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挺进新丽水 共富看变迁”特别报道

江尾西洋村(文以载兴西洋村)(1)

崭新宽敞的庆百公路通车后,西洋村离庆元县城更“近”了,“油门一踩,就进城了,县城仿佛在村前”。

西洋村隶属庆元县五大堡乡,是一个有着浓郁文化味的山村。村里西洋殿供奉着“香菇始祖”吴三公,是“香菇之源”的象征。殿旁坐落着古廊桥——兰溪桥,是我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

仲秋时节,站在西洋村村头遥望,巍峨的西洋殿、古老的兰溪桥、碧绿的田野、忙碌的村民尽收眼底,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画卷中文气氤氲、乡野成趣。

“文化,是我们村的根,也是乡亲们奔向共同富裕的‘魂’。”西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明说,“菇”和“桥”给我们带来了丰硕收益,全村香菇生产年产值达4000万元,旅游年均创收近200万元。

西洋村,文以载“兴”,汹涌澎湃。

种菇,富在深山

南宋年间,“香菇始祖”吴三公带给西洋村的香菇栽培技艺,如今已成为村民们创收致富的法门。

王家武,今年73岁,年轻时是西洋村种菇高手,他继承发扬“砍花法”种菇技艺,手艺在村里数一数二。

上世纪80年代,王家武每年冬天都会前往福建建瓯等地,承包山头,用古法种植香菇。王家武为人和气,又喜欢交朋友,在福建先后承包过4个山头种菇。

“我家的种菇技术是祖传的,出菇率高,卖相也好,很容易挣到钱。”王家武回忆道,当时,外出种菇每年能挣近5000元,几年下来,家里盖了新房,腰包里还剩8000多元。

靠种菇手艺,西洋村农民稳稳地端牢“香菇饭碗”。

“近年来,我们实施菇棚标准化改造,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食用菌产业水平,致富能力更强了。”陈小明介绍,全村累计改造菇棚2.7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香菇年生产量在600万段以上。

现在,香菇种植技术日新月异,香菇销售也进入线上“快车道”。在西洋村,近10名传统香菇经纪人成功转型,年营业额约550万元,其中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有3人。部分低收入农户也纷纷加入“网商大军”,创办淘宝店铺、微店等,在线上销售香菇。

“种植香菇,富在深山。”陈小明说,我们村的菇农不仅在当地种香菇致富,还有一些人到外地种菇,带动当地农民赚钱。

目前,西洋村有近20名“菇乡师傅”活跃在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在宁波、上海等地做外贸生意,将庆元香菇销往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市场。

文旅,引客吸金

西洋村,一手拿着香菇、廊桥文化的好牌,一手拿着临近县城的好牌,近年打起了文旅融合的牌路。

西洋殿内,整齐有序,窗明几净。殿内有条长廊,一头对着戏台,一头对着“菇民之师”吴三公的大型雕塑,长廊上摆着四张八仙桌。

82岁的吴林娥,负责西洋殿的卫生,每逢有游客前来参观,她都会拉出条凳,让游客喝上一杯热茶,歇息片刻。“平均每天有20多位游客,有时还有外国人来。”吴林娥鹤发飘飘,笑容盈面。

每年香期节,西洋村最为热闹,村里举行香菇始祖吴三公祭祀典礼,肃立雅静、点燃祭火、擂鼓鸣炮、走桥祈福、敬献贡品、参祭进香、陪祭进香、主祭进香、敬献贡酒、恭读祭文、礼成、歌舞乐祭,12项传统习俗全部展示一遍,感念吴三公发明传授的香菇栽培功德。

“每逢节庆,人山人海,城里的、邻村的人们都会赶过来,一起庆祝。”陈小明介绍,在香菇文化节时,还会举行菇民山歌、香菇功夫表演等踩街活动。

近几年来,借助“百山祖国家公园 ”大文章,西洋村的“胃口”更大了。通过“政府 工商资本”模式,流转西洋殿和喜鹊隧道口等65亩拆后土地,引入社会资本种植多色菊花、百日草等观赏性花卉,建成西洋殿四季花海美丽景观带,西洋村成为庆百美丽乡村风景线。

哪里能聚客,哪里就有钱赚。西洋村培育出“溪边树”“东岱农家乐”等一批民宿农家乐,日均接待量达50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以后,我们村不仅要打好文化这张好牌,还要打好旅游这张王牌。”陈小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尚学,挺进都市

耕读传家,在中国乡村广为践行,西洋村也是如此。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受教育资源条件所限,西洋村农民想送孩子读好书的愿望难以实现。全村人读书的并不多,没出过一个大学生,高中已是最高学历了。

越是难以实现,西洋村的人们越是期盼。陈小明一家人读书向上的故事,折射了全村人对于上学的孜孜以求。

陈小明的父母在庆元县城上班,姐姐小时候就进城读书了,一直读到了高中,“喝了一肚子墨水”。陈小明的女儿上学时,全家人对她都有着一个期待——考上大学。

2016年,陈小明的女儿考上了嘉兴学院,进入会计专业学习,一家人高兴坏了。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2020年,陈小明的女儿毕业了,考入庆元县的一家国企。

“大学梦是全村人的梦想,哪家出个大学生,既是个人的光荣,也是村里的光荣。”陈小明说,从2000年开始,村里的大学生多起来了,有些大学生毕业了还不断深造,去考研读博,目前全村研究生就有7人。

叶小菊是西洋村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大学学医,后来又读了硕士。如今,叶小菊留在了杭州工作,在浙江省中医院潜心治疗病人,研究医学,成了专家。

全尚水,著名作家,闻名全国。西洋村走出去的全尚水,一路打拼到了省城杭州,曾供职于多家主流新闻媒体,任记者、编辑,后来成为国企管理者。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全尚水倾力创作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风起东方》,好评如潮。

“逢年过节,走出西洋村走进大都市的人们,还都会发信息回来,询问村里发展情况,为村里的致富出谋划策、贡献力量。”陈小明说,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根还在西洋村。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