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美人计详解(三十六计美人计)(1)

美人计

前面的六篇并战计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分享后六篇败战计的第一计。

“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敌人兵强将勇,势不可挡时,我们只好委曲求全。这时,我们可以用土地、金钱来换取暂时的和平,这是下策;送给敌人美女,消磨他的斗志,使他的部下对其行为不满,动摇其基础,这才是上策。古时候越王勾践以美女、宝物取悦吴王夫差,反败为胜;而宋朝取悦辽、金用的是金银玉帛,反而增强了辽国的力量,没得到好的结果。古人对美人计有很多论述。《韩非子·内储说下》:“晋献公伐虞、虢,乃遗之屈产之乘,垂棘之壁,女乐二八,以荣其意而乱其政。”《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可见,美人计是一种用美色诱惑敌人,使敌人贪图安逸享乐、意志萎靡,从而乘机取胜的计谋。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施用美人计,意在攻心,以柔弱胜刚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一旦沉溺于女色,就会变得软弱无力,无所作为。《金瓶梅》中说得好:“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叫君骨髓枯。”美人计,最早记载的有褒人献美人褒姒给周幽王,以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的是博美人一笑。还有,越王勾践献西施给吴王夫差,最后灭了吴国。西汉昭君出塞,汉胡和亲。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还有周瑜被人识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美人计。美人计在众多计策中是最香艳的,而美人计屡试不爽,效果极佳。究其原因就是“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连孔老夫子也曾叹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也就造就了“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美人计的使用,不受时空的限制,正所谓衽席为战场,颦笑胜弓刀,于耳鬓厮磨间可取上将的头颅,一颦一笑间可勾魂夺魄。用此计的有父凭女贵、兄凭妹贵,甚至还有情愿戴绿帽子的夫凭妻贵。此计既可诱惑敌人,也可作为向上爬的梯子。美人计成功须具备以下几点:首先,美人积极主动配合,机密不为外人所知;其次,能够掌握对方好色的弱点,击中对方的要害;最后,能做到有心谋划,有能力控制。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美人计,除了被人识破外,还不能控制局势的发展,加上美人也不配合,最终注定失败。

典籍故事:勾践尝胆灭夫差

春秋末期,各个诸侯国为了自己的霸业,相互斗来斗去。吴国和越国也为了各自的利益打了起来,结果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被迫向吴国国王夫差投降。大夫伍子胥建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吴王夫差不听,他采纳被越国买通的权臣的主张,接受越国的投降。夫差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吴国,并让他们为自己养马。勾践君臣忍辱负重,对吴王非常恭顺,夫差以为他们已经真心臣服,几年后就把他们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越国大夫范蠡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为了迷惑夫差,消除吴国对越国的戒心,就向勾践献上“美人计”。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千挑万选后,选定了西施等美女。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后,越王勾践交给她们神圣的政治任务:迷惑夫差,使他沉溺酒色,荒废国政;离间夫差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消耗吴国的国力。西施一一牢记在心,勾践于是将西施等送给吴王夫差。好色成性的夫差见了西施,十分高兴,对勾践大加赞赏。大臣伍子胥认为这是越国的“美人计”,竭力劝谏,夫差心里十分恼怒,但碍着他是吴国重臣的面子,没有发作,就装着没听见一样,立马将西施纳入后宫。西施的美貌和柔言媚语令夫差神魂颠倒。夫差对她万分宠幸,命工匠在灵岩山为她修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各种游玩的地方,终日与她嬉戏其中。吴王夫差从此沉湎酒色,一年四季享乐游玩,不理朝政,更放松了对越王的警惕,使勾践有了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良机。朝中大臣看不过去,但是劝谏的,不是被他训斥,就是被他驱逐或者罢官,于是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只有大臣伍子胥,屡屡进谏劝阻,但吴王还是不理他。伯嚭是吴国的大夫,此人为人奸诈贪婪,善于拍马溜须,深得吴王宠信。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有时也给他送美女,因而他与西施两个经常一道在夫差跟前说越国的好话。越国在勾践尽心的治理下,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士兵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也隐隐感到了越国的威胁,想要出兵征伐越国,却被西施和伯嚭巧言阻挠。这时,齐国与吴国关系恶化,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嚭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关系,结果吴王将伍子胥赐死,提拔伯嚭为相国。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勾践还派兵帮助吴国攻打齐国。胜利后,吴王还要给越国增加封地,被勾践谢绝了。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更加放心了。公元前473年,越国趁吴国国势衰弱,起兵伐吴,一举攻占吴都,吴国灭亡。#书里的经典语录##春日生活打卡季##奇妙知识季#

这就是美人计的故事了。关注我下回继续分享三十六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