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一座城市因为一些历史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因为某些名人而彰显和扬名。历史名人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

洛阳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阳开始,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中,洛阳曾出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引领了历史的方向,或渲染了历史的色彩,或点缀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爱恨悲欢都交织在这片河洛沃土之上。

我们以历史时期为线索,选取了洛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著名人物,他们有功高盖世的政治领袖,真知灼见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谋的传奇英雄,妙笔生花的文坛泰斗,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铸造科技辉煌的科学精英……时间跨度从商代到近代,描述了三千多年洛阳的历史进程。我们将他们人生旅途中与洛阳关系密切的部分加以展开叙述,或写他们在洛阳期间的生活、工作、奋斗历程,或写他们对洛阳的各种贡献,或写洛阳对他们思想、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细语浅唱,或幽默风趣,或令人回味,读者了解这些人物,就基本掌握了洛阳历史的人物精华。

洛阳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名人在此聚首并演绎其精彩人生,塑造了洛阳在世界城市之林的文化气质,彰显了洛阳这座城市的人文辉煌!今天推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一:欧阳修

欧阳修

历史上欧阳修传(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一)(1)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以“庐陵欧阳修”自居。欧阳修在洛阳为官三年,洛阳的生活对欧阳修的政治生涯及其成为文坛领袖有重要的影响。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被授予官职。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成了他的恩师胥偃的女婿。新婚不久,天圣、明道间,欧阳修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结识了梅尧臣、尹洙、杨愈、张谷、张汝士、陈经、王复、钱惟演、谢绛等一帮年龄相当、意气相投的朋友,他们大都二三十岁,闲暇之余,常常三五成群地徜徉于山水之间,热衷于诗酒文会,宴饮唱和,形成较紧密的交游圈。

历史上欧阳修传(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一)(2)

天圣九年夏,他和谢绛、尹洙、梅尧臣、太素、王复在普明寺后园大字院避暑;明道元年春,与梅尧臣、杨愈游嵩山;同年秋,与谢绛、杨愈、尹洙、王复游嵩山等。他们群体唱和、同题创作,一边相互学习探讨,一边又暗暗相互竞争。梅尧臣有诗回忆当年与欧阳修、杨愈白天游嵩山夜晚饮酒赋诗的情形,“誓将咏新章, 灯前互诋擿。杨生护己短,一字不肯易。”生动地描写了三人热烈切磋争辩的场面。欧阳修在洛阳的交游培养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胸怀和才干,促成了他政治生涯的良好发展,他的政事才干在此被发现,并被引荐。

当时欧阳修的领导是五代十国末代吴越王钱俶的儿子,著名的前朝贵族钱惟演。他是当时西京洛阳最高的地方长官,钱惟演对欧阳修很好,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经常支持他们吃喝玩乐。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洛阳。欧阳修等人为他送行,流下了依依惜别的泪水。在洛阳的生活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曾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在西京洛阳的三年好似一个熔炉,铸就了他的节气,进一步激发了他在古文和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培养了他的文学领袖素质,可以说没有在洛阳成立的“西京幕府”度过的岁月,也许就没有欧阳修。欧阳修从洛阳开始便关注文坛,奖掖时贤,树立典范,在良好的群体文学创作氛围中,他的诗文理想逐渐成熟,出现了诗文革新的萌芽,宋代诗文以此发轫,开始建立。洛阳西京幕府也成了朝中政治和诗文革新的中坚,合力将历史推向前进。

欧阳修在洛阳期间,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洛阳牡丹记》。欧阳修初来洛阳的时候,当时的洛阳留守是钱惟演,是个爱牡丹成癖的人。他在公府后面开辟了一个十余亩大的牡丹园,种了上千种牡丹。这年牡丹盛会,他下帖请了当代名士梅尧臣、司马光、欧阳修、邵雍等人来观赏牡丹。欧阳修来到钱家花园,看到牡丹盛开,千种颜色,万种姿态,他流连忘返,这夜他就住在了牡丹园的小红亭中。

