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中国18 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9.1%,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接近2.7 亿,这意味着每5人中就有一人高血压!

儿童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的第一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病年轻化也和青少年时期肥胖相关。

古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血压管理也要趁“早”。

血压的小常识

血压测量有两个数值:

高值是收缩压,测量的是心脏收缩时的动脉压力;低值是舒张压,测量的是心脏舒张时的动脉压力。

所以,不管在诊室还是自行在家测量血压,都会得到高压低压两个数值,一般记录为收缩压/舒张压。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高值)≥140 mmHg和/或舒张压(低值)≥90 mmHg,即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为高血压。

根据血压数值水平判断高血压严重程度。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临界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等。

我们常把高血压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无明显症状,您可能并未感到有何异常,但高血压已经在悄悄损害器官,影响您的健康,使您更容易出现心梗、卒中等。

研究显示,高压(收缩压)增加10mmHg,致死性心梗风险增加31%,卒中风险增加53%。所以,一定要重视血压管理,防血压于未病时!

正确的血压管理(血压管理宜早不宜晚)(1)

血压的管理

1. 血压管理之计在于“晨”

人体24小时血压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一般白天高一些,晚间低一些,一天中的血压表现为“两峰一谷”的生理曲线,即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血压峰值,而午夜至凌晨为血压低谷。当然,这个峰值和谷值都要在正常血压范围内。

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阶段,猝死、心梗、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睡醒前后4-6小时,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比其他时段增加70%。

清晨,通常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也是心脑血管时间高发的阶段!控制好清晨血压对控制全天血压至关重要。

2. 学会家庭自测血压

体位:坐位,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角放于桌上;上臂捆绑袖带,袖带下缘距肘线2~3 cm,松紧能插入1~2 指;袖带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正确的血压管理(血压管理宜早不宜晚)(2)

一般间隔3-5分钟,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为所测血压数值。如果是活动后测血压,建议静坐休息15分钟左右再测量血压,以避免心率搏动导致的血压测值差异。

正确的血压管理(血压管理宜早不宜晚)(3)

晨起测量血压还要注意,一般要在起床后30分钟~1小时内进行,通常在6点~10点之间。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测量前要排空膀胱,并尽可能取坐位。

多管齐下,有效控制清晨血压

1. 建议使用长效药物控制清晨血压。

控制清晨血压要选择真正长效、每日服药一次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

长效降压药物在控制24小时血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每天吃1次,降压疗效能覆盖24小时,避免因治疗方案不当导致的清晨血压控制不佳,从而减少服药次数,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 对清晨血压高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睡前服药,以控制晨峰血压,但不能自行调整服药时间。

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做24小时动态血压,由医生据此调整服药时间。

3. 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保持正常体重指数、勿熬夜、保持乐观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等。

正确的血压管理(血压管理宜早不宜晚)(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