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晓冰

以文明为主题的教师节(写在教师节教师要做火炬)(1)

自古以来,人们爱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特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的诗句之后,蜡烛“牺牲自己,奉献社会”的精神,便被人们视为教师职业的准则。但是,我并不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每每听到这个比喻,我的心就往下一沉,好像看见了封建时代私塾学堂里的骨瘦如柴、凄凉清苦的教书先生。

蜡烛是农耕时代的照明工具。它的光很微弱,照射的空间很狭小。在现代社会还用它来比喻教师职业太不适宜了。蜡烛靠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一直燃烧到化为灰烬!如此悲壮,这实在让我不能接受。在读了李商隐的诗句之后,我想到了另外一首在网络上流行过的轶名诗:

那火焰,

摇曳在我的泪水之中!

人们赞美的,

是我燃烧的光芒;

可是——

却不曾看见,

我在燃烧中的

——苦痛!

看了这首诗,也让我感到震惊——这么痛苦,人们在把教师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时候,要下多么大的决心!所以,我们再也不能用蜡烛来比喻教师职业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教师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职业群体。从幼儿园到大学,我国教师人数达到1400多万,一般情况下,占区域内人口的比重为0.8-1%。在我国现代社会追求小康和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再用蜡烛来比喻教师,要求教师,其结果可能只会使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少:新的求职人员会望而生畏,老的从业人员会相继逃离!

但是,我们不做蜡烛,却应该做火炬!

我更愿意把教师比作火炬。火炬不仅仅是照亮他人、传递火种的工具,而且还是永远燃烧不尽、风吹不灭的火源。教师要做火炬,自然不必像做蜡烛那样悲壮,但仍然要使自己熊熊燃烧。只有燃烧,才有热能,才有光亮,才充满激情。

教师要做火炬,不仅要燃烧发光,而且还要传递火种,延续光明。我愿意把教师职业比做火炬,因为火炬还象征着生命,让祖国的下一代在光明中延续,让辉煌的文化在燃烧中传承。

火炬的火种之所以燃烧不灭,生生不息,是因为火种的燃料,犹如生命的有机体,不断地营造血液,不断地吐故纳新。教师要做火炬,不仅是燃烧自己,而且还要补充自己,给自己加油。教师的知识就像火炬的燃料,需要时时补充更新,这样才能使燃料充足,激情的火焰才能燃烧得旺盛,燃烧得持久。

教师要做火炬,做现代的火炬,而不是燃烧自己的树木。现代火炬由特殊材料铸造,经得住风吹,经得住雨打,经得住千百度高温的锻造。

写到这里,我愿意把吉林省抚松县教师张志权创作的一首诗抄在这里:

我是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把文明的火种传播;

我是一束激情澎湃的火炬,

把爱的火焰传播;

不需要你歌颂我,

不渴望你报答我,

我用热血浇灌,

浇灌祖国的花朵;

我把光辉融进,

融进人类的星河。

山川知道我,

田野知道我。

我把脚步印在,

印在爱我的大地;

我把歌声留在,

留在历史的长河。

啊——

祖国记得我,

人民记得我,

时代记得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