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和方言,均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两者之间,本身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具体来说,前者很容易受到后者的影响——由于方言读音跟普通话(书面字眼)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不少地名的写法也会随之出现变化。本文所要介绍的地名,就属此例。

这个地名是莱西市辖下的一个村庄,在正式介绍其由来之前,还是先说说与之相关的方言读音。

莱西的朋友或者去过莱西、莱阳西北部、招远南部(可能范围不限于此,暂时只以此举例)的朋友,应该都曾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地人在说“明天”的时候,会把“明”(ming)读作“萌”(meng)。笔者岳家在莱阳北乡偏西,相应的亲友就是如此发音。更细致一点来说,是把“明日”读作“萌一”(meng yi)。

实际上,把“ming”读作“meng”,在上述区域方言中还有其他例子。比如,公鸡“打鸣”中的“鸣”,也是发“meng”的音,即所谓的“打蒙”。

这次要介绍的地名,就与“ming”和“meng”的读音有关,它便是莱西市南墅镇的“萌山村”。

章丘白云湖方言(莱西话把明天的)(1)

萌山村位于南墅镇驻地西北约5公里处,距离小沽河及北墅水库不远。根据《莱西县地名志》的记载,萌山村原名为明山村。明末,一支赵姓人由东馆村(现同属南墅镇)迁此建村。相传,曾有位仙女在村庄南侧的山上修庙,自恃艺高,夜半方动工,天明未成,弃工而去,村庄以此得名“明山”(传说成分较大,名字可能另有原因,暂时难以稽考)。

“明山”虽然成为这里的书面名称(民国版《莱阳县志》中即写作“明山”,当时明山村和附近的山里吴家等村还一起设立了个“明山乡”),但由于方言读法的原因,“明山”后来就逐渐转写为“萌山”。

这一转变具体发生在哪一年?暂时没有看到详细记载。不过,参考民国版《莱阳县志》的记载来推测,应该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吧。

章丘白云湖方言(莱西话把明天的)(2)

对于当地人来说,村名的写法虽然前后不同,但读音上却没有变化,因此并无不适。但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外地人而言,理解村名含义时就比较有难度了。笔者最初知道“萌山”这个地方的时候,也颇感不解——毕竟在地名中,“萌”这个字出现的频率并不高。

“明山”村的确是因方言转写而改名,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ming”在当地方言中都读作“meng”。以“明”为例,“明日”的“明”读作“meng”,而“清明”的“明”则仍读作“ming”;此外,用在人名当中的“明”,也是不变音读作“ming”。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这就涉及到方言理论研究,还请专业的朋友帮忙给以解释。笔者在此就不班门弄斧了。

章丘白云湖方言(莱西话把明天的)(3)

借着“萌山村”这个例子,不妨再跟大家讨论一下胶东各县市区对“明日”(明儿)一词的发音。笔者老家在栖霞东部,距福山不远,当地方言说“明日”或者说“明儿”的时候,发音并非“ming”,也非“meng”,而是“men”(接近于“门儿”)。您的家乡是什么情况?欢迎各位朋友留言。(本文作者:耳左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