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416020 模板与钢筋1F416021 模板的分类与模板施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建水利实务每章思维导图?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建水利实务每章思维导图(每日一建水利实务-1F416020)

一建水利实务每章思维导图

1F416020 模板与钢筋

1F416021 模板的分类与模板施工

考点一 模板的分类

1模板根据制作材料:木模板、 钢模板、 塑料板、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模板等;根据架立和工作特征可分为固定式、 拆移式、 移动式和滑升式等。 固定式模板多用于起伏的基础部位或特殊的异形结构。 如蜗壳或扭曲面, 因大小不等, 形状各异, 难以重复使用。 拆移式、 移动式和滑动式可重复或连续在形状一致或变化不大的结构 上使用,有利于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

2拆移式模板。 —般标准木模板的重复利用次数即周转率为5~10次, 而钢木模板的周转率为30-50次, 木材消耗减少90%以上,由于是大块组装和拆卸, 故劳力、 材料、 费用大为降低。(1)拆移式模板是一种常用模板, 可做成定型的标准模板。 (2)其 标准尺寸, 大型的为100cmx (325~525) cm, 小型的为(75~100)cmx 150cm。前者适用于3~5m高的浇筑块, 需小型机具吊装;后者用于薄层气浇筑, 可人力搬运

3移动式模板

(1) 对定型的建筑物,根据建筑物外形轮廓特征,做一段定型模板,在支承钢架上装上行驶轮,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或垂直方向分段移动分段浇筑混凝土

(2) 移动式模板多用钢模,作为浇筑混凝土墙和隧洞混凝土衬砌使用

4自升式模板

(1) 这种模板是由面板、围棋、支承析架和爬杆等组成,其突出优点是自重轻, 自升电动装置具有力矩限制与行程控制功能,运行安全可靠,升程准确

(2) 模板采用插挂式描钩,简单实用,定位准,拆装快

5滑升模板

(1)这类模板的特点是在浇筑过程中,模板的面板紧贴混凝土面滑动,以适应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2)滑升模板避免了立模、拆模工作,提高了模板的利用率,同时省掉了接缝处理工作,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3)滑模通过围檩和提升架与主梁相连,再由支承杆套管与支承杆相连。由千斤顶顶托向上滑升。通过调坡丝杆调节模板倾斜坡度,通过微调丝杆调整准确定位模 板,而收分拉杆和收分千斤顶则是完成模板收分的设施。

(4) 为使模板上滑时新浇混凝土不致坍塌,要求新浇混凝土达到初凝,并具有1.5 x 10e5Pa的强度。滑升速度受气温影响,当气温为20-25 °C时,平均滑升速度约为20~30cm/h。加速凝剂和采用低流态混凝土时,可提高滑升速度。

6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模板

(1) 它们既是模板,也是建筑物的护面结构,浇筑后作为建筑物的外壳,不予拆除。

(2) 混凝土模板靠自重稳定,可作直壁模板,也可作倒悬模板。

(3) 钢筋混凝土模板既可作建筑物表面的镶面板,也可作厂房、空腹坝空腹和廊道顶拱的承重模板,这样避免了高架立模,既有利于施工安全,又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4) 预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届重量均较大,常需起重设备起吊,所以在模板预制时都应预埋吊环供起吊用。对于不拆除的预制模板,对模板与新浇混凝土的接合面需进行凿毛处理。

考点二 模板施工

1模板的安装

(1) 模板安装必须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对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且应经常保持足够的固定设施,以防模板倾覆

(2) 支架必须支承在稳固的地基或已凝固的混凝土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滑动。支架的立柱必须在两个互垂直的方向上,用撑拉杆固定,以确保稳定。

(3)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阻块 成型后的偏差,不应超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的50%~100%, 取值大小视结构物的重要性而定。

2模板的拆除。拆模时间照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于承重板,要求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立模后,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模板内表面涂以隔离剂,以利拆除。

承重模板拆除规定:

悬臂板、梁:跨度L≤2m, 75%; 跨度L>2m, 100%。

其他梁、板、拱:跨度L≤2m,50%; 跨度L2~8m,75%; 跨度L>8m, 100%

3模板支护的安全要求

(1)模板及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物的形状、尺寸与相互位置符合设计规定;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3)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装拆方便,周转次数高,有利于混凝土工程的机械化施工;4)模板表面 应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2)模板工程采用的材料及制作、安装等工序的成品均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 后,才能进行下—工序的施工

