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燕子成群结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场面,如今很难看到了。

不知道忙碌的你们是否也已经发现,我们小时候最常见的小燕子现在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会有好几个燕巢,整天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每天中午,炎日灼烧之际,院子里的电线杆上停满了正在休息的小燕子,它们喳喳叫着相互诉说着各自的心事,仿佛开会一般时而激烈不休,时而互相嬉闹。

为什么燕子这么多(燕子少多了这锅我们不背)(1)

燕子图画

小燕子的吵闹与麻雀不同,麻雀的叫声杂乱惹人烦躁,而燕子的叫声却很有规律,如同音律一样让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间总是透露出一丝喜庆的意思。

所以人们总是喜欢燕子,也不由自主地保护燕子,甚至容许它们在客厅的正门口做巢,大人们出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深怕惊吓到它们,小孩子们也被严厉告知,不许伤害小燕子。

人们总说燕子不入愁苦家,燕子生性敏感,如果是经常发生争执的家庭,很容易惊走它们,因此,便有了燕子不入愁门的说法。老一辈人在给姑娘许配人家的时候,总会偷偷上门打听家风,首先要观察的便是屋檐下的燕巢,数量越多,说明这家越和谐,也就越满意。

为什么燕子这么多(燕子少多了这锅我们不背)(2)

燕子筑巢

也许是世界变化太快,现在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玩伴,已经不太关注屋檐下有几只小鸟,对燕子也没有太深的了解。可在那时候长大的孩子们则可能已经发现了,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成群的燕子。

建筑结构的改变影响了筑巢,农业结构的改变影响了觅食。

事实却是如此,燕子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我们总是容易自我反省,那就首先从我们自身来找找问题所在吧。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了,农村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少了;即使是留守在农村的人,也已经翻盖了新的房屋,钢筋水泥的结构丝滑无比,全玻璃密封下的走廊干净明亮。

但人们在房屋建设上的进步,反而成为了燕子筑巢的阻碍。燕子喜欢在传统的木质或者水泥板上筑巢,以前的房屋结构粗糙,燕子用泥巴可以黏住自己的巢穴,但在光滑的结构下,它们的巢穴未能完工就已经掉落了。

为什么燕子这么多(燕子少多了这锅我们不背)(3)

绿头燕

燕子的繁殖期很短,筑巢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精力,一旦反复筑巢失败,则雌性燕子就会精疲力尽,这个季节不会再繁殖后代。

另一方面,燕子的食物以飞行在空中的飞虫为主,在农业结构的改变下,大量的科技化种植已经改变了很多微小的生态结构,食物链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农药的应用,改变了飞虫的数量曲线,时而高涨,时而减少,不再遵循自然规律,以其为食的燕子当然也就饥一顿饱一顿。

迁徙不是怕冷,而是追逐食物。

为什么燕子这么多(燕子少多了这锅我们不背)(4)

燕子南迁路线

除了筑巢和食物原因外,其实造成燕子数量减少的原因最大的因素还是迁徙的习性。但燕子的迁徙并不是因为寒冷的气候,小燕子全身都是黑色的羽毛,有利于吸收热能,身体上还覆盖着浓密的绒毛,流线型的身体也十分适合保暖,小燕子实际上并不怕冷。让燕子进行迁徙的唯一动力,就是食物,它们是为追逐食物而迁徙的。

迁徙之路的遥远出人意料,历经自然波折,还要经历人类考验。

迁徙是很多候鸟的必经之路,从小我们就学过,“冬天到了,小燕子都飞到南方去了”。这事实是不太准确的。在我国的燕子,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就是向南迁徙。但这个南方却不是我们潜意识里的江南,而是更加遥远的地方,最近也是位于我国的海南岛,更多的是千万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乃至到达澳大利亚等地。

为什么燕子这么多(燕子少多了这锅我们不背)(5)

带着环志的燕子

早在1989年,科学家就对燕子的南迁路线做过研究,曾经在马来西亚吉晋市,当地的科研人员捕获到了带有环志的燕子,这个环志表明,该燕子来自于我国的山东省日照市,小燕子沿着海岸线一路飞到海南岛,然后继续南飞,穿越南海远赴马来西亚越冬。

另外一条路线则更加遥远,也更加艰辛,飞行距离长达万里之遥,我国北方的一部分燕子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完成了繁殖后代的任务,就会带着幼崽踏上迁徙之路,它们先一路向西北飞行,到达西亚后转向中东,从非洲北部进入非洲后,一路向南直到非洲最南部的南非地区越冬,直到来年的二三月份再返回国内繁殖后代。

为什么燕子这么多(燕子少多了这锅我们不背)(6)

燕子西迁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燕子耗费的时间单程就长达一两个月,这期间大部分老迈或者体弱的燕子都会死于途中,有鹰隼等猎手围追堵截,还要经历饥饿和体力的耗费,这是一场残酷的自然选择,在这个赛道上,完全凭借实力,没有幸存二字。

除了自然之力外,人类将是燕子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最残酷的一道关卡。在国内,燕子受到了很好的保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行为,燕子都受到了保护甚至是近乎热爱一般的保护。

但到了非洲,燕子并没有这么幸运,你可能很难相信,在万里之外遥远的非洲,燕子居然被当成食物端上了餐桌,让人无比痛心。

为什么燕子这么多(燕子少多了这锅我们不背)(7)

被捕捉的燕子

在非洲越冬的时候,燕子的习性与在国内繁殖的时期是大不相同的,越冬时期,燕子是群居鸟类,它们主要生活在一些较大的山崖附近,并不喜欢与人类接近,每天傍晚也是燕子觅食的活跃期,这个时间段也是燕子最危险的时候。

在尼日利亚,每到傍晚,当地人就早早地聚集在各个山头,一张如同扫把一样的大网被张开,等待燕子自投罗网。非洲当地饮食习惯简单,例如就吃不惯鱼,因为觉得水煮鱼无滋无味,而对于充满腥味的燕子则十分热衷。

为什么燕子这么多(燕子少多了这锅我们不背)(8)

非洲人居然烤燕子

东边日出西边雨,保护自然需要全人类之力。

东边日出西边雨,谁知那是晴那是雨?对于跨区域生存的小燕子来说,保护之路并不平坦,这不是一个地区的责任,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这句话也同样适应于所有的自然环境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