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正值高校开学季,日前,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向学生提出的忠告引发热议:网络游戏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因为游戏,100%不值得同情“90%学生被取消学籍系因游戏”这一话题也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因玩游戏被退学的清华考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因玩游戏被退学的清华考生(学生被清退系因游戏)

因玩游戏被退学的清华考生

9月正值高校开学季,日前,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向学生提出的忠告引发热议:网络游戏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因为游戏,100%不值得同情。“90%学生被取消学籍系因游戏”这一话题也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不少网友对徐校长的忠告表示赞同,认为玩网络游戏确实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成瘾性大。也有部分网友指出,学生被取消学籍本质上是因为自制力缺乏。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如何解决,天目新闻对话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熊丙奇。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制力

天目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因游戏被清退的案例屡见不鲜,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曾将18名学生的本科学历转为专科,主要原因是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学习上无法坚持,考试成绩不合格,经历了留级、重修、休学后还是赶不上来;2020年11月,西南交通大学决定对工程力学专业的6名学生做退学处理,其中,有4名学生是因为过度沉迷游戏耽误了学业,被学校强制清退;曾经一名湖北省高考状元因沉迷游戏多门功课不及格,大三时被北大劝退……

记者和多名在校大学生后交流后发现,自制力的问题成为共通的主要症结所在。一名国内某大学的大四学生小李(化名)向记者表示,大一进入学校就经历了疫情,拥有了更大把的自主时间,就入了游戏的“无底洞”,不仅时间上控制不住,连钱包也没控制住……

“到了临近要毕业的时候和家里人沟通,父母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让我清醒了过来,现在想想就是后悔当初没有早点和他们坦白自己的情况。”目前小李正在积极准备秋招和国考,对于徐校长的忠告,她认为,“打游戏的学霸也有,打游戏的学渣也有,如果自制力不强,把握不好打游戏的度,尽量还是不要接触游戏。”

就读于国内某211高校的研一新生小汪(化名)则称,自己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打游戏上瘾,所以在准备考研的时候就果断把游戏软件卸载了。“以前每天打游戏都要到很晚,一旦开始就不想停下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因游戏成瘾无法完成学业的案例,就是因为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一个管理相对严格的学习模式,一下子转变到相对自由的大学学习模式,就会有可能失控。”熊丙奇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样的能力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得到培养,很多学生都简单地以为高考过了考上大学就够了,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以及规划,导致进大学后一下子迷失,闲暇时间一多,游戏自然而然成为了消遣的首选。”熊丙奇说。

“大高衔接”为大学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应成为过去式,需要在对中小学生有效“减负”的同时,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更有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提出,应当建立有效合理的学生淘汰机制,实现教育体制的“严进严出”。

在熊丙奇看来,为了学生学业质量而建立淘汰机制能够带来一些效果,但并没有解决本质缺乏自主管理、控制能力的问题。“国内有一些大学采取‘大学高中化’的应对方式,以考研为目标严格管理学生的学习,比如早自修晚自修签到等等,能够让学生考上研究生,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怎么办呢?”

对此熊丙奇认为,大学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是正确的,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在自由环境下沉迷游戏,需要家庭和学校都能做好“大高衔接”,避免脱节。

“这种衔接分为两个阶段,从高中教育阶段开始就应该注重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选择专业、选择感兴趣的从业方向进行引导交流,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规划能力。”熊丙奇表示。

“而进入大学阶段,则应当重视新生入校的适应教育,给予学生充分的过渡和制定学习计划的时间,比如可以安排点对点的大学学业导师,引导大学生确定适合自己未来学业发展的目标,学会大学时间管理,这个是教育部已经下达开始在做的事情。”

熊丙奇给出建议,一方面要积极作为,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贯穿在教育始终,并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另一方面,在目前建立健全学业导师制度的情况下,每个新入学的大学生应该对于未来的成长发展有所思考,要认识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重要性,有目标和规划地充实大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