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青海作为黄河源头区和干流区,向下游提供了近一半的优质源头活水,长江流域每年向下游输出约179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

来自长江、黄河源头的青海“绿电”正为中原地区转型发展持续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

在青海,感受高质量发展的脉搏,不难发现,深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长江源头区生态服务功能,在这里有顶层设计、有基础、有载体、有创新、有成效。

青海高原生态经济新路(青海走出江河源头绿色发展之路)(1)

扛牢源头责任,展现干流担当,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青海以保护生态、涵养水源为主旋律,统筹江河流域保护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富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走出高质量发展特色路

江河之源,风光无限。金秋九月,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辽阔的塔拉滩上,一束束阳光汇入鳞次栉比的光伏板,经过转化后,下一秒就变成点亮城市夜晚的一度电,从江河源头,源源不断送往中下游城市的千家万户。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是长江、黄河发源地,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截至2021年年底,该省电力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90.83%、新能源占比61.36%,持续保持全国最高比例。

青海成为全国唯一河流国家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的省份,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和黑河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围绕打造“高地”、建设“四地”,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探索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相结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青海长江、黄河源头,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大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挖掘文化讲好源头故事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走进黄河岸边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班多村,高高的院墙上、铁制的护栏上,满是一个个小人儿手拉手集体舞蹈图案,古朴中透着灵动,隐隐弥漫出一种远古文化的神韵。

近年来,有着九曲黄河第二湾河岸和宗日文化发祥地美誉的班多村,乡村旅游可谓是风生水起,吸引着许多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彩纷呈,传统手工艺、民间美术精美绝伦,享誉海内外。

红色文化底蕴丰厚,“两弹一星”精神、“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和“新青海精神”鼓舞和感召着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奋勇拼搏。

自然景观原始神秘,生态文化独具魅力,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青海独具特色魅力的历史和文化,与长江黄河有着割不断的缘分,我们要挖掘其中的博大内涵和时代价值,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透过文旅发展将文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价值,讲好青海故事,增强青海山水文化、江河文化的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海瞄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基本建立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目的地体系,推出精品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藏毯、唐卡、青绣等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远销海内外,连续21年举办的环湖赛,每年带动10万名游客来青海湖骑行,使得青海成为了世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记者 樊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