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李传韵

一首能听落泪的曲子《丰收渔歌》

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由小提琴教育家李自立创作于1973年,作品以广东汕尾渔歌为素材,以南海波涛为背景,描写了海湾夜色中渔民成群结队出海捕鱼,中途劈波斩浪,最后喜获丰收归来时的情景。渔樵形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中隐逸文化的集中反映,成为文人寄情山水和精神净化的象征性符号,是他们人格精神和审美品位的外化。有关渔樵的音乐作品透出“隐”和“逸”的思想,具有儒道兼济的哲学基础。

丰收渔歌原唱(一首能听落泪的曲子丰收渔歌)(1)

一、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的速度是中速,稍自由的散板,给人一种悠扬、开阔的感觉。一共四句,前三句都比较短,最后一句比较长。前两小节仿佛是个呼应,清晨,渔民们捕鱼归来,船上的渔民呼唤岸上的渔民;后两节则是岸上的人向船上的人做呼应,所以,这两句的处理要稍有不同。之后两小节描写的是岸上的人们相互转告,渔船回来了,大家都从屋子里走了出来,随着一个小璇子,仿佛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聚集在岸边。所以,此时要处理得很辉煌,以一个积极肯定的态度去结束这句,在此,这一串音符要处理得由慢到快,弓子也要越用越大,而最后的倚音要处理得饱满而充分。

丰收渔歌原唱(一首能听落泪的曲子丰收渔歌)(2)

二、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一开始是在中音区,旋律抒情优美,乐句清晰且亲切;第二段是在G弦和E弦上演奏的,热烈、深情;第三段是在高音区,明快热情,在第二和第三段中有很多的渐慢和回原速。在此,我们要注意节奏的伸缩和情感的细微变化,主题乐段的经过音和震音是写景的,力度不要很重,要很轻地带过去,在这一大段中,描写的是渔民们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与分享丰收的情景,旋律如歌的进行。先是在E弦上热情地歌唱,此时的弓子要打开,声音要有喜悦和甜美的感觉,尤其是第二句的后两小节,要处理成很亲切的情绪,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要有层次感,揉音不断。在两小节的钢琴过渡之后,转为在G弦上深情高亢的演唱,情绪方面也稍加激动,整体的感觉是向前涌动的,不要拖沓,在这个部分要更加注意弓与弦力度、角度、速度的关系。随着一个7连音的小璇子,又回到了E弦,此时的速度要比G弦上稍快一些,情绪也更加流畅激动,在此,要注意大概有五处渐慢和回原速,要注意节奏的伸缩和情感的细微变化。之后的一串32分音符与4分音符的打指,像是一串串的小浪花在涌动,处理得要干净,换弦的角度要小,弓子的分配也要处理好,16分的保持音要奏出亲切的感觉,不要拉散了。最后的打指要保持住,由渐强到渐弱,要有一种浪花渐渐远去、消失的感觉。

丰收渔歌原唱(一首能听落泪的曲子丰收渔歌)(3)

之后,是一段欢快的3/4拍与2/4拍相结合的舞蹈场面,其中3/4拍的切分重音是非常有个性的。8小节为一个单元,在不同的音区和不同的调性中进行呈现。描写的是渔民们欢聚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的场面,同时小提琴也模仿击鼓的声音,跳音与大切分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了舞蹈者的神态和韵律。在此,要特别注意强弱的处理,要根据给出的表情符号严格演奏,做出鲜明的对比。前两小节仿佛是一个小锣在被敲响,一共四句,两句一呼应,所以此时的力度符号是一个F。之后像是一个大鼓在承接,所以转为了两个F,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对于弓段和力度要有较好的分配与控制,弱的地方不要虚,强的地方不能急躁。对于这一部分的弓法设计,笔者曾经见过很多的演奏版本,但无论是哪一种弓法,万变不离其宗,表现出舞蹈的韵味就好。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切分中的重音是舞蹈韵律的关键,一串音中只有一个强调音,如果演奏者个个音都去强调,那么就相当于没有强调,所以,要求我们处理好强弱的关系。在一段节奏规整的鼓点结束之后,是一串轻巧的16分音符,仿佛之前的鼓声是为了迎接这个跳独舞人的出场,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在中间做了几个简单、干净的动作,一串前松后紧的节奏后,音高做了下行的调整,仿佛她在一次次的旋转,一直转到了人群中,此时欢快的鼓点再次响起,又一轮独舞和鼓点过后,将气氛推向了高潮。随着一大串16分音符,由单音变成音程,又由音程变成和弦,此时的速度也宽广起来,单音是一个人在独舞,双音是两个人,那么当和弦出现时,仿佛大家都被快乐的气氛所感染舞蹈起来。此时,如果是电影的拍摄手法,当从16分单音变成音程,又到8分的和弦,一定是一个由近焦的特写到远焦的拍摄过程。当速度扩大到慢一倍的4分音符时,此时钢琴的柱式大和弦有力诠释着这个舞蹈场面的壮观和舞者的激情。在整个舞蹈和击鼓的这个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非常规整的节奏型,前8后16的附点音符、大切分、16分音符。在此,这么一大段的相似节奏中,我们一定要做出层次,以免乐曲听上去乏味单调,而且我们在练习时,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打着节拍器,由慢到快的速度分步练习,尤其是两串16分音符,要求右手弓子的弹性,左手按弦的干净,两手的配合,像齿轮一样的严丝合缝。

丰收渔歌原唱(一首能听落泪的曲子丰收渔歌)(4)

三、结尾部分

下面的一大段是由钢琴引领出来的,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谱面给我们的表情提示是纵情歌唱和宽广的,而小提琴独有歌唱性的特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E弦上宽广的高歌,像一个戏剧女高音一样,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揉弦的音,此时,右手的弓子也要宽广有力。笔者建议可以在这一部分中多加一些保持音,这样听起来乐曲更加富有张力和激情,在E弦上纵情高歌后,又转为在G弦上的咏叹,此时要更加亲切、深情。此时的揉音要更加有力,而且右手的运弓也要饱满,随着一串上行的九连音,承接在E弦上的音仿佛是一群充满活力和力量的年轻人,这句的力度依然是三个F,接下来32分音符加4分音符的打指,像是海湾夜色中的美丽浪花,向着夕阳西沉的方向涌动,一浪接着一浪,同时结束了一天的欢乐舞蹈,又送走了一批渔船。最后的三个泛音,要处理得干净,有层次,好似夕阳西下,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水面上,渔民又一次出航,宁静、惬意。渔船渐渐走远,最终消失在视线中,与海天渐渐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