(3)重要结构物的模板,承重模板,移动式、滑动式、工具式及永久性的模板, 均须进行模板设计,并提出对材料、制作、安装、使用及拆除工艺的具体要求

(4)除悬臂模板外,竖向模板与内倾模板都必须设置内部撑杆或外部拉杆,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

1F416022 钢筋的加工安装技术要求

考点一 钢筋表示方法及钢筋图

考点二 钢筋加工

1钢筋下料长度

下料长度记入焊接绑扎需要的长度因弯曲而延伸的长度

(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3)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若需连接, 还应加钢筋连接长度

2钢筋代换。 在施工中应加强钢筋材料供应的计划性和实时性, 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钢筋代换。

(1)以另一种钢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文件中规定的钢筋时, 应遵守以下规定: 1)应按钢筋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钢筋代换后应满足规定的钢筋间距、 锚固固长度、 最小钢筋直径等构造要求。2)以高—级钢筋代换低一级钢筋时, 宜采用改变钢筋直径的方法而不宜采用改变钢筋根数的方法来减少钢筋截面积

(2)用同钢号某直径钢筋代替另一种直径的钢筋时,其直径变化范围不宜超过 4mm, 代换后钢筋总截面面积与设计文件规定的截面面积之比不得小于98%或大于 103%

(3)设计主筋采取同钢号的钢筋代换时,应保持间距不变,可以用直径比设计钢筋直径大一级和小一级的两种型号钢筋间隔配置代换。(粗细搭配,间距不变)

3钢筋加工。钢筋加工一般要经过四道工序:清污除锈;调直;下料剪切;接头加工及弯折。当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或锥螺纹连接时,还要增加钢筋端头镦粗和螺纹加工工序。钢筋的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匣油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不应超过其全长的1%。成盘的钢筋或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后,才允许使用

(3) 钢筋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伤痕不得使钢筋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

(4) 如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则其调直冷拉率不得大于1%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如设计未作规定时,所有的受拉光面圆钢筋的末端应作 180° 的半圆弯钩,弯钩的内径不得小于2.5d (直径)。

335MPa、400MPa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4倍。当温度低于-20℃时,严禁对低合金钢筋进行冷弯加工,以避免在钢筋起弯点发生强化,造成钢筋脆断。

4钢筋配料与代换

配料依据: (1)设计图纸和修改通知。 (2)浇筑部位的分层分块图。 (3)混凝土入仓方式。 (4)钢筋运输、安装方法和接头形式。

考点三 钢筋连接

1钢筋的接头方式

钢筋连接一般有三种方式:绑扎、焊接及机械连接。

钢筋接头的方式和要求

(1) 应优先采用焊接和机械连接

(2) 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承受震动荷载构件的接头,不可采用绑扎接头

现场施工钢筋连接宜采用绑扎搭接、手工电弧焊、气压焊、竖向钢筋接触电渣焊 和机械连接等。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类型包括: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和直螺纹连接。其中直螺纹连接分为镦粗直螺纹连接和滚压直螺纹连接(直接滚压直螺纹连接、挤肋滚压直螺纹连接、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

钢筋绑扎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受拉钢筋小于或等于22mm, 受压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32mm, 其他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 可采用绑扎连接。

② 受拉区域内的光圆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螺纹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不做弯钩。

③ 轴心受拉、小偏心受拉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④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绑丝扎牢,绑扎不少于3道。

⑤ 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接头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值控制。

⑥ 钢筋接头应分散布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相互错开,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应相互错开35d (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

2钢筋接头的一般要求

钢筋接头应分散布置,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下述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 闪光对焊、熔槽焊、接触电渣焊、窄间隙焊、气压焊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50%; 受压区不受限制。

②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25%, 在受压区不超过50%

③机械连接接头,其接头分布应按设计文件 规定执行,没有要求时,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 在受压区或装配式构件中钢筋受力较小部位, I级接头不受限制。

(2)若两根相邻的钢筋接头中距小于500mm, 或两绑扎接头的中距在绑扎搭接 长度以内,均作为同一截面处理。

(3)施工中分辨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其接头的分布按受拉区处理

(4)焊接与绑扎接头距钢筋弯起点不小于10d, 也不应位于最大弯矩处。

在加工厂中,钢筋接头宜采用闪光对焊;钢筋交叉连接,宜采用接触点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