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天籁之音”这四个字,大家应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红,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干净明亮,高昂曲折,那首《青藏高原》的高音更是无人能及。
可是韩红这优秀的嗓音并不是后天练出来的,而是天生的,
说是遗传的也一点都不过分,她的妈妈雍西的嗓音,可以说比韩红更胜一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韩红的妈妈雍西是《北京的金山上》的原唱,
这首歌的音调很高,而且婉转,她曾被誉为“西藏四大歌手之一”。
雍西1946年出生于西藏昌都,那个时代女孩子能读书的很少,
雍西从小的任务就是放羊,在辽阔的草原上她的歌声总是与养儿为伴,
她的歌声很动听,宛如一只百灵鸟。
随着雍西慢慢长大,也到了该工作的年纪,
她去了一家工厂做起了缝纫工,工厂里有一个放歌曲的喇叭,
每天都会放一些歌曲,这让雍西特别开心,听着听着她也学会了不少歌曲。
每天赶着做衣服的雍西,时不时还会唱起小曲,她的声调很好听,
当时厂里的领导也说,免得大家干活打瞌睡,你唱唱歌也挺好的。
慢慢地整个厂里都知道雍西的歌唱得好听,雍西很聪明,
她不仅歌唱得好,藏语和汉语也都会说,这在当时是很厉害的存在。
雍西每天干着活,唱着歌,过着一天天惬意的日子,
也许是命中注定,在不经意间机会就已经降临到她的面前。
这天一个著名红歌曲作家马倬闻讯找到工厂,找到了正在干活的雍西,
说让她唱一首歌《北京的金山上》。
正在干活的雍西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马倬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
到藏区来采风,在一个老人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曲,
经过马倬的改编之后,想找一位会唱歌又懂汉语的藏人来演唱,
经过一番打听才辗转找到了雍西。
这时的雍西又惊喜又有点害怕,她是喜欢唱歌,但是自己没有专门的学过,怕唱得不好。
马倬好像看出了她的心思,就说没关系,你先试试,我听听看吧。
雍西打消了顾虑,拿着歌词张口就来,一开口就震惊了马倬,
她音域广阔,声音优美,跟这首歌就是天作之合。
当即马倬决定就由她来演唱,雍西很聪明,经过短时间的排练,
很快就达到了演出的效果,马倬很高兴地把她带回北京,
在1964年北京文艺汇演上,雍西唱了《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
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并且还受到了周总理的称赞,
当时周总理还给这首歌提了一点小小的意见。
有一句歌词“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原本的歌词是“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天堂”。
在听到原来的歌词时,周总理觉得这句词不太合适,
因为当时那个年代很传统,歌词里说“天堂”会让百姓有不好的感受。
周总理就建议他们把这句歌词改变一下,可是直到晚上他们也没想出来怎么改编,
最后周总理就说我建议改成“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于是由周总理亲自改编的这句歌词也成就了这首歌,流传至今。
这首歌雍西一唱就是好几年,后来才由才旦卓玛翻唱,
又在原来的歌曲上有加了一段词,这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
这次的演唱也让很多人记住了雍西,她曾多次来北京演出,
曾经雍西和胡松华,郭兰英三人的独唱音乐会,可谓是盛况空前。
演出结束后,雍西应召进入了部队文工团,成为了军区文工团的独唱演员。
在这里她也认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同为战友的韩德江。
韩德江是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徒弟,当时跟雍西相识后,
两人一个爱说相声,一个爱唱歌,尤其是雍西的嗓音和爽朗的性格,让韩德江很是痴迷。
后来韩德江就决定,把雍西带去先给师傅刘宝瑞看看,
在得到了师父和亲朋好友们的祝福下,1968年,22的雍西嫁给了韩德江,
婚后的雍西依旧经常演出。
三年后,雍西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央金卓玛,
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韩红,央金在藏语里就有“妙音”之意。
可以看得出母亲雍西对韩红有很大的期望,韩红也从小就继承了父母的艺术细胞,
对唱歌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平常母亲演出比较多,
韩德江就成了陪伴在韩红身边的人,一家三口的日子平淡且温馨。
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在韩红六岁那年,
父亲下连队慰问演出时,不幸出意外去世。
韩德江的离去,让雍西犹如晴天霹雳,她突然间眼前一片模糊,
