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字总持,吴兴(今属浙江)人父亲沈君道,曾担任南朝陈代吏部侍郎从这点来看,沈光是响当当的官二代可惜沈光生不逢时,还没有享受到官二代的荣耀,沈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隋文帝出兵灭掉陈朝后,沈君道一家作为亡国之臣被迁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隋文帝的皇太子杨勇,曾推荐沈君道为学士学士之职跟吏部侍郎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好歹也算体制内人士,每月还是能挣到一些钱养家沈君道后来充当汉王杨谅的府掾,谁知杨谅反叛失败,他被诛连除名从此,沈君道就是一介布衣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沈光主要成就?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沈光主要成就(官二代沈光在隋炀帝亲征高丽中因英勇受宠)

沈光主要成就

沈光,字总持,吴兴(今属浙江)人。父亲沈君道,曾担任南朝陈代吏部侍郎。从这点来看,沈光是响当当的官二代。可惜沈光生不逢时,还没有享受到官二代的荣耀,沈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隋文帝出兵灭掉陈朝后,沈君道一家作为亡国之臣被迁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隋文帝的皇太子杨勇,曾推荐沈君道为学士。学士之职跟吏部侍郎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好歹也算体制内人士,每月还是能挣到一些钱养家。沈君道后来充当汉王杨谅的府掾,谁知杨谅反叛失败,他被诛连除名。从此,沈君道就是一介布衣了。

赛马

沈光从小骁勇敏捷,擅长戏马,当时没人比得上他。所谓戏马,就是驰马取乐,可见沈光的马术相当了得,当然这需要长期的艰苦训练。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能做到极致,肯定会名利双收。沈光也不例外。沈光家比较贫穷,父兄老少均靠替人抄书卖字赚几个钱养家。雕版印刷是唐朝才发明的,因此隋朝时要传播知识,只能由抄写人员来抄。一个吏部侍郎,沦落到靠抄书糊口,沈君道真是混得够惨了。惟独沈光一人,放荡不羁,四处游荡,经常与京师轻侠恶少聚在一起,骑马射猎,练习比赛刀剑。这些轻侠恶少,自然不缺银两。由于沈光交友广泛,且多为侠客,因此,很多人时常主动送衣物粮食给他,从而使他能够有财物赡养父母。

抄书

沈光从小有大志向,不拘小节,常常想建立功名,崇拜英雄豪杰。他略通文墨,会写点文章;此外,他非常喜爱习武学艺,登高涉险。在他十多岁时,曾经发生过一件奇事。当时,京城长安的禅定佛寺刚刚落成,寺前竖有一个旗杆,高十余丈,顶端的绳索突然脱断,幡旗一时之间无法升挂。对于刚落成的佛寺来说,不能及时张挂幡旗,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大家都知道,旗开得胜,现在无法张旗,大家自然着急了。大小僧众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办法。可见,这根旗杆已经固定死了,要想重新张旗就得重新结好旗杆顶端绳索。围观的僧俗群众,把现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但谁也想不出应急办法。

寺庙祈福

这时,沈光正好从此处路过,他看到这种情景计上心来,从人群中慢慢挤了进来,站在旗杆下。诸僧一看这个孩子,就想将他赶出去。可沈光像个大人似的,向着诸僧吩咐道:“你们拿绳来,我给你们装到旗杆上。”诸僧又惊又喜,但看他只是个孩子,又都半信半疑,但还是取起绳索递给了他。沈光用牙叼着绳头,身体只向上一纵,就抓住了旗杆,然后,飞速地攀爬。不一会儿,他那矫健轻盈的身子便窜上了幡杆的顶端。从地上看去,像一个黑点,可见旗杆确实太高了。

爬树

系好绳索后,沈光头朝下,两腿朝上,向杆下滑去。离地面还有四五丈时,他突然放开双手,像燕子一样,从幡杆半中腰凌空飞了下来,宛然穷鸟投怀,犹若流星堕地,眼见得快要跌落地面,说时迟那时快,沈光双掌疾探,往地面一撑,顺势向後鹞子翻身,倒退了几十步,方才卸尽下坠之力。在场围观的僧俗群众,都被这惊险的一幕吓得说不出话来,个个屏住了呼吸,人人捏着一把冷汗。由此可见,沈光不仅是戏马高手,也是杂技人才,就凭这些本事,在现代也会收获粉丝无数。过了很久,围观众人才大梦初醒一般,不约而同地唏嘘赞叹起来。因为这件事,沈光得了一个绰号“肉飞仙”。提起他来,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飞檐走壁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征招天下强壮之人,号称“骁果之士”,再度大规模进攻高丽国。事实上,隋炀帝杨广之所以那么快亡国,自己命丧江南,很大原因在于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三征高句丽。为了消灭高句丽,隋炀帝不惜倾国之力,以至于亡了国。问题是,何以如此?首要原因自然是高句丽不知好歹,不断侵犯大隋王朝。高句丽这个小人,一边勾结东突厥,一边讨好大隋帝国,而且还出尔反尔、趁机侵占辽河一带。所以,对付这种阳奉阴违、两面派的小人,从来就无须客气。可惜结果是隋炀帝征高丽接二连三地惨遭失败。与此同时,隋王朝国内的反隋斗争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中大规模爆发。换言之,隋炀帝是栽在高句丽上的,是以亡国的代价来进攻高句丽的。

