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共有5位大家熟悉的嘉宾,全能型的康震,才女杨雨和蒙曼,低调却够有趣的王立群,还有一个风度翩翩的郦波。5位老师的点评都各有特色,大家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但在笔者看来这5位中,最有个性的当属郦波,为何这么说?

诗词大会董卿的开场白(诗词大会董卿念首凉州词)(1)

别人在节目中都谨慎得很,一季节目难得晒一首诗,但郦波不一样,动不动就口占一绝。毕竟是现代人,写起古诗词自然是很难与古代的名家相提并论的,在这样一个诗词大会中晒自己的诗,可见郦波确实是很有胆量的,我们来看看他的诗写得怎么样:

白日江山阔,风云动古今。

人生难自负,求索见丹心。

诗词大会董卿的开场白(诗词大会董卿念首凉州词)(2)

这是郦波在第5季中,随口念的一首诗,写得是很有水平的。除了在节目中晒诗,郦波改过经典诗。在第二季第7场中,主持人董卿念了首王之涣的千古名作《凉州词》,郦波当场只改了一个字,就把诗改成了词。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改的:

原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改后: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词大会董卿的开场白(诗词大会董卿念首凉州词)(3)

要把一首诗改成词,其实是不容易的。当年苏轼就曾把张志和的《渔歌子》改成词,结果却失败了,词作无论是意境还是词作,都与原诗相差甚远。而郦波的这次改写,虽然显然是无法与王之涣的原诗媲美,毕竟原诗是唐诗中的巅峰之作。

首先,面对这样一首经典作品,要是改太多显然是跟自己过不去了,所以作者很聪明地只在原诗上减了“白云间”的“间”字。其次,让诗变成词的办法,就是在断句上作文章,这是很有想法的。唐诗虽不太用标点,但也是有自己断句的方式的,词和诗的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韵律和断句的方式都不同,这次改动正好说明了这个不同之处。

诗词大会董卿的开场白(诗词大会董卿念首凉州词)(4)

改成后的词,在意境上其实是有些改变的。原诗的风格是悲凉中有慷慨之气,首句为了写出黄河奔腾的气势,用了“远上白云间”5个字来形容,气势大开。改成词之后,虽然少了这番气势,却多了一干脆之气,强调了白云。所以改完后,前几句中黄河、白云、孤城、山,就成了4个独自的意象,这是词作的白描写法,很是高明,

原诗的后两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一个千古名句。唐诗中的怨和后来宋词中的怨,写法是完全不同的。唐诗中是怨中也有洒脱,而宋词是怨中也不失婉约之气,用断句的方式一改后,确实在原诗的刚中加了一丝柔。

诗词大会董卿的开场白(诗词大会董卿念首凉州词)(5)

本来这首词确实改得不错的,可是事后很多网友却不买账,甚至有网友认为他不厚道,为何?因为这个改写其实并不是郦波原创的,很久前网络上就已经流行开了。对于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纪晓岚,也有人认为是明代的解缙,但不管是谁,肯定要早于郦波。所以网友认为,既然是借用前人的词作,郦波就应该在节目中有说明,而不能说“我想应和董卿的《凉州词》”,也不能在后面说“我这首是词”,这很容易让别人认为作品是他的,显然是不对的。

笔者相信郦波并非有意如此,只是太投入节目,所以忘记了说作品的出处。但是网友的想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嘉宾们还是应该注意这一点。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