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福海县的餐厅,后厨正在开始制作每天最叫座儿的招牌菜——家常五道黑。咋一听,这五道黑是个什么来头?其实是福海县最出名的河鲈,它来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放两大勺油,烧热后慢慢放下鱼,鱼一面煎好,用锅铲慢慢铲出来翻个身,煎好后加少许料酒,生抽,加剩下的葱蒜,微炖一分钟即可。

吃鱼是中国人的专利。口感细嫩的鱼,要比其他鲜鱼的价格高出很多。鱼在中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年夜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

在遥远的西北内陆荒漠中,有这样一处“天赐之海”——福海,这里鱼类和鸟类资源丰富,不仅有鱼虾满舱的富饶,有鸟儿栖息繁衍的自由,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山网讯(记者寇萱报道)

鱼把头的“专属”

冬日祭湖

大吉大利年年有鱼(福海无边年年有鱼)(1)

鱼把头王文献带领渔工们开始收网 摄影:秦鹏

据王文献回忆,每年1月末开始,福海县乌伦古湖的冰面上就会热闹起来。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到乌伦古上,热切的期待新年第一网大鱼,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福气”。作为当地受人尊重的鱼把头,王文献的职业是专门预测湖中鱼群的位置,确保渔夫们准确下网。

王文献说,他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冬季捕捞是2011年1月。按照传统,他们在捕鱼前要进行一项传统仪式——祭湖。中午时分,几十名壮汉,身穿羊皮棉袄,带着他们单腿跪地,在冰面上手捧白酒,为即将开始的冬捕活动纳福祭祀。

在鱼把头的带领下,渔工们“一路平安、年年有余”的祝福声响彻云霄。随后,几十名渔工将面前的一碗白酒一饮而尽,依次走到一个坑边,将手中的空碗,用力砸向坑内。据说这代表着平安吉祥的祝愿。

王文献说,这种“祭湖”仪式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祭湖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二是通过祭网,唤醒已经沉睡的渔网,张网下湖,顺畅平安。

在现场,最威风的莫过于鱼把头了。有经验的鱼把头知道在冰面哪里凿冰眼,穿杆。如果下网的冰眼选不好,很可能几十个人忙碌一天,也会一无所获。反之,如果选冰眼正确,一网就能打出上几千斤的鱼,最多的一网甚至能达到十万斤。

冬捕讲究的是集体作战,团体间有协作有分工。从清晨开始,渔工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苦劳作。

大吉大利年年有鱼(福海无边年年有鱼)(2)

沙湾大盘鸡:新疆男神最爱带妹子吃的一道菜

大汗喊你来吃新疆风干肉!

大吉大利年年有鱼(福海无边年年有鱼)(3)

乌伦古湖冰上拉网捕鱼现场 摄影:刘宽

鱼把头的担忧

关乎面子

早晨9点多,捕鱼工人们就在鱼把头的带领下来到冰雪茫茫的小海子,凿穿了80厘米厚的冰盖,穿杆、走钩、下网,然后等待起网。阳光在等待中渐渐明澈起来。

由于冰上冰下气温相差30多摄氏度,从冰眼里拉出来的大网显得热气腾腾,水草、鱼儿不时浮出水面。新鲜的湖水气息弥散开来。王文献一边用一根带钩的木棍撩起水草,一边指挥着拉网的渔工们。

王文献在渔工们中间树立起的威信,不仅仅因为他是他们的老板,更多的还是他那让人折服的捕鱼经。

根据捕捞范围的不同,冰眼有180个-200个不等。接下来,从下网眼插入穿杆后固定好方向,然后用绞网机拉网,整个过程最短也要5个小时。最难熬的莫过于漫长的等待了,你就看着冰冷的湖面上,渔网在上升,一条鱼的影子也没有,不过,等鱼上来的时候,就跟开了锅一样。

是鱼把头选的点,放的网,渔工们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布好的局,如果捞出来的是一张空网,就会影响到鱼把头在大家心目中的威望。王文献说,就算再有经验的鱼把头,也不能确信每网都会有鱼。说着,便陷入了沉默。

鱼把头的喜悦

天道酬勤

大吉大利年年有鱼(福海无边年年有鱼)(4)

资料图:福海“冬捕”,一位渔民抱着刚捕的大鱼对着镜头露出了欢喜的笑容。摄影:刘宽

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水底的世界被整个地打捞了起来,被上天厚爱的人群又一次获得了馈赠。

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了。大鱼们肥美的身躯,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但是人们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拉上来的网中竟然没有一条小鱼,每条鱼的重量几乎都在两公斤以上。只有王文献知道,这正是乌伦古湖渔民心口相传的严格规定。

冬捕的渔网是6寸的网眼,这样稀疏的网眼,只能网到5年以上的大鱼,这样,未成年的小鱼就被人为地漏掉了。在福海县的渔民们有一句话叫做“猎杀不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刚出水的大鱼正在王文献家里准备迎接除夕。依照老传统,年夜饭还是一桌全鱼宴。隆重的晚宴中,鱼是绝对的主角。

福海的除夕

“鱼”之常情

大吉大利年年有鱼(福海无边年年有鱼)(5)

资料图:风干鱼 摄影:刘宽

每年快到除夕之时,走在福海县的街巷里那绝对是鱼味十足。福海人对吃鱼情有独钟,爱吃、会吃、也舍得吃。代表福海传统鱼宴的“家常五道黑”、“家常鳊鱼”、“土豆烧鲢鱼”、“豆腐炖鲇鱼”、 “ 干蒸白条”、“鸿运当头”、“酸菜鱼”、“鱼头豆腐汤”、“ 清熬小红眼汤”、“胡椒鲫鱼汤”、“枸杞鲫鱼汤”、“一品鱼丸汤” 等等海了去了。像王文献一家这样的鱼庄至少能做30道以上的鱼。“水乡鱼家”可以做45道鱼,我想你来福海点菜时,再不会说“随便”了。