朝鲜族舞蹈

沈光这年已满二十三岁,也在被征募的名单上。出发之际,家人朋友一百多人,骑马送他到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沈光一口气喝干一碗酒,慷慨发誓说:“若不能建立功名,我就死在高丽不再与你们相见了。”对于沈光这样的人来说,战场自然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好地方。隋军进至辽东(今辽宁辽阳市),隋炀帝亲自督阵,用冲梯强攻大城。沈光毛遂自荐,担任了攻城的前锋尖兵。冲梯杆高十五丈,沈光率先爬上杆子顶端,在城头边沿与高丽守军展开了厮杀。双方展开了白刃战和肉搏战,打得非常激烈、辛苦,沈光连杀十几个高丽守军。但是一不留神,沈光被守城敌兵推下了城头。由于下面有垂网保护,沈光没有摔下地面。他二话没说,抓过冲梯,又一次勇敢地爬上了城头。

攻城

隋炀帝在城下望见沈光不怕死,一次次奋勇爬墙,惊讶不已,赶紧派人召来沈光。对他赞扬有加。当场拜他为“朝请大夫”,赐给他宝刀良马,留在身边做近侍,保护自己,亲顾信任一天天加深。不久,又任命他为“折冲郎将”,赏赐更厚,待遇更好。隋炀帝还经常把皇宫里御用的食品衣物赏赐给沈光,对他的恩宠简直举世无双。沈光深受隋炀帝的宠遇,心中常想用生命报效,正愁没有合适的机会。大业十四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人,看到了隋朝大势已去,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行宫刺杀了隋炀帝,并在宫禁之内,豢养了几百名被他所宠信并忠于他的官奴,作为自己的私人亲兵。由于沈光骁勇果敢很有名气,便被宇文化及任命为督帅,让他统领这些亲兵。沈光正耿耿于怀,想为隋炀帝报仇雪恨,就顺水推舟,借此机会暗地结交侠客之士,准备趁机起兵。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剧照

当时,麦盂才与钱杰二人,因父亲麦铁杖和钱士雄奋勇杀敌战死高丽战场后,自己蒙父亲涂荫受到了隋炀帝的重用和厚待,也正寻找机会刺杀宇文化及,为隋炀帝报仇。知道沈光也深受炀帝恩宠,他们就找到沈光,和他密谋商议道:“我等承受皇上厚恩,不能拼死保护社稷,这是古人引以为耻的,受他驱使,有什么面目侥幸偷生呢?我们一定要杀了宇文化及才解心中大恨,您是有名的义土,能和我们一起于吗?”沈光听到这儿,泪流满面,忙抹了一下脸,果断地说道:“这也是我希望的。我能率领几百人,并蒙受先帝厚恩,现在宇文化及营內当差,如果现在报仇,就像鹰捉鸟雀一样容易。万年功勋就在此一举了,希望您助我一臂之力。

隋炀帝

麦孟才当时担任虎贲郎将,率领江淮几千个侠士,约定等沈光深夜在禁营内叛乱后,再乘机里应外合,偷袭宇文化及。不料沈光无意之中说漏了消息,其部下陈廉向宇文化及密报了情况以邀功赏。宇文化及听说此事,大吃一惊,老谋深算地分析道:“麦铁杖之子和沈光,两人都勇猛不可抵挡,须避其锋芒。”他觉得自己难以抵挡沈光等人,索性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当天夜里悄悄溜走了。午夜时分,沈光听到营内突然乱哄哄地,知道事情败露,来不及披上铠甲,便直奔宇文化及军营,冲进去一看,宇文化及早就跑得不见影了,只碰上他的舍人元敏。

沈光气急败坏地问他宇文化及的去向,他却拒不回答。沈光怒火中烧,大刀一挥,将他砍成了两截。正在此时,宇文化及留下来逮捕麦盂才的司马德戡,率众多士兵从外面攻杀进来,沈光被层层包围起来。他连吼数声,奋勇冲杀,与几名部将手起刀落连斩数十人,冲出了重围。司马德戡调集轻骑,穷追不舍,向着沈光等人同时放出弓箭。沈光因没来得及穿甲冑,无法抵挡,结果死在乱箭之中。他的数百名部下,也都全力拼杀直到战死,无一投降。沈光死时,年仅2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隋炀帝剧照

沈光一向勇敢善战,从不怕死,对人侠义忠诚,坚贞不渝,一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有人说,沈光为隋炀帝报仇死得不值,因为隋炀帝是有名的荒淫无道之君。其实,有些评价是不恰当的。正如隋唐史研究专家胡戟所言:“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沈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