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都过得很郁闷,被一个四岁的娃弄得焦头烂额,早上起床,他要耍各种起床气“妈妈,我没睡好”“我还不想起床呢”“妈妈,我眼睛睁不开了”“妈妈,我饿了,我想在家吃完饭再去幼儿园”“妈妈,我要抱会再起来穿衣服!”;等到穿衣服的时候又开始吭吭叽叽,穿毛衣不抬胳膊,穿裤子不站起来,像个软面条一样,每天早上穿衣服要足足耗掉我20分钟!

好不容易整理好出门,路上十万个为什么问不停,路上看到一袋清洁阿姨打扫的树叶,不管已经走出多远,不管有没有时间,非要要求我和他再返回去看个究竟…….

森林秘境绘本(绘本野兽出没的地方解开我心中迷雾)(1)

等到下午接放学,出了幼儿园的校门,开始提各种无理的要求:

①要吃东西,要在学校门口吃东西。

②要吃饭,要吃学校的饭。

③要在楼下吃东西,不回家。

现在是冬天,接上他走到家天就黑了,从学校门口要求吃东西,非要吃东西,我跟他解释妈妈没带能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回家吃。各种哄各种劝终于愿意走了,一路吭吭叽叽,走到楼下,不肯上楼,让我回家拿吃的,他自己在楼下等着吃….

在家里他会习惯性说:就要怎样怎样!(我就要吃饼干,就要看手机,就要妈妈陪睡不要爸爸)为什么不可以搞破坏?还经常大喊大叫……

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面对孩子的这些变化和要求,没有安全和健康隐患的能满足就尽量满足他;能和他沟通时就要尊重他的感受,可是并没有让情况好转,我开始和宝爸探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说实话,每一次都要拿出百分百的耐心对待他的无理取闹,而事后又看不到情况变好,我有些丧气,也想发脾气,也反思到底哪个地方出问题了?也怀疑是不是自己哪个地方没做好引导,才导致孩子出现这些行为。

这两周一直在观察孩子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森林秘境绘本(绘本野兽出没的地方解开我心中迷雾)(2)

周五的中午一边做饭一边听节目,听到一个老师讲绘本故事《野兽出没的地方》,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在家里把自己打扮成怪兽,在家里大叫大嚷,跑来跑去,把房间弄得很乱,妈妈很生气,罚他关禁闭,还说不给他吃饭。当这个小男孩被关禁闭后,在房间里他进入了一个幻想空间,他想象着房间里有很多树,不停的长出来,后来变成了一个大森林,穿过这片森林来到了海边,他坐帆船在海上漂了一天一夜,来到了野兽出没的地方,在这个野兽出没的地方,他成了野兽之王,统帅所有的野兽,做所有在家里妈妈不让做的事情。

野兽说可以大喊大叫,可以在岛上游行,我们要把这个岛闹翻天!

森林秘境绘本(绘本野兽出没的地方解开我心中迷雾)(3)

在经历一翻闹腾后,所有的野兽都累得睡着了,只剩下小男孩一个人,虽然他是野兽之王,但他突然觉得很孤单,他开始想家了。这个时候他又闻到了饭菜的香气,他饿了,然后他就决定我要回去了。

沿着过来的路,穿越大海和森林回到了他的房间,这个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饭菜的香气来源,妈妈虽然很生气罚他不能吃晚饭关禁闭,但事实上妈妈还是爱他的,给他准备了香喷喷的晚餐放在桌子上。

森林秘境绘本(绘本野兽出没的地方解开我心中迷雾)(4)

一个真实的家庭关系:妈妈和孩子之间是会闹矛盾的。

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我就是想闹腾一下;而妈妈也有妈妈的需求:我真的已经很累了,不希望房间被弄的再乱糟糟的!

孩子和妈妈都是很真实的需求,需求和需求之间可能是会发生矛盾的。但是在一个家庭中,矛盾是会化解的。妈妈气消了以后她还是为孩子准备好了可口的晚饭,也能理解孩子需要闹腾一下;而孩子通过自己的幻想空间情绪得到释放,理解妈妈有点累,但看到香喷喷的饭菜,他明白妈妈是爱他的。

故事的最后,除了桌上的饭菜,妈妈并没有出场,妈妈用她的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孩子也从妈妈的行动里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

听了这个《野兽出没的地方》绘本故事,一下子释然了。男孩子的精力和活力很旺盛,在学校和家里受限了以后,他需要有一个地方去发泄,去疏解。他需要有一个地方能够撒撒欢,撒撒野!

我家是男孩,回观这些天孩子的行为,也许正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发泄去寻求满足。在学校要规规矩矩,老师又看得紧,估计是憋坏了,回到家就想跟妈妈撒撒野,不想再规规矩矩,而我又没能及时理解他,还怪他无理取闹。

迷雾解开,再看这几天和孩子的矛盾,心里突然就能接纳了孩子的所有这些形为,甚至有些后悔,为什么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没能忍住不生气去拥抱他呢?为什么我还和他产生了对抗?……..

森林秘境绘本(绘本野兽出没的地方解开我心中迷雾)(5)

总结:绘本中妈妈的做法可以借鉴,有的时候当孩子和妈妈发生矛盾后,其实双方是深爱彼此的,妈妈试试减少说教、讲道理,只用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孩子都会明白,往往让矛盾化解于无形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