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钟记九尺板鸭(方志四川技艺拾珠)(1)

钟记九尺板鸭(方志四川技艺拾珠)(2)

钟记九尺板鸭(方志四川技艺拾珠)(3)

四川什邡马脚井鸭子河边一个人称“尹鸭子”的养鸭人,有一年秋天,他喂养的一大群鸭子长得肥嘟嘟的正要上市的时候,当地商贩地痞寻衅滋事贱价收购,趁机盘剥这些养鸭子的村民。尹鸭子算得上一个血性的汉子,为打烂这些奸商地痞的如意算盘,一气之下把喂养的三百多只鸭子全部杀了,在鸭子身上洒了些盐漤起,装满了家里的大缸小桶,过了几天,眼看鸭子都漤出了气味就要坏掉,尹鸭子心急如焚不知道怎么办好?一天下午他正在鸭子河边闲游,远处来了一个布衣一袭、头带蓑笠的老者,问明缘由后对尹鸭子说:“这有何难?有一个五味度夏腊脯秘方,可解为兄的难处。”随后留下四句诗诀般秘诀:“晶盐三五霜糟崧,竹签十字招绪风,姜桂丹椒成锻佾,解酲留待酒阐供。”尹鸭子回到鸭棚之中,赶紧按照老者的方法进行加工秘制这些快要漤坏了的鸭子。经过几天之后,一股从未有过的香气从鸭子身上飘逸而出,散发出浓郁的特殊香味,引得众人垂涎而至,争相购买,一时板鸭的名声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后经打听这位老者就是西蜀才子李调元,四句秘诀要领出自元葫芦氏《居家必用事类》一书,他琴棋书画无一不会,这烹饪更是其擅长,后人称他为梨园高手、川菜班头。于是尹鸭子就把自己的铺子题写了几个大字“马井羹堂尹板鸭”这个金字招牌,也成就了什邡板鸭的传奇。

钟记九尺板鸭(方志四川技艺拾珠)(4)

当地还流传这样一个关于板鸭的故事:清朝年间,什邡何家场有一朱姓人家,因家境贫寒,母亲早逝,体弱的父亲与兄弟三人相依为命。聪颖过人的三弟朱义发奋读书,决心以自己已的学问谋取功名前途,在一年秋考快到的时候,准备行囊奔赴省府成都赶考,临行时家里特意为他准备了什邡板鸭和龙须菜(俗称苕菜)作为路上盘资,不巧的是连日的秋雨绵绵,路途泥泞不堪,等赶到成都时无奈考期刚好结束。朱义不禁连连摇头叹气,感叹自己命运不济。不得已找了一个旅店住下,将剩下已有些湿润的板鸭和龙须菜取出来吩咐店家煮食,打算稍做安歇便打道回府,来年再来参加考试。随着店家把板鸭在汤里煮沸龙须菜下锅的时刻,一股香气腾空飘出窜出旅店,足足香了半条街。事有凑巧,刚主持完考试的主考官为消除主持科考的劳顿,正好来到这条街上,一股奇特的自己从未品尝过的香味引来主考官垂涎,闻香寻至店内询问店家煮的什么山珍海味?店家说明缘由后,主考官径直来到朱义房间一问究竟,朱义向主考官谈起了自己的境遇和人生的抱负追求,俩人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吩咐店家取来板鸭和龙须菜,打来上好的烧酒饮了起来。新鲜出锅的什邡板鸭,色泽金黄,泛着油光,绝对的馋嘴,再配上清香扑鼻的龙须菜,香味瞬间浸染全身,一种品山珍、尝美味、吃香喝辣的痛快感觉飘然而至。酒到酣处主考官竟然被绝美的什邡板鸭味道所打动,破例许诺第二天要为朱义设立考场参加科考,而朱义不负主考官厚爱,沉着应考,竟然名列前茅,一时被传为佳话。

钟记九尺板鸭(方志四川技艺拾珠)(5)

什邡板鸭,早在1891年就已经出了四川,最有名的师傅叫姜天聪,清光绪年间即从事腌卤业务,至今祖传三代已历百年。早在二十多年前,什邡“龙板鸭”曾在四川省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现今遍及街坊乡镇的板鸭店不胜计数,但要吃到正宗的什邡板鸭, 又以云西“廖板鸭”和洛水“张板鸭”而著称。老字号“云西廖记板鸭”继承传统工艺,并加以改革,走在什邡卤制品行业前列,成为什邡家喻户晓特色产品。什邡板鸭也因此与罗江的豆鸡、中江的银丝面、广汉的缠丝兔、绵竹的剑南春一起成为了德阳人随时随地勾引馋虫的源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朋友圈。

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方志四川”微信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ID:scsdf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