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暑期横空出世,票房一跃成为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甚至压过了复仇者联盟。

哪吒,这个中国古代仅次于孙悟空的英雄神话人物,再一次展现他的魅力。那么,哪吒究竟从何而来,他究竟是佛教的诸天护法还是道教的大罗金仙?他在双方宗教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道教神仙哪吒——传说中的天兵天将统帅,称“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永镇天门。

这是根据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记载。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有载: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 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因李靖已有长子金吒和次子木吒,所以哪吒又名三太子。

历史上的哪吒是怎么样的人(究竟是怎么来的)(1)

“哪”乃古汉语复合名词,指的意思是“傩”,本意是驱邪除恶,鬼神之偶像——沈从文先生《边城》里就有“傩送”这个人物,就是“傩神相送的孩子”的意思。

“吒”字为正义——“吒”字异体字为“叱”,指叱吓邪恶,万邪诸恶克星之意,还有个词叫叱咤风云,大概也有此意。

“哪吒”即以“傩叱驱赶鬼神,毫无阻挡之威与战无不胜”之意义,代表至高无上的神威,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民间驱邪鬼神的定义。

历史上的哪吒是怎么样的人(究竟是怎么来的)(2)

佛教溯源——哪吒与那吒

佛教相传那吒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那咤之外,还有二太子独健,母亲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豪门之家。

根据学者们考证,最早佛经中没有哪吒,只有那咤,更多出现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如唐代佛经《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说:“儿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阁(即毗沙门)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尔时毗沙门孙哪吒,白佛言:‘我护持佛法’。”北凉时代翻译的《佛所行赞》中并无哪吒之名,文中毗沙门天王之子的名字是那罗鸠婆。

据考证,“哪吒”的名字有可能来源于梵语中的那罗毗婆(Nalakubala)的简译,“那罗鸠婆”是“俱毗罗的儿子”的意思,也就是说,Nalakubala是由Nala和Kubala或者Kubela两个部分合成的,即“那吒”译自于“Nala”。

历史上的哪吒是怎么样的人(究竟是怎么来的)(3)

民间信仰最后定型

关于哪吒最终定型的民间信仰,不得不提明代的《封神演义》!

哪吒可是《封神演义》中数一数二的大英雄!

其作者用了整整三个回目集中笔墨写哪吒故事,包括灵珠转世、哪吒出世、大闹龙海、剔骨剜肉、莲花再生、父子交恶等情节和形象更为丰满,最终使得哪吒传说的叙述达到顶峰,最终成型。

现代哪吒形象都是来自于封神,拜师太乙真人和反商及乾坤圈等武器既不是来自西游,也不是佛经中的那咤,而是中国人所创。

历史上的哪吒是怎么样的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

哪吒的信仰

哪吒,早已融入民间信仰,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日的有天津、台湾等地崇拜哪吒。

哪吒的盛行,无论道教佛教,最终融入民间信仰,说明中华文化传统兼收并蓄,包罗万象!善于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并酿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哪吒不仅盛行在中国,还漂洋过海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中的经典!那个正义勇敢的孩子必将守护所有儿童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