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淑玉

炎炎夏日,当你约上三五好友在烧烤店、海鲜大排档大快朵颐之际,戊型肝炎可能也在悄然靠近。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危及生命,这种从口入的肝病着实不容小觑。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烟台市奇山医院副院长刘友德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时称,在我国的急性肝炎患病情况中,戊型肝炎病死率已连续15年远超甲型肝炎,位居病毒性肝炎之首。而目前治疗戊型肝炎是没有特效药的,因此及早接种疫苗十分关键。

打了肝炎疫苗后还会肝炎吗(吃出来的肝炎别大意)(1)

烟台市奇山医院副院长刘友德。

一顿不熟的海鲜“放倒”一家人

一串烧烤,一份爽口小海鲜甚或只是一盘凉菜,都有可能让我们感染戊肝,继而出现爆发性肝炎症状。“病从口入”绝不是危言耸听,最新研究表明,一般的加热和高盐腌制可能无法灭活戊型肝炎病毒(HEV),大部分酒精类消毒剂也无法对其灭活。因部分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所以这类疾病经常被低估。

“戊型肝炎就是吃出来的。”刘友德介绍,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一道,同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其中,消化道传播是戊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动物肝脏或海产品,受过污染的蔬菜水果以及使用受到污染的餐具都可能被感染。

刘友德就曾接诊过因吃“鲜味”而导致全家被戊肝“盯”上的患者。在海边生活多年,每次儿女回家,市民刘先生都会提前备上一桌丰盛的海鲜让全家人一饱口福。但没想到,团圆宴的第二天,他就开始出现低烧、浑身乏力等症状,起初他以为自己只是感冒了,并没当回事。但没想到,一周后病情愈发严重,在家人的陪伴下他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可只查出患有浅表性胃炎。在询问病史时,刘友德敏锐地捕捉到刘先生“吃生蚝”的信息,便初步判断可能是戊肝病毒在作怪,在他的建议下,刘先生立即入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刘先生果然开始变“黄”了,先是眼睛发黄,后来小便也出现异常。后经过排查,他的家人中也有人感染了戊肝病毒,所幸由于干预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刘先生一家很快顺利康复。

“没症状不代表没感染,早发现早治疗十分关键。“刘友德告诉记者,尽管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任其发展,少数患者会发展成重症肝炎,甚至会危及生命。

打了肝炎疫苗后还会肝炎吗(吃出来的肝炎别大意)(2)

刘友德正在与同事一起查房。

这三类人群要小心,及早接种疫苗是关键

与其他肝病相比,戊肝为急性肝炎,来势汹汹,孕妇、老年人、基础肝病人群症状严重,病死率高。感染初期症状与感冒发烧相似,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接着会出现小便颜色加深、黄疸,严重者可引发肝衰竭和死亡。由于目前尚没有治疗戊肝的特效药,因此及早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来看,接种戊肝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式。”刘友德进一步解释说,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发并上市了戊肝疫苗,为预防戊肝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从临床来看,注射疫苗后一年内保护率可以达到100%,几年之内保护率也能在90%以上。目前推荐0、1、6月的接种程度,特殊情况也可应用0、7、21天的加速程序。

哪些人应及早接种戊肝疫苗呢?据悉,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戊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教育手册》建议,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其中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餐饮业人员、畜牧养殖者等为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此外,群居的学生群体等如有条件也应尽早接种戊肝疫苗。

“很多人为了追求食物的鲜嫩口感,不煮熟就吃很容易感染戊肝。”刘友德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市民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肉类、海产品等应煮熟烧透再食用,尽量少食用生冷食物,家里的厨具也应注意生熟分开。一旦出现感染症状,要立刻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感染性疾病科室就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