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来她们的日子怎么过。
可是难过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面对只有六岁的女儿,
她只有坚强,送走丈夫之后,家里的重担都落到了她一人身上。
看着年幼的女儿,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出门演出时,女儿一个人在家她很担心,没办法只能走到哪里把女儿带到哪里去。
就这样她一边演出,一边带着女儿,随着演出接触的人也形形色色起来,
再一次演出时,他认识了一位外籍人员,
对方看着她带个孩子挺不容易的,就经常嘘寒问暖,
这也让雍西感受到了久违的情感关怀,可是当这个外籍男子,
想让雍西跟他一起去国外时,雍西果断拒绝了这段感情。
后来在热心人的介绍下,雍西认识了一位医科大学的教师,名叫周宇翔。
周宇翔是雍西的粉丝,对雍西很喜欢,雍西也觉得教师的职业很稳定,
虽然对此女儿多有不满,可是却没有改变雍西的想法。
在韩红9岁那年,雍西又走进了第二段婚姻,
婚后的三口之家,虽说也有拌嘴,但还算和谐,
慢慢的雍西由于经常出去演出,会把韩红一个人放在家里。
韩红心里还想着自己的父亲,看见继父就气不打一处来,非常讨厌他。
母亲不在家时,韩红就跟周宇翔两人对着干,
这也让周宇翔很头疼,每次雍西回来都不免遭到丈夫的一顿抱怨。
次数多了之后,两人也因此有了诸多争吵,
这时的雍西觉得女儿在这样折腾下去,这个家庭也维持不久,
于是决定将9岁的韩红送去跟奶奶同住。
从雍西再婚后,女儿就一直不开心,
直到把女儿送到奶奶那里,女儿对雍西的怨恨才在心里悄悄萌生。
趁着暑假雍西把女儿送到了奶奶那里,奶奶靠卖冰棍为生,
虽然过得很清贫,但是看到路边的老人时,
奶奶还是会拿零花钱去接济他们,这些举动韩红从小都看着,也记在心里。
可是在韩红的心里,对母亲的所作所为她始终没有释怀,
在她的概念里,母亲为了跟别的男人在一起,而抛弃了她,
至此母亲这两个字对她来说没有了一丝好感和温暖。
后来雍西由于忙也没有再生孩子,还时常挂念着韩红,
一有空就跑到北京来看她,可是每次去韩红对她都很冷淡,
不理不睬,眼神也是充满着冷漠,这让雍西很痛心。
到了青春期时就更加严重,雍西来看她时,根本不见面,
要不就是见面就说气话,经常把雍西气得直哭。
雍西心里明白,当初是把女儿送走,
在女儿心里已经种下了怨恨,现在想解开并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她没有办法,只能等,让时间来冲淡女儿对自己的怨和恨。
后来韩红也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跟着李双江老师学声乐。
同年,雍西也应邀去加拿大参加访问演出,
之后,加拿大那边给出了优厚的条件,要求雍西留在那里,
被雍西婉言谢绝,她还挂念着自己的女儿。
后来随着《天亮了》《家乡》等歌曲的推出,韩红也成了首屈一指的大歌星。
雍西为女儿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然得不到女儿的原谅,但是她从心里对女儿竖起了大拇指。
雍西在耐心地等待,等待着跟女儿和解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听说女儿要来西藏采风,
雍西连夜准备了女儿爱吃的食物,那天雍西由于偶感风寒发着高烧,
还是不顾自己的身体跑去给女儿接风,把自己亲手准备的食物给女儿。
韩红在经历这么多年之后,也变得成熟了许多,
看着已经有些年迈的母亲,头发也白了不少,不由得心头一热,
鼻子发酸,母女俩时隔多年来的第一次拥抱,让雍西哭红了双眼。
雍西心中的阴霾终于消散,冰冻21年的母女情终于又回来了,
随着女儿的名气越来越高,2003年,女儿的个人演唱会上,雍西也成为了被邀请嘉宾,
跟女儿第一次同台合唱《北京的金山上》,看着女儿看自己温柔的眼神,
唤自己妈妈,雍西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是让女儿真正意义上完全原谅自己,从心底里再次接纳雍西,还要从奶奶去世说起。
2005年,韩红奶奶突然因病去世,从小是奶奶养大的韩红悲痛万分,
奶奶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雍西也明白,
奶奶对于女儿来说完全胜过了她这个妈妈。
看着女儿难过的样子,那段时间哭的已经没有了眼泪,
不吃不喝,一度消沉,雍西担心极了。
无奈之下,雍西决定把女儿带到成都去散心,离开伤心地一段时间,会慢慢好起来的。
这段时间女儿的衣食住行,雍西都事无巨细的安排好,
这段时间雍西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一个母亲该做的,
也想以此来弥补这20多年来缺失的母爱。
在雍西的悉心照料下,韩红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
也再次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对母亲从前的怨恨再也没有了残留。
虽然跟女儿之间再也没有了嫌隙,但是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雍西,
依然在为女儿韩红的婚事操心,她最希望的就是女儿找到一个好的伴侣,
在自己离开女儿后,能陪伴女儿走完这一生,这也是作为一个母亲最后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