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这部小说,很火。
所以改编了电视剧《青云志》,连续两季。
差点就糊了。
虽然在很多书粉看来,其实已经糊成锅巴铲不起来了,但是对于非书粉来说,可能还好。
IP改编剧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先播个剧版试试水,再来个影版收收尾。
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比如《法医秦明》。
比如《最好的我们》。
《诛仙》也是跟得上时代的,只是《青云志》结局了好几年,影版《诛仙I》才姗姗来迟。
作为根据同一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是一定要和小说放在一起比一比,再互相比一比的。
捋捋剧情,扒扒人设。
只是比来比去,发现电视剧《青云志》和小说《诛仙》的关系到底是同出一源还是脱胎换骨,这不太好说:
人设绷着绷着就毁了,剧情走着走着就水了,女主到底是谁?这问题就像是卫生纸泡水了。
而电影《诛仙I》和《诛仙》的关系,也不太好说:
一个在喜剧的边缘疯狂试探,一个在正剧的路上一去不返;一个走武侠的马行狼烟,一个玩仙侠的剑行于天。
但是,虽然说他们和原著的关系都这么一言难尽,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共同点的:
两个师姐,长的一样一样的。
豆瓣评分,也几乎一样一样的。
男主的感情也差不多一样一样的:
田灵儿是顺带,陆雪琪是意外,碧瑶是真爱。
科幻小说有一种设定,叫平行空间,每一个平行空间里都有一个相同的人再做着不同的事儿。
大约原著、影版和剧版,就是这么三个平行的空间吧。
说起来《诛仙I》上映到现在,各路评分严重两极分化,吹捧演技的,吐槽剧情的,无语于服化道的。
可以说鼓励批评的各有半壁江山。
至于到底好不好,真的是不看不知道。
虽然我去看了恨不得自己不知道。
《诛仙I》是仙侠的题材,这样的影片影片一般评价走四个方面:特效,服化,演技,剧情。
其实这都没啥可说的。
特效:开篇那块飞舞的红烧肉,基本可以表达所有的观点。
服化道:仙一点,飘飘出尘,侠一分,飒飒英姿,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仿佛丐帮污衣派和净衣派日常会面的格调,实在是有点出尘。
演技:没有王者带着飞,还有青铜拖后腿,能说什么?
剧情:见仁见智。
央媒评论说,一部电影,能明确的找出槽点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有个改进的方向,总好过吐槽都不知从何吐起起。
这话其实挺有道理。
而且这个观点还可以延伸一下:不要总盯着优缺点,可以深挖深层意义。
换到意义这个角度就有的聊了,因为《诛仙I》好几个点都比较有警示性。
警示一:基础很重要影片中死的最具有戏剧性的是谁?
师姐绝对榜上有名。
师姐得死留下什么样的教训?
夯实基础很重要。
师姐是在救人的时候被一棍爆头,不幸逝世的。
造成悲剧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师姐的基础不好。
记得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总会有打熬筋骨这一说,而且练武的过程中总有对战演练,就为了锻炼习武者的身法意识,遇到危险知道怎么用最小的代价保住命。
仙侠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比起武侠,仙侠能耐更大一点,活的更久一点。
而活得久最最基本的就是,你得活着。
所以不管环境是否安逸,至少要有一二保命的手段,还要对身体比较了解,万一手段来不及施展,至少要知道怎么护住要害。
那种白纸一张,天真无邪就出门闯荡的,还能囫囵个活着还活的越来越精彩的,那是主角。
身为配角,保命靠自己。
师姐就输在这条起跑线上,没什么保命的手段只能拿身体硬抗,还把要害直接送到别人手底下。
只能说基础太不扎实了。
哪怕断个胳膊,打个后背呢,至少还有命在,不用死的这么……。
警示二:接地气不能太过仙侠嘛,一般来说出行基本靠飞,能力不够也可以靠腿,实在神行符都没有,还可以抓个天上飞地上跑的神奇动物当坐骑。
马这种东西,在仙侠世界里,如果不是变异的,又不是为了伪装入俗世,基本就可以不用了,毕竟速度跟不上要求。
而且,耽误事。
《诛仙I》的的定位是仙侠,当它拉低自己的格调:赶路骑着马跑,比赛在黄土地上打闹。这么接地气的套着武侠的外套的时候,问题就有了。
明明知道张小凡的命运轨迹是既定的,没法改变,却忍不住想村中惨案没被阻止的原因就是马太慢。
再阴谋论一点就怀疑这些人是不是故意的,不然干嘛不御剑?
警示三:不是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其实《诛仙I》比《青云志》还是有很大的进步,至少在海报上,你能看见原文女主陆雪琪的位置了。
不但如此,还有创新,看她们的头发,一个发髻,两个包包,三个揪揪。
这分明就是暗示女一女二女三的番位呀。
只不过看海报的时候以为头发上的小爪子是从少到多代表一二三。
其实按剧情来看,侧重是按头发上的包从多到少來排的。
这大概算是个逆向思维?
可以总结为: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其实根本就不是你以为的。
〰〰〰〰〰〰〰〰〰〰〰〰〰〰〰〰〰〰〰
所以说看电影嘛,如果实在不能安可,那就换个角度思索一下,大概也不错?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样想完之后,就能自我安慰一下:还好,花给影片的钱死的不算太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