历史上欧阳修传(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一)(3)

入夜,欧阳修在小红亭,只见天上明月当空,园内牡丹盛开,姹紫嫣红,五光十色,在月光的辉映下,别有一番情味。欧阳修越看心里越高兴,随手拿起洞箫吹起了一支《牡丹种曲》。随着洞萧声响,他隐约看到有十几位仙子在花丛中往来穿梭,翩翩起舞。欧阳修感到很吃惊,洞箫从手中失落,顿时曲终舞停,诸位仙子一齐上前拜谢欧阳修道:“谢秀才为我们伴乐。”欧阳修定睛一看,见有十几个盛服艳装的女子在他的面前,他惊疑地问:“你们都是谁家女子?为何一齐来谢我呢?”那排头一位身穿黄衣的仙子施了一礼,回话说:“秀才,我们都是牡丹仙子。我们最爱听《牡丹种曲》,所以特来向秀才致谢。欧阳修听了,顿时喜出望外地说:“明日钱留守举办牡丹盛会,今夜我能先见诸位仙子,真是今生之大幸也。我有心要写《洛阳牡丹记》,但不知诸位仙子的尊姓芳名?”众姐妹先指着排头那位唱道:“占魁先数姚黄,富贵端严体象。佳号名日花王,万卉千葩仰望。”欧阳修一听,惊奇地说:“啊!您就是花王——姚黄,不愧为牡丹中的极品,果真是高贵端庄。”众仙子拐回头来,又拥着一位身着紫色的仙子唱道:“魏红千叶芬芳,消得贵妃名项。呈红色耀目光,平头浅紫相向。”欧阳修一听,赞道:“啊,我明白了,您是花后——魏紫与花王合称洛阳牡丹双壁。”没等欧阳修说完,花王就站出来介绍别的仙子:牛黄仙子、寿安仙子、玉版香仙子、檀香心仙子等等,牡丹仙子们争报花名,欧阳修仔细听着,并一一记下。夜半时分,诸位牡丹仙子拜别欧阳修后就都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上午,钱惟演在花园请宾客饮酒赏花。他先请大家干三杯酒,然后说:“今年牡丹盛会,难得各位前来助兴。又适逢欧阳秀才新到任所,更为今年的牡丹盛会增光添彩。我想那唐朝时有舒元舆的《牡丹赋》,名动京城,传颂万代。自宋以来,尚没有与《牡丹赋》媲美之作。今特请各位施展才华,再写一篇后来居上的文章吧!”大家都连声说好。这时,邵雍首先提议:“还是请司马君实先生来写吧!”司马光说:“要说后来居上嘛,我看还是请欧阳秀才来写吧!”大家十分赞成这一提议。欧阳修应承下来。他思索了片刻,夜遇牡丹仙子之情,牡丹仙子巧报花名之景,清脆悦耳之歌声,婀娜多姿之舞态,顿时一起涌向脑际,于是他提起笔来。挥笔而就。《洛阳牡丹记》写好后,钱惟演和梅尧臣、司马光、邵雍都称赏不已,随即,将它公诸于世。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牡丹记》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花品序》记述洛阳牡丹中的24个品种;《花释名》阐述牡丹品名得名的缘由;《风俗记》描述了洛阳地区爱花、贡花、赏花、接花、浇花、养花、医花等风土人情,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与总结。它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系统记载牡丹品种流传和栽培管理的专著,文辞优美,风格古雅,在科技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历史上欧阳修传(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一)(4)

1034年,欧阳修结束了三年的西京洛阳生活,经西京留守王曙推荐到都城就任馆阁校勘。随着欧阳修离开西京幕府,洛阳文人集团也随之解散。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1070年,欧阳修改号“六一居士”。神宗熙宁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1072年9月22日,即宋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享年65岁。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