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科技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紧密交互,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和文化形态,都带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表征。就此,围绕科学、艺术、心理、医学、伦理、环境等相关议题,新海南客户端文化频道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邀约我国知名作家、诗人、学者,联袂推出“作家观察”系列访谈,敬请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对鸟类产生了很大影响,据研究表明,“鸟撞”(在飞行中撞上物体)被认为是由人类造成的鸟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人类创造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与人类居所的扩张和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的流行,使得鸟类面临撞击的风险也日益加剧。

“鸟撞”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如何看待这一令人伤痛的现象,这又在对人类告诫着什么?

本期话题围绕《“鸟撞”,在城市化进程的现场》,新海南客户端文化频道、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专访作家甫跃辉,带来他的看法。

野雁迁飞的真实故事(作家观察甫跃辉)(1)

甫跃辉,1984年生,云南施甸人,现居上海。主要写小说,兼及散文、诗歌等。著有长篇小说《刻舟记》《锦上》、小说集《万重山》等十余部;2017年至今,在文汇报笔会副刊开设散文专栏“云边路”,部分文章已结集出版;2000年开始写诗,入选诗刊社第37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去大地的路上》。

野雁迁飞的真实故事(作家观察甫跃辉)(2)

1. 导演雅克·贝汉的《鸟的迁徙》纪录片您有否看过,而您是否对鸟类迁徙这一自然现象有所关注?您又是如何感受和评价这一自然现象的。

看过。候鸟会迁徙,人也会迁徙,对各自来说都是大事。而鸟的迁徙或许是更大的事,因为那是生物的本能,是更关乎生死的。

2.研究表明,鸟撞建筑被认为是由人类造成的鸟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加拿大,每年因鸟撞建筑死亡的鸟类个体数量在2500万只左右,而这一数量在美国则达到惊人的3.65亿到近10亿只之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类居所的扩张和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的流行,鸟类面临撞击建筑的风险可能会日益严重。您如何看待当下正在发生的这场鸟撞的悲剧?

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尽量去避免。

3. 您平时有关注过候鸟的议题吗?有无关注过鸟撞现象,或者,亲眼见过一次鸟撞?

作为云南人,对候鸟迁徙最直观的感受,或许是每年红嘴鸥什么时候到昆明了,又什么时候离开昆明了。我还特意带爸妈去喂过两次红嘴鸥。其实不止昆明有红嘴鸥,云南很多地方都有红嘴鸥,包括我的老家保山。

我见过鸟撞远不止一次了。比如2019年4月在永兴岛上见过一只被撞的燕子,同年11月在上海作家协会又见到一次鸟撞,我还发了条朋友圈:“砰一声响,一只鸟撞到阳台玻璃上,撞傻了,不会飞了。这是白腹幽鹛吧?”

4. 建筑玻璃成为继水泥和钢材之后的第三大建筑材料,在人们发展城市建筑美学的同时,若鸟类因为这些“美”的建筑而死去,您认为“美”还为“美”吗?

每个人对美的认知不一样。这些建筑,就是没鸟为它们而死,我也没觉得有多美啊。

5. 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接触动物。或者,您是否救助过动物,比如在野外救助过鸟类,是否救助成功?

我想没有不经常接触动物的人吧?毕竟很多动物都是我们的盘中餐,怎么可能不接触动物呢。我救助过动物,比如前面提到的两只鸟,我都试图救助。永兴岛上那只燕子没能救助成功,但上海那只白腹幽鹛,我救助成功了。

6. 从鸟说开,您是否会在今年秋天乃至以后,家里的玻璃贴上防撞条?贴防撞条若是亡羊补牢的行为,您是否认为,还可能有别的途径,防止这一悲剧的发生?

不会。我住的楼层不算高,也没大面积玻璃,不大可能有鸟撞上来。有蝙蝠飞进来过,我抓住后将它放飞了。至于如何防止这一悲剧,还是要多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刘昕婷

来源: 新海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