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生“三音”初探作者 陈东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欢迎各位京剧爱好者欣赏京剧曲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欢迎各位京剧爱好者欣赏京剧曲牌(转京剧人生龍)

欢迎各位京剧爱好者欣赏京剧曲牌

京剧小生“三音”初探

作者 陈东旭

小生, 顾名思义, 所饰演的多是儒雅、俊秀的青少年男子, 其中又分: 官生、扇小

生、翎子生、穷生、文小生、武小生等类型。为了突出表现青少年男子生理、性格上的

特征,京剧小生的唱念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唱时用小嗓,音色近似旦角,但唱法与声腔又

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既有刚劲、又有宏亮,更要温和,听起来声韵很清脆,但是并

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 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要当

一个好的京剧小生演员, 必须掌握小生演员的“龙调”、“膛音”及“虎音”。要掌握

“龙调”、“膛音”及“虎音”,必须懂得其形成、韵律及运用。

  “龙调”的产生及运用

  “龙调”也叫“龙音”,是京剧小生唱法之源。著名戏剧家萧长华说:“这种腔是用宽嗓唱的,腔调比较接近老生的腔,声调非常高亢, 有些类似今天‘娃娃生’的唱法”。而小生唱腔的“小嗓”是从何发展而来的呢? 它则是从“龙调”发展演变而来的。“龙调”是皮黄戏逐渐形成以及它开始盛行时,小生唱腔中本有的一种称为“龙调”的唱腔,它是用比较接近于老生唱腔的宽嗓来演唱,但它又融入旦角的行腔,因而唱法高亢并带有阳刚之美。该拔高的地方就得高耸入云, 该出亮音的时候就犹如龙吟凤鸣,委婉流畅,棱角分明, 声情并茂。用于表现武生英武豪迈的性格和情感, 文小生大多不用此种唱腔。而“龙调”的创始人是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北京和春班著名的小生演员龙德云前辈,其唱法多用于唱工戏见长的武小生角色,嗓音高亢激昂, 他饰演的吕布、罗成、赵云等,一时间誉满京城。由此,人们把他贯用的这种唱法称之为“龙调”。

  “龙调”的传承和发展是从其后著名小生演员徐小香先生(1831-1882)开始的,他出于当时的老三庆班,擅长演周瑜一类的武小生角色。徐小香认为“龙调”的调门太高,又要用大嗓唱,一般演员的嗓子不容易顶得住,所以他在演武小生时改变了以往的唱法。这样一来, 小生演员就更容易够得着胡琴的调门了, 也使得小生的唱腔更加丰富了。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小生行当不论文、武,都用小嗓, 由此可见“龙调”是小生行当唱法的起源。

  “膛音”和“虎音”的运用

  “膛音”即小嗓的低音。它是一种来自“胸腔”的共鸣, 在低音区把小嗓乃至鼻音拓宽放亮,使它听上去能和中音区统一。小生虽然和旦角一样使用“小嗓”,可其饰演的毕竟是男子, 二者在唱法上有很大的区别。我在跟老师学戏时, 他经常教导我嗓音的运用,我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小嗓”除了一般的尖音外,还应该融汇一种宽厚的低音,也就是“膛音”的运用,这对雉尾生、武小生及昆曲的官生都尤为重要。

  “膛音”是小生的唱念中必须有而旦角的唱念中极少出现的一种低而宽厚的嗓音,听起来似乎介于大小嗓之间,但又不是普通的低小嗓,更不是大嗓,要使足丹田之力,引起胸腔强烈的共鸣,像是从胸腔发出似的,饱满且宽高。这种嗓音并非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不断刻苦训练出来的。如我学过的《罗成叫关》中的“十指连心,痛煞了人”一句,运用“膛音”就能把罗成当时那种激愤凄厉的感情抒发出来,我在平常排练演出中,“膛音”的运用更为多见。

  小生演员在饰演角色时, 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唱腔格调都要使用“膛音”,只是在使用的份量上要灵活适当的运用。一般来说,雉尾生、武小生的念白和“娃娃调”“调底”等唱腔中,要较多的运用“膛音”,比如我演过的《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巡营”一折的唱腔“杨宗保在马上忙传将令, 叫一声众三军细听分明……”就是运用的“膛音”唱法。这场戏很短, 但从情调上变换十分突出。杨宗保随着宋营兵丁在【快长锤】中,精神抖擞地快步登场,乐队奏起高昂的“娃娃调”飒爽飘逸。唱腔抑扬有致,顿挫分明,生动悦耳,尤其是唱到“向前者一个个俱有封赠”这一句大腔唱下来, 台下总是满堂彩。我演过的《目莲救母》中目莲的唱腔也是运用此法, 深受观众的喜爱。还有《群英会》《借赵云》《罗成叫关》《辕门射戟》等:而扇小生、文小生,如曹植、白居易等,“膛音”就不可运用得太宽太多,以免削弱人物儒雅气质。

  “虎音”是小生唱法入门的钥匙,小生的唱腔中一定要有“虎音”,小生演员对此应该高度重视。“虎音”同样来自“胸腔”,“虎音”含有刚劲的意思, 在演唱技法上,吐字要清晰,行腔起落要有力,由始至终都要带着刚劲儿,在使用上,要刚中带柔,柔中含刚,刚与柔相互映衬,相互揉合。但它始终是贯穿于低音区和中音区,乃至高音区。唱起来气宇轩昂,虎虎生威。当然,更多的是靠气息的支撑, 这也是小生与旦角在唱法上最根本的区别。比如《监酒令》中大段的二黄慢板和西皮原板等唱腔中使用“虎音”, 听上去饱满醇厚;丰富充实而情韵不匮,唱来犹如虎啸龙吟, 准确地表达了刘璋这个皇族青年将领对吕后纂权的强烈愤懑及对西汉王朝出现覆灭危机的焦虑, 从而更生动地塑造了刘璋这个人物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形象,在演唱过程中要做到“刚劲使得好,柔劲躲得巧”,才能展现演员扎实深厚的个人功底,也才会赢得观众的认可和赞赏。

  作为一名京剧小生演员, 我们扮演的人物各种各样, 如: 周瑜、吕布、付鹏、柳生春、杨宗保、刘璋、莫稽等等,这些人物形象不同,性格各异, 他们的情感又随着剧情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如果能恰当地运用“龙调”、“膛音”及“虎音”的唱念方法,就能使我们更准确地表现剧中人物情感,从而在艺术的造诣上得到更高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