位于局势动荡地区这些基本条件来看,事件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但是如果说此事会引发大规模冲突,乃至于世界大战,那就是小题大做,杞人忧天了。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1)

苏莱曼尼

我们不妨拿这次刺杀和发生在105年前的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三战的爆发完全是空中楼阁。

(1)时代背景,换了人间

判断某一事件的具体影响,要将这一事件放入到历史的进程之中,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之下考虑,而不能脱离大环境。

当年发生在萨拉热窝的行刺事件,大的历史背景是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瓜分殖民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而由此引发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之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益,战争成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重要手段。

而且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普遍信奉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发动战争也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2)

斐迪南大公

而放眼今天,和平与发展早已取代了战争和革命,成了新的时代主题,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将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最要紧的事务来对待,作为当事方的伊朗和美国,也从来没有忽视自身的经济发展。

目前的国际社会有着完善的国际法体系和制约战争爆发的机制,虽然会有一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时不时地践踏国际规则,但如果对手是一个可能对其造成足够杀伤的对象的话,相信强国也会在决定开战之前三思。

更不要说世界上还有很多爱好和平的力量,以及和中东地区有着密切利益关系的各大势力,都会采取劝和等办法,来避免让当事双方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3)

(2)力量失衡,战端难启

通常情况下,战争的爆发,特别是多国参加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的爆发,必须有体量足够大的军事同盟存在,且需要存在两个或多个军事同盟对峙的条件。

这一点从一战之前,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现实就可以窥见端倪。以老牌殖民帝国英国、法国和沙俄为首的协约国和以新兴资本主义列强为首的德国,在一战爆发的几十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为争霸战争做准备。

其中德国和奥匈帝国在1879年就签订了军事结盟条约,而一战的爆发则在1914年,前后相距35年,而伊朗目前的政权建国不过40年而已。而且德奥集团为了备战,还提前十多年,就制定了施里芬计划,作为作战方略。

而当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也是错综复杂,法国和德国因为普法战争成为一对冤家邻居,而沙俄和奥匈帝国围绕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也是十分激烈。而在世界范围内,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新贵德国之间的矛盾更是白热化,两大集团可以说是全面对峙。

而放眼今天,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同盟北约的盟主,但是目前北约内部的向心力大不如前,而且前一阵北约的核心成员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发表了"北约脑死亡"的言论。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4)

而伊朗则是老哥一个,即使有俄罗斯等国际力量提供道义支援,但从军事意义上来讲,伊朗只能独自面对美国。而在双方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且美国没有明显要展开大规模军事冲突意愿情况下,伊朗更不会轻启战端。

(3)同为刺杀,本质不同

虽然这次击杀苏莱曼尼,和105年前击杀斐迪南大公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仔细分析之后,会发现这两次刺杀差异还是很大的。首先刺杀斐迪南大公,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的个人行为,而美国此举,从很大程度来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另外对于斐迪南大公的刺杀,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这是奥匈帝国不断挑衅塞尔维亚的必然结果,即使斐迪南大公不被刺杀,那么其他奥匈帝国的关键人物也可能被刺杀。换言之,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是两大集团对峙的一个缩影。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5)

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

但美国这次击杀苏莱曼尼,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国会事先毫不知情,五角大楼都在事后着急撇清关系,而美国的北约盟友更是对此感到惊讶。

因此从目前各方的态度来看,这极有可能是白宫方面一次偶然的决定,虽然激怒了伊朗,但这种偶然事件想要演变成一起大规模军事冲突,怕是还差不少火候。

而从一战爆发之前的各种条件来看,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只是双方对峙的最终结果,而这一次白宫却制造了一个偏离历史进程的意外事件。这两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可以说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大概率还是会爆发,但是即使再发生一次类似苏莱曼尼遇刺的事件,三战也只是空中楼阁。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6)

苏莱曼尼

(4)各方态度,差异悬殊

大势将至,必有征兆,一般情况下,有关各方的态度是判断事态是否会继续升级的关键,而对比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之后各方的反应和目前各方的反应,就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显著差异。

当年刺杀发生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如获至宝,认为这是可以挑起战端的天赐良机,在奥匈帝国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爆发,各方立刻参战,就连一向愿意观望的英国也迅速投入战斗。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7)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威廉二世

而这一次,俄罗斯表示希望双方克制,英国、法国、德国也在伊朗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之后,表达了希望伊朗遵守协定的意愿。有关力量基本上都是在劝和,就连美国国内都是一片要求白宫克制的声音。

在事件发生之后,民主党大佬佩洛西立刻宣布此事没有获得国会授权,并表示白宫这一举动是带有挑衅色彩的,将把美国公民置于危险境地。因此美国国内的阻力其实也很大,必将对局势进一步升温起到制约作用。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8)

佩洛西

(5)战争后果,值得深思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战争所造成的危害日益扩大,战争的后果是很多国家无法承受的。而在一战爆发之前,人类对于战争的破坏性估计不足,以至于当年参战的德国士兵家属纷纷举着圣诞节回家的标语。而战争开始之后,其持久性和破坏性就显露出来。

在武器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战争的破坏性更是难以控制,所以相信美国和伊朗的政客们也都对此有所忌惮,这无疑会让战争的爆发变得十分困难。

萨拉热窝事件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05年后的回眸)(9)

因此美军无人机击杀苏莱曼尼的事件,注定只是萨拉热窝事件在105年之后的回眸,人们会回想,会担忧,但三战的狼烟注定不会燃起,它只是很多人心里的空中楼阁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