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发疽”在古代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历史上有不少名人都是因为背上发疽而死。比如楚汉时期的范增,三国时期的曹休、刘表等人,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名人死于此疾。在这些死于“背上发疽”的古代名人中,大诗人孟浩然和明朝开国名将徐达最令人感到可惜。他们原本都是可以避免这种死法的,结果还是没能逃开命运的安排。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大部分都是五言短篇,内容也主要是描述山水田园景色和旅行生活。虽然历史上许多人评价孟浩然的诗作不如王维境界广阔,但是在唐朝这样一个盛产诗人的朝代,孟浩然仍旧可以占据一席之地。他的诗歌给人一种恬淡、清新的感觉,令人读后仿佛置身于江南山水之间。
唐朝时期的那些著名诗人,有许多都是至交好友,互相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比如李白和杜甫,他们两人之间的私交就很好,还曾一起结伴寻仙问道。同样的,孟浩然也有一位诗人朋友,就是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径襄阳,特意前去拜访孟浩然,两人之间相谈甚欢。好友之间相见,除了谈诗论道之外,肯定还要美酒美食大快朵颐。当时孟浩然正巧背上生疽,按照大夫的嘱咐,是不可以暴饮暴食的,尤其不可吃海鲜螃蟹之类的发性食物。可是两人相聚正欢,孟浩然也无暇顾及许多,最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可以说是死得比较冤,根据《孟浩然诗集》中的记载,孟浩然背上的疽是两年前的夏天生的,为了治疗此疾一直在襄阳卧床休养,此时已经处于快要痊愈的状态了。也许是因为一个人卧床太久,所以王昌龄来看望他的时候,他在兴高采烈之下就忘记了大夫的嘱咐,最终背疽发作而死。
按照古人的观点,背上生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是要忌口的,不能吃发性食物,也就是平常人们口中所说的“发物”。背上生疽在古代本就难以治愈,如果再管不住嘴那就更加无药可医了。孟浩然是因为见到王昌龄太高兴了,所以误食海鲜导致背疽发作。而明朝的开国名将徐达就更悲催了,他是在被逼迫的状态下才破了口忌。
在正史中,徐达确实是因为背疽发作而死,至于为什么背疽发作,史书中并没有提及。不过,在许多民间传说中都认为,徐达是因为吃了朱元璋御赐的烧鹅才导致背疽发作。
据说朱元璋因为忌惮徐达功高,生怕徐达日后谋反,所以一心想要除掉徐达。可是徐达一直以来对他忠心耿耿,朱元璋想要除掉徐达却苦于找不到借口。后来朱元璋听说徐达背上生疽忌讳吃鹅,于是就特意御赐了一座全鹅宴给徐达。
皇帝赐宴不可不吃,而且还一定要吃完,才能表示出对皇帝的尊敬。徐达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意,于是含泪吃完了这座全鹅宴,最终背疽发作而亡。
民间传说大多都比较荒诞,朱元璋赐鹅一事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可能是因为朱元璋诛杀功臣做得太过分了,后人才会将徐达的死归咎在朱元璋身上。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哪怕以徐达在明朝的身份地位来说,得了背疽依然是难逃一死。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古代有很多在史书中被著书立传的名人,得了背疽同样也是难逃一死。
那么,古书中所记载的“背上发疽”到底是什么?为何古人患上后,就无药可救?从史书中可以看到,古代因背疽而死的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为何最后仍旧无药可救呢?这主要和古代的医疗水平有关系。
古代的医术其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历朝历代也出了不少的绝世名医,也有很多的医学名著流传下来。但是,对于古代的名医们来说,背疽却是一种非常难治的顽疾。
背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背上生疮,放在现代医生手里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很容易就能被治愈。可是,因为背疽很容易感染发炎,而古代却没有抗生素的存在。并且,细菌这种看不着摸不到的东西,也并非是中医所长。因此,古人只要是得了背疽,哪怕是华佗、张仲景这样的绝世神医,对此也是束手无策。所以在史书中,才会看到那么多古代名人死于背上发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