刚打上来的鱼是最新鲜的,鱼店的老板娘抓起一条河鲈便开始料理,首先将鲈鱼洗净,两面背上都斜花三刀,放上盐和黄酒腌10分钟。然后起火,等锅烧得很热很热冒烟时再放油,放入姜片和蒜头稍微煸一下,放入鱼,两面煎至金黄。佐料是提味的重要一环,加黄酒、生抽、一点点老抽、白糖、一点点盐,加一点水。等熬至汤汁时将鱼打起,放上小葱,将鱼汤浇在小葱上。微炖一下,即可出锅。

一道道喷香的鱼从厨房端到大厅,全鱼宴呈现在食客们的面前,人们眼中流露出满足和欢欣,这也从正体现了“年年有余”的意味。

一碟“干蒸小白条”端上来,老板娘的自豪感更突出了。不论多大年纪,他们都会对乌伦古湖的过去侃侃道来:“那时候,小白条、五道黑那个多啊,往网上撞啊,一网80多吨。家家都有一个腌鱼的坑,一层鱼,一层盐、一层芦苇,饥饿年代救了多少福海人啊……”

“福海鱼最多了,来了客人就上全鱼宴。” 老板娘说。福海的全鱼宴还真是一绝,来此的人过年了不带回去几条这说不过去。食客们知道,除了博斯腾湖,也就是福海的鱼能做出这么多道菜色。“想吃到正宗的全鱼宴,必须是在福海才能吃得到。” 老板娘那股自信,就像是鱼把头在打渔过程中,确信湖下有鱼群一样。

只要是来了客人,福海人可不会放过解读鱼的机会。老板娘给大家介绍全鱼宴的餐桌习俗:把鱼唇献给自己的邻桌人,意为

“我们是唇齿相依”,把鱼脊背上的厚肉献给久未谋面的朋友,意为“见到你真是背(倍)感亲切”,把鱼肚皮肉献给好朋友,意为“希望我们能够推心置腹”,把鱼尾献给能说会道的人,意为“每次听你说话都是尾尾(娓娓)动听”……

老板娘说,福海鱼有两吃,还一种就是“野鱼宴”。在夏天的湖边,吃鱼要有湖边特色,要用湖水洗,用湖水炖,水开后用文火炖至少三个小时,鱼汤就会呈乳白色,香味就会慢慢的散发出来。再根据自己的口味,或放些红辣椒,或放些绿葱,又好看又好吃。一锅里艳丽的红辣椒点缀其间,嫣红悦目的色泽,一下子就把馋虫给勾出来了。

大吉大利年年有鱼(福海无边年年有鱼)(6)

9月的乌伦古湖 摄影:曾贤荣

福海鱼有“福”

受人青睐

新疆福海县乌伦古湖是新疆重要渔业基地,盛产白斑狗鱼、贝加尔雅罗鱼、高体雅罗鱼、湖拟鲤、河鲈等名特优鱼类。狗鱼数凶猛性鱼类,所以它的肉厚实少刺,方便食用。

福海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境内拥有湖、库、塘三类水面163.5万亩。其中,乌伦古湖总面积达150万亩,为全国十大内陆淡水湖泊之一,分为大、中、小三个海子。乌伦古湖纬度高,封冰期长达6个月,主要经济鱼类有东方欧鳊、白斑狗鱼、湖拟鲤、河鲈、额河银鲫等,大都为冷水性和亚冷水性鱼类,以其绿色天然的野生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2000年福海野鱼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标志,2001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尤其是东方欧鳊和武昌(团头鲂)极其相像,中外游客在福海可“毋需游楚地,可食武昌鱼”。

目前福海野鱼市场缺口大,福海土著原生鱼深受消费者认可,且全疆除博斯腾湖外,在北疆还是唯一一家。同时该县的水产品品质比较好,是无污染的纯绿色食品。该县目前的养殖水面占全疆养殖水面的1/6,总产量在4000吨左右,据专家预测,仅乌伦古湖发展起来的话,初级生产能力可达1.8万吨到2万吨的规模,潜力非常大。

如今还借助湖区秀丽的自然风光,湖边奇特的雅丹地貌,湖中特有的鸟岛,推出夏季休闲垂钓、“湖水炖野鱼”、冬季冰上垂钓、欣赏和参与冬捕等旅游项目,大力开发挖掘特有的鱼文化资源,打造乌伦古湖鱼文化这一特色旅游品牌,提高福海县境内渔业水域的综合效益。

福海鱼有“余”

吃不了“兜”着走

福海鱼好吃是大家都公认的事实,可是面对如此美味,不带点走岂不是很遗憾。一些颇有经济头脑的渔民干脆从船上撤下来,如果只卖鲜活鱼,那饭店生意受季节影响很大。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将福海野鱼清洗、晾嗮、风干,加工成精包装,同时,还反复试验,找到最适合做风干鱼的法子,附在包装上,让游客即使回到家乡,也能尝到来自福海的美味。

到福海不品尝一番那传说中的“鱼宴”,就不能算是真正来过福海。到福海吃鱼,如同“到吐鲁番吃葡萄”一样,早已成了福海的一张品牌。

古老的鱼风鱼趣,给千家万户带来吉祥美好的祝愿。民俗看似一种形式,实则是人们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