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讲一个脉。一共二十七个脉。这个脉常见--滑脉,脉诀大家记着“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唯看至数间”。

濒湖脉学带脉歌诀(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1)

滑脉呢是一个常见脉。它的特点是什么呢?一句话叫“如盘走珠”,都学过那个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滑脉的特点就像小圆珠子,它为什么叫小圆的珠子呢?因为跟滑脉相对的脉叫“涩脉”,那个涩脉过来的感觉像个锉刀,知道锉刀吧?就是锉,这木头有毛茬,它锉,它那上面就不是滑的,是吧?它是那种小锋齿、小锯齿那种感觉,所以滑脉的特点呢像珠,那么它像珠以后呢,你再理解它就不是一条线,因为它这个珠子有半径、有直径,它是宽的。

这又跟什么脉区别呢?就是我们会号到一些细脉和弦脉,弦脉是什么?就像绷紧的弓弦一样,如果你摸到那种绷紧的弓弦,那种尖锐的感觉,你不会想到是滑。所以我觉得很可笑就是现代中医写病历,给人记录脉象:脉弦滑。我问你这到底是弦啊还是滑?他自己都不明白。

我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大学同学毕业以后去当医生看病,他不相信中医,是因为他的老师没有把他教好,所以他当中医又不信中医,但是又得给人号脉,给人看病,那他怎么办呢?病人伸左手,他一摸,然后心里默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右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唉,好了,脉滑数,或者脉弦滑。有意思吗?我觉得有些事情,你骗谁也骗不了自己,是吧?

中医之所以能够治病救人,是因为它掌握了天地和人体变化的规律,而且当你把这个规律运用到病例身上,“啪”,好了!就跟我跟梁冬做节目——It works !啊,灵了、应了!那种感觉,其实都是自己的心神和天神沟通的感觉,那种享受是别人做什么都替代不了的。而这个“滑脉如珠”这种感觉,大家去想,如果您不理解,就把老婆的戴的珍珠项链,闹得松散点儿,你在摸它啊,什么叫“替替然”?替,是接替、交替,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没有断,啊,叫“替替然”。

濒湖脉学带脉歌诀(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2)

下一句话“往来流利却还前”。“却还前”就是什么啊?如环无端。所以它有两个特点,一个叫“如盘走珠”,第二个叫“如环无端”,没有尽头。但是很多人会把滑脉和数脉混淆在一起,因为它来得很流利,他就觉得它跳得很快。大家记住,客观存在和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自己心很慌,觉得自己心率很快,但是你给他号,查心率,做心电图,他心率是正常的。那那种慌是什么呢?是另外一种解释。所以这种滑数,有些人老混为一谈。李时珍就告诉大家:那你就数一数就完了,哦,怎么叫数一数?数脉这个事儿,是有定数的,古人讲,一息四至,现代,有表的时候,看一下表。一分钟六十秒,一般的人在70到80之间,超过80的可以定为数脉,低于60的,叫迟脉。但是看表和调息数脉区别在哪?区别在于,医生的心静不静。因为看表谁都可以看,是吧?但是古代为什么说不看表,去数自己的呼吸呢?其实调息是调医生的心。这是第一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