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1)

它是庙,却无佛与道,188位帝王、80 位文官武将是这里的主人。从三皇五帝到孔明岳飞,甚至中山先生大行后亦在此祭祀。如今这里认祖归宗者络绎不绝,尽管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早已如夕阳般隐入夜空。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2)

01

奇特|一庙四大怪

“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这个顺口溜的主人,正是历代帝王庙。这座庙宇从用途就确实有个性——虽是庙宇建制,但既不供奉佛祖,也不崇拜三清,而是供奉着自三皇五帝以来的一百余位帝王,以及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在中国众多的庙宇中,这可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

从阜成门沿着阜内大街一路东行,经鲁迅博物馆、白塔寺,再往前走百米,就可见路北一座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古建筑,红色的朱漆大门格外醒目。这里便是历代帝王庙的所在。光是看这建筑用的琉璃瓦级别,便知非一般庙宇可比。而这座历代帝王庙,在全国只此一家,这与它的皇家背景有莫大关系。从地位上说,历代帝王庙与明朝皇帝祭祀自家祖先的太庙和祭祀先圣孔子的孔庙是平起平坐的,因此这三座庙又合称为北京三大皇家庙宇。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3)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历代帝王庙,是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于洪武六年(1373 年)在南京修造的,祭祀三皇五帝与部分开国君主共17 人及配享贤臣32 人。后来燕王朱棣起兵夺权,明朝的国都便迁至北京,但历代帝王庙却还留在陪都南京。此后从永乐朝一直到嘉靖初年,每逢祭祀历代帝王,或是遣官去南京帝王庙,或在北京先农坛与“五岳四渎”同祭,既不方便又不够庄重。

嘉靖九年(1530 年),喜欢制礼作乐的嘉靖皇帝接受官员廖道南的建议,由工部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原保安寺旧址另建新庙。两年后,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的历代帝王庙竣工,当年秋季,嘉靖皇帝还亲临新庙举行祭祀大典。

如今来到帝王庙门前已是青砖满地,一片坦途。但在当年这里是并列着三座石桥,桥下并无河流,这才有了歌谣里说的“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据附近的老住户讲,那桥下原本也是有水的,但清朝解体后历代帝王庙无人打理,日本人来那会儿,这里就不见水了。看来,上面那顺口溜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才开始流传的。至于石桥,1953 年马路扩建时被拆除了。

通过大门走进庭院中,东边照例是钟楼所在,西边相应位置却无鼓楼,因此叫“有钟没有鼓”。 至于为什么,至今学术界没有一个固定说法。有人说,因为在祭祀礼仪中钟的作用比鼓大,钟声传得远,可以使百姓都知道皇帝出来祭先朝帝王了;也有人说,只取晨钟,舍弃暮鼓,含有让死去的帝王在天上得到永生的寓意。不管说法如何,有钟无鼓的历代帝王庙威仪未减却是事实。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4)

再往前走,便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了。大殿采用的是重檐庑殿式房脊,屋顶铺的是惟皇家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这种规制在皇家建筑中都算高等级的。要知道,景德崇圣殿与“乾清宫”和“寿皇殿”地位相同。这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尊”,殿内共有通体金丝楠木柱六十根,里面金砖漫地,彩画饰梁,整体建筑凝重肃穆,显示出巍峨庄严的气势。景德崇圣殿是专供皇帝祭祀的地方,皇帝有事不能亲临,也要派王公大臣前来代祭。

02

轶闻|入住讲究多

据专家查阅档案,历代帝王庙从建成,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380年间共进行过662次祭祀大礼,可见历代帝王庙的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别看这里叫做历代帝王庙,并不是说任何帝王都能有幸入住这里,接受后世的祭祀。谁能入选“大名单”,里面的讲究颇多,得体现“中华统绪,不绝如线”即一脉相承的特点,“上自轩辕,下至胜国”,要形成系列,形成完整的“线”,不能有缺环或中断。例如在顺治元年(1644 年),摄政王多尔衮于五月初二占领北京后,于六月二十七日下令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由太庙移入历代帝王庙。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5)

此举一方面意味着明朝的统治已成历史,更是在宣示着大清朝打败的对手是颠覆明朝政权的反贼李自成,而接替的是明朝大统,入主中原也就显得顺理成章。另一方面,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为证明自己统治中华的合理性,在历代帝王庙的祭祀上更可谓煞费苦心。清朝皇帝就提出了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要供奉;开国守业的帝王都要祭祀;南方北方和偏安之国,即分裂时期的局部地方朝廷的帝王都要同等对待的三项原则。顺治二年,清朝恢复了一度被嘉靖皇帝撤除的元世祖牌位,并增加了辽太祖、金太祖、金太宗、成吉思汗这些和清朝一样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皇帝,这等于是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皇帝擂鼓助威。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6)

除去正统帝王,这座庙中还有一位特殊的住户——关羽。关羽是后汉三国时的武将,生前没有当过一天皇帝,为何在历代帝王庙中另辟一庙中庙,为其祭祀呢?关羽虽然也被封了“关帝”,但那是在他身后之事,如果按帝王身份把他放在景德崇圣殿略显不够资格,若按功臣名将的待遇把他安置在东西配殿又有点委屈,索性单给他建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关帝庙。武圣还能给整座帝王庙镇恶避邪、看家护院,可谓一举两得。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7)

但细查明代文献,并没有发现历代帝王庙中关帝庙的记载,因而专家推断,关帝庙不是与历代帝王庙主建筑同期的产物,现存的关帝庙大约建于清朝乾隆或嘉庆年间。仔细看看,会发现别处关帝庙中供奉的关帝像多是红脸,而历代帝王庙的关帝却是金脸。这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03

身后|宫阙做了土

帝王庙虽在清代乾隆时曾大修,但其主要建筑均为明代原构。特别是景德崇圣殿的60 根金丝楠木大柱,历时470 余年依旧保存完好,这在毁于明末战火,又于清初重建的故宫里都是极为罕见的。但1912 年清朝覆亡后,帝王庙停止祭祀,吏役走散,祭器流失。曾经辉煌一时的皇家庙宇一下冷清了下来。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曾在景德崇圣大殿内举行过纪念活动后,从此历代帝王庙再没有过祭祀活动。1931 年,曾任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香山慈幼院创建人熊希龄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租借庙址开办了慈幼院幼稚师范学校,解放后则一直被159 中学使用。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8)

解放初期,人们出于对建设新城市的热忱,视老北京的城墙、城门和牌楼为阻碍交通的废物,毫不怜惜地将其拆除。帝王庙前的两座景德街牌楼,因发生过几次交通事故,被列入首拆范围。著名古建专家、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向周恩来总理进言说,北京的古牌楼属帝王庙这两座形式最好,雕刻最精,晴天时衬托着阜成门,可以望见西山,落日余霞时景观尤为优美。总理答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954 年1月8日,这两座明代牌楼还是被拆除了。梁思成难过至极,伤心落泪了好几天。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哪个区(北京秘境历代帝王庙)(9)

据159 中学的教师回忆,“文革”之中,所有的木制牌位均被做成了小板凳,供学生们开会时坐在屁股底下,以示反动帝王将相被打倒。2000 年帝王庙修缮工程启动后,西城区政府曾悬赏50 万元征集牌位和祭器原物,结果一无所获,令人扼腕叹息。好在历经磨难的历代帝王庙如今已经修葺一新,重新迎接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探祖寻根。

/ END /

商务合作联系人:陈岩

电话:13501106174

邮箱:voyagechenyan@126.com

文| 杨多杰

摄影 | 子胥

排版 | 栗子

欢迎朋友圈分享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