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白居易,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唐朝著名大诗人,写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一生笔不辍更,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白居易的诗歌中有一些与节日、节气相关的作品。“在白居易目前存世作品中,诗文大约两千八百多篇,某些重要节日如寒食、重阳、八月十五、岁除、元日、上巳节等更是反复吟咏”,咱们今天要聊的寒食节恰好在其中。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时候(白居易的诗歌告诉你)(1)

很多人认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其实这是错误的。在历史的进程中,寒食节逐渐消失,但是由于其所在日子是清明节前一两天,很多习俗被清明节融合,让不少人误以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

有人曾经统计过,在白居易的节令诗歌当中,寒食节所占分量最重,“诗人一生创作了节令诗一百一十余首,寒食节占了27首”,足见寒食节在白居易心中的喜爱程度。

小佛猜测,白居易之所以如此喜欢寒食节可能是出入两种原因:其一,寒食节已经是春暖花开,翠绿与芬芳总是会让人开心;其二,寒食节有较长的假期,白居易生活在唐代宗到唐武宗时期,在朝为官数十载,唐朝为了方便官员祭祀祖先,将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放假,白居易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进士,也正是那个时期开始,唐朝在寒食与清明节给官员一共放假七天,颇有唐代“黄金周”之感,“(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时候(白居易的诗歌告诉你)(2)

或许正是因为假期较长,原本只是注重祭祀的寒食节假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其他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作为时代的见证者,白居易的寒食节诗歌中便记录了不少寒食节的风俗习惯,咱们读一读白居易的诗歌,便可以知道,唐朝人过寒食节原来有那么多风俗习惯。

寒食节起源于古人们对火的敬畏,认为火中其实有神明,每年在固定的时间熄灭火,过了之后又重新钻木取火,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吃冷东西,古人们也正是在寒食节禁火,以表达对神明的敬重。我们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能看到“禁火”这一习俗。

寒食夜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无月”,清明时节常常下雨,这个时候月亮不会出现在天空;“无灯”,寒食节节禁火,不仅不能用火煮饭,连点灯照明也是不行的,一点火光都不能出现。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时候(白居易的诗歌告诉你)(3)

寒食节禁火,同时也要祭祀介子推,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慢慢地开始在寒食节祭祀亡故的亲人,唐朝廷之所以给官员们数日假期,一来为了表示自己是以孝治天下,二来是给官员祭祀的时间,白居易同样也会在寒食节外出去祭祀亡故的亲人。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清明节又叫“秋千节”,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叫法,其实和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寒食节除了祭祀,人们也外出郊游,郊游时免不了荡一下秋千,久而久之秋千就成了寒食节娱乐项目之一,白居易在寒食节的诗歌中同样有提及。

病中多雨逢寒食

水国多阴常懒出,老夫饶病爱闲眠。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秋千。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时候(白居易的诗歌告诉你)(4)

当然,唐朝人在寒食节的民俗习惯不止是前面提到了三种,白居易在诗歌中提到了蹴鞠、郊游、斗鸡等,“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鸡毬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

参考资料:夏云秋,《白居易节令诗研究》;《白居易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