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此时此刻,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天和核心舱“感觉良好”,已接待两拨“来客”,等待着今年空间站建成那一刻;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斗卫星已成为大家生活中的“导航员”;距离地球数亿公里,祝融号火星车还在继续书写“火星历险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国启动的第1个探月工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国启动的第1个探月工程(我国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

我国启动的第1个探月工程

综合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此时此刻,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天和核心舱“感觉良好”,已接待两拨“来客”,等待着今年空间站建成那一刻;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斗卫星已成为大家生活中的“导航员”;距离地球数亿公里,祝融号火星车还在继续书写“火星历险记”……

一个个科学探测器好比未知世界里勇敢的“探索者”,一颗颗应用卫星又如同“小蜜蜂”般为地球上的人们勤劳飞翔。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国航天依旧“繁忙”。根据国家航天局公布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全年计划安排发射任务60余次,如顺利实现,这将再次刷新中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的纪录。

52年前,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宣告我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52年来,我们的火箭能力越来越强:长征五号体型虽“胖”但能力更强,长征七号为空间站物资运送忙,长征八号“一箭22星”创纪录,长征六号固液混合动力有妙方,新一代运载火箭陆续登场。

我们的卫星功能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通信卫星为农村及边远地区1.4亿多户家庭提供服务,遥感卫星影像累计分发超亿景,北斗卫星用于大众出行。

我们的航天员周游寰宇:神十二乘组空间站首出舱,神十三乘组太空授课忙;我们的航天梦高飞远航:今年“中国航天日”之际,200余场活动陆续举办,一批航天展馆、设施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一批航天科普节目和讲座陆续亮相。

今年“中国航天日”之际,国家航天局又带来了更为振奋人心的规划: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

一是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二是行星探测工程将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三是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四是建设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体系,健全空间环境治理体系能力。

“中国航天蓝图已绘,风正帆满,再次踏上新征程。”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国家航天局将秉承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宗旨,坚持和平、合作的“和合”理念,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携手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 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