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记住这两点,可以避免失败

  《资治通鉴》 第二卷 周纪二

  【原文】(可直接看解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 子申为将,以御齐师。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译文】(可直接看解析)

  齐国因此而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统领军队,孙膑为军师,前去营救韩国,大军长驱直入,到达魏国都城。庞涓听说后急忙从韩国撤军。魏国集合全国的兵力,以太子申作为将军,抗击齐国军队。

孙膑对田忌说:“三晋地区的军队一向以骁勇剽悍著称,轻视齐国军队,齐军也有胆怯的坏名声。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应该利用自然情势而诱导敌人。《孙武兵法》上说:‘距离一百多里就奔袭想要取胜的,即便是上将也会失败,距离五十里而奔袭求胜,往往只有半数军士可以到达。’”就下令齐国军队刚进入魏国边界,修建十万座炉灶,第二天减为五万座,第三天减为两万座。

庞涓带领军队追击齐兵三天,看到这种情况,十分高兴,说:“我早知齐军胆小畏惧,才进入魏国三天,就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士兵逃跑了!”于是舍弃步兵,亲自率领着魏国轻锐军队,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算庞涓的行程,当天晚上应该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有许多断壁险隘,可以设兵埋伏,于是派人削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树干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下!”又挑选齐国射箭精良的士兵一万多人,埋伏在山路两侧,约定当天晚上看见有火光就万弩齐发。夜里,庞涓果然来到削去表皮的树下,看见树干上隐约有字,就拿起火把察看。还没有读完,两边就箭如雨下,魏军乱作一团,四散逃窜。

庞涓自知才智已尽,兵败之势无法改变,于是自刎而死,死前说道:“就成就孙膑你小子的名声吧!”齐国军队乘胜追击,魏军大败,俘虏了魏国太子申。

  【材料解析】

  大家都知道,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都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兵法,用的是同样的教材。两个人都算得上是军事奇才,但是孙膑的才能比庞涓更胜一筹,庞涓连续三次败给了孙膑,第一次让对方侥幸从庞涓眼皮底下逃脱,第二次魏国攻打赵国,孙膑上演围魏救赵俘虏了庞涓,这次围魏救韩又击败了庞涓,而且庞涓还搭上了性命。庞涓为什么会多次败给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弟,他犯了哪些常规性错误,值得我们启发?

  1、庞涓败在采用常规性思维做事,最后被自己坑死

  公元前371年魏武侯去世,没有立太子,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在国内搞内斗,赵韩两国趁火打劫,进攻魏国,结果差点把后来的魏惠王给杀掉。从此赵韩两国跟魏惠王结下了梁子。公元前353年,魏王任用庞涓为大将,举全国兵力攻打赵国,扬言要灭掉赵国。最后齐国派遣田忌和孙膑带兵偷袭魏国首都大梁,庞涓迫不得已返回,结果半路被抓。

  按道理,人总是要长记性,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可没想到公元前342年庞涓在大魏王的指示下,又开始大举进攻韩国,国内只留一些老弱病残看家。齐国故伎重演,齐威王让孙膑,田忌带兵猛攻魏国本土,在韩国攻破之际,庞涓迫不得已又匆匆忙忙赶回家救援。

  惯性思维的坑就是,我知道你遇到什么事后你会有什么反应,于是我就故伎重演搞出同样的事情来,然后你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读书的时候,明明这个习题做过,几天之后再做还是会做错,甚至还会选择同样错误的答案。这就是人固有的思维惯性,要想破除这个怪圈,那只有在第一次犯错的时候深刻反思自己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庞涓这次错就错在,没有吸取12年前被齐国围魏救赵的教训,以为不会那么巧,可惜孙膑就利用了人的弱点对付他。

  2、庞涓败在采用局限思维,学识见闻做事,最后被孙膑一步步带入圈套。

  兵法中有讲到,两军交战,要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打击敌人薄弱的部分。这个知识点,庞涓和孙膑都是知道的,但是两个人使用起来,却有天壤之别。一个就是利用这点将计就计,一个却是按部就班。

  齐军和魏军比较:其一齐军士兵的作战素养向来不如魏军,整体素质处于弱势;其二齐魏交战,主战场在魏国本土,在人家家门口,对方更熟悉地形,齐军又处于不利局势;其三齐军三番两次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破坏了魏军的作战计划,魏军必然恼羞成怒,一定要好好教训齐军,势头正旺,不利于齐军硬碰硬对杠。

  从这三点来,哪怕是魏军从韩国本土千里迢迢赶回来救援,齐军也没有能力跟这批疲惫之军,面对面交锋,所以从整体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迷糊庞涓,让齐军这个弱势形象更深入人心,于是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见魏军来了,他们边撤退边减灶,通过灶台的数量变化,向庞涓传递一个信息:齐军如传说中一样,齐军素来胆怯,现在见到魏军在后面追击,士兵都开始落荒而逃。齐军大量逃窜的信息被庞涓补抓到后,庞涓判定齐军开始溃不成军,于是分兵轻装减行想快速追击齐军。这恰恰是孙膑想要的结果——将庞大的魏军化整为零便于后面反击,所以庞涓为此一步步落入别人设下的圈套。

  《孙子兵法》讲: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一是保持自己强大不犯错,二是尽可能让对手多犯错。而让对手多犯错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虚假信息让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其中,学识经验见闻就是一种能被巧妙利用的坑。

  所谓学识经验见闻就是,你学到了什么是一回事,但是用起来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你看到的都是我让你看到的。

  记得刚开始投资炒股的时候,我专门买了很多炒股的书籍,甚至做了好几本笔记,可是每次根据书中的线路和金科玉律来操作,结果十次是有六次是亏的,直到把娶媳妇的老婆本都亏完,还外欠很多钱后才幡然醒悟,原来书本上,视频上很多东西所讲的确实没错,但是实战中股票走出来的路线图,我这种菜鸟能看到的,就是别人想让我看到的。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获取10万册电子书 。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

读懂资治通鉴你就读懂了人性(无论你做什么事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