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之大事有两件。一件生,一件死。婴幼儿的出生,代表着一种新生,万物有灵,是吉祥的征兆。
死亡是令人感到恐惧的事。生前宏大抱负未完成,家国理想未实现,大好河山未踏遍,就将一捧黄土被掩埋。
那些战场厮杀等着天下一统的将领们不甘心,一辈子困在底层苦苦挣扎的普通人亦是不舍。所以死亡,是无论大小人物,每个人都避之不及的词。
然而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发明了一个成语。在他的口中,死亡也变得非常文艺。老年人不仅不忌讳,还常挂在嘴巴,曹操发明的这个成语是什么呢?
古人总说,七十古来稀,在那个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尤其是像三国这种战乱的时期,民众的平均年龄也就三十到五十岁左右,能够活到七十岁的,已经是老天爷眷顾,是自己几辈子修来的大福气。
当时的老人会说一句话,那就是若家族能够子孙绵延,香火不断,我百年之后也无忧无憾。到了现在,老年人依旧会将自己“百年之后”挂在嘴边,告诉子孙他们去世之后家族里的事宜。
高龄之人半只脚已经踩进了棺材里,人生的日子进入了倒计时,最忌讳的就是死亡。那代表不可挽回,但他们却不忌讳将“百年之后”挂在嘴边。其实这个“百年之后”就是出自曹操的诗词中。
曹操的著名诗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豪杰,权智谋略拿得上台面,军事作战降得了敌手。看过影视作品《三国演义》,或者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的人们,想必对曹操这人都印象深刻。
雄才、伟略、权谋、武艺,曹操可谓是集大成者。英雄有征战沙场的豪爽,亦有侠骨柔情的细腻。
曹操在历史上还是一个有名的文学家,创作的诗篇朗朗上口。不仅将政治野心展现得光明正大,还将家国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百年之后”一词取自三国时期曹操所著的《军谯令》。
“为存者立庙,使视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这一诗作的问世,源自于一场曹操与袁绍的巅峰对决。战争带来的,除了掌权者的胜负之分,更多的是生灵涂炭的民间,以及无处可逃的百姓。
曹操与袁绍的生死之争
三国时期带兵征战的著名将领不仅有曹操,比较有名的还有袁绍。
袁绍出自名门望族,是最早期的军阀子弟。由于袁绍优越的家世,以及自身不俗的实力,袁绍在整个三国天下都有着不小的名望。
当时三国混战,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跳进这潭风云诡谲的池水中。各显神通,立志在纷乱的天下,杀出自己的血路。时逢董卓祸乱朝纲,搅得天下不得安生。
袁绍率先跳出这个乱局,不愿与董卓此等奸诈之徒为伍。
董卓的权势慢慢滋长,行径也变得愈发的张狂无理。一时之间,三国掀起一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风,曹操、袁绍皆在其列。
袁绍因为绝对的优势,受到众多豪杰的推举,迅速集结起属于自己的强大的队伍,开始领兵向董卓发难。
带得动千军万马的将士,绝对不是可以小觑的人物。袁绍更是自小就在战场上,积累了不少的军事作战能力,再加之自身的雄才大略,袁绍一路势如破竹占据四州之地。
官渡之战
三国天下的香饽饽何去何从?任谁有野心有抱负的都在眼馋。
袁绍想要一举统一三国,曹操也是半步不想退让,两股不可抵挡的势力,在官渡之战中拉开序幕。
此战双方优劣非常明显,袁绍的兵力远超曹操。而曹操的粮食供应,也比不上袁绍,本是注定的输局。可天不亡曹操,也是曹操的福气。
袁绍知曹操的粮食所剩不多,哪怕不攻不打,也能在战术上耗死曹操,不费一兵一卒。
谁曾想袁绍部队中的谋士许攸,临时倒戈,将袁绍大军的粮草基地告诉了曹操。曹操火速带兵端了袁绍的大后方,此时的官渡之战胜负已分,曹操大败袁绍。
两军交战完毕,输家溃不成军,赢家笑看巅峰。唯一留下的只有饿殍遍野的战场,和无辜受罪的百姓。
曹操看到战争大胜背后带来的民间苦楚,感叹将士不顾生死的厮杀。遂下令给这些士兵修建庙宇,让后世能够祭祀跪拜,让死去的将领灵魂有归处。这样曹操百年之后便了无遗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