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家书原文)(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阅笔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阅笔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阅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阅笔“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阅笔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阅笔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的。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阅笔曾国藩受地主阶级利益的局限,官至一品大员,代表着封建统治势力。但是,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必然有其深刻的自身原因。单就这个意义,研究、了解曾国藩也是非常必要的。阅笔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29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阅笔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阅笔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阅笔曾国藩一生经过了中国哀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专学问,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不失终有所成。然而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特别是“天津教案”使曾国藩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于1872年3月12日,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1岁,正如古人所云:“千夫所指,无病自亡。”阅笔无论曾国藩属何种类型的人,如何评说,历史是公正和客观的。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留下的《曾文正公文集》一书,在历史上受到世人的重视。阅笔《曾文正公全集》由曾国藩撰写,李鸿章之兄、湖广总督李瀚章编辑,共167卷,初于1876年刊行,几经刻印,卷数不一。全集包括奏搞、批牍、治兵语录、文集、诗集、杂著、日记、书扎、家书、家训等部分。但流传至今,并受世人重视的,亦只有其中的“家书”真正遗留下来了,难怪著名学者南怀谨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阅笔《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阅笔本书收集及整理了曾国藩家书之精华部分,按年代顺序并合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等部分,基本包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

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家书原文)(2)

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原文」阅笔澄温沅季四位老弟左右;念五日著胡二等送家信,报收复武汉之喜,念七日具折奏捷,初一日制台杨慰农需到鄂相会,是日又奏念四夜焚襄河贼舟之捷,初七日奏三路进兵之折,其日西刻,杨载福彭玉麟等,率水师六十余船,前往下游剿贼,初九日前次谢恩折,奉朱批到鄂,初十日喜四刘四等来营,进攻武汉三路进剿之折,奉失批到鄂。阅笔十一日武汉克复之折,奉朱批廷寄谕旨等件,兄署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兄意母丧未除,断不敢受官职,则二年来之苦心孤诣,似全为博取高官美职,何以地吾母于沧下?何以对宗族乡党?方寸之地,何以自安?是以决地具折辞射,想诸弟亦必以为然也。阅笔功名之地,自古难居,兄以在籍之官,募勇造船,成此一番事业,名震一时,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惕①而已,若仗圣主之威福,能速将江西肃清,荡平此贼;兄决意奏请回籍,事奉吾父,改葬吾母,久或三年,暂或一年,亦足稍慰区区之心,但未知圣意果能俯从否?阅笔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②,二字者,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阅笔罗罗山于十日拔营,智亭于十三日拔营,余十五六亦拔营东下也,余不一一,乞禀告父亲大人叔父大人万福金安。(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阅笔「注释」阅笔①省惕:警惕。阅笔②佚:放荡。阅笔「译文」阅笔澄、温、沅、季四位老弟左右:阅笔二十五日打发胡二等送家信,报告收复武汉的喜讯,二十六日写奏折报捷,初一日制台杨慰农需到湖北相会,当天又报告二十四日晚上烧襄河敌人船只的捷报,初七日上奏三路进兵的折子,这天西刻,杨载福、彭玉麟等统率水师六十多只战船,前往下游杀敌,初九日,上次谢恩的折子已奏皇上朱批送到湖北。初十日,彭四、刘四等来军营,送到进攻武汉三路的折子的朱批。阅笔十一日武汉克复的折子,收到朱批廷寄谕旨等件,为兄荣任湖北巡抚,并且赏戴花翎,为兄的意思,母丧守制还没有到期,决不敢接受官职,如果一经接受了,那么两年来苦心孤诣谋划的战事,好象都是为了博取高官厚禄而为,那如何对我母亲于九泉之下?阅笔何以对宗族乡党?自己的心,又何以自安?所以决定写奏折向皇上辞谢,我想弟弟们也一定是这么认为吧。阅笔官场这个地方,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呆的地方,为兄作为在籍的官员,招募士勇,修造战船,成就这一番功业,使名声震动一时,人的好名思想,哪个不一样,我有美名,别人总有得到不好名声的,对比之下,又怎样的难为情呢。为兄只有谦虚谨慎,时刻警惕自己,如果仰仗皇上的威福,能够迅速江南地区敌人肃清,为兄决心奏请皇上批准回家,侍奉父亲,改葬母亲,久则三年,或者一年,也足以稍微使我心里感到安慰,但不知道皇上能够批准不?阅笔弟弟们在家,总要教育子侄辈遵守“勤敬”二字,我在外,既有了权势,那么家里的子医最容易产生骄傲奢侈、放荡不羁。“骄扶”二字,正是败家之道,万万希望弟弟们时刻留心,不要让子侄们近这两个字,至关紧要啊!阅笔罗罗山在十二日拔营,智亭在十三日拔营,我十五日十六日也拔营,准备东下,其余不一一写了,请禀告父亲大人叔父大人,祝他们万福金安。(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阅笔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原文」阅笔字谕纪泽儿,胡二等来,接尔安禀;字画尚未长进,尔今年十八岁,齿已渐长,而学业未其益,陈岱云姻伯之子,号吉生者,今年入学,学院批其诗冠通场,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尔仅长一岁,以其无父无母,家渐清贫,遂尔勤苦好学,少年成名,尔幸托祖父余荫,衣食丰适,宽然无虑,遂尔酣豢①佚乐,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古人云:阅笔“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忧尔之过于佚也。阅笔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作羹,勤于纺织,不因其为富贵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忧,各争针业之工,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阅笔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四年所买衡阳之田,可觅人售出,以银寄营,为归还李家款。父母存,不有私财,士庶人且然,况余身为卿大夫乎?阅笔余癣疾复发,不似去秋之甚,李次青十六日在抚州败挫,已详寄沅甫函中,现在崇仁,加意整顿,三十日获一胜仗;口粮缺乏,时有决裂之虞,深为焦灼,尔每次安禀,详陈一切,不可草率;祖父大人起居,阖家之琐事,学堂之功课,均须详载,切切此谕!阅笔(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阅笔「注释」阅笔①酣豢:酣,尽情,豢:指刍豢,即家畜。酣豢:比喻用酒肉尽情享乐。阅笔「译文」阅笔字谕纪泽儿胡二等来,接到你告安的信。写字笔法还是没有长迸,你今年十八岁了,年纪已大了,但学问还看不到收益。陈岱云姻伯的儿子叫吉生的,今年入了学,学院把他的诗作为这次考试中的第一名。他是戊戊二月生的,比你只大一岁,因为他没有父母,家道逐渐清贫,因此他勤学苦练,少年成名。你幸亏依托祖父的余荫,穿的吃的丰盛合适,心宽没有顾虑,以致你便贪恋快乐,不再想以读书自立为志向。古人说:“勤劳的人会养成好的思想,懒惰的人会促长淫乐的心理。”孟子说:“处在忧患中,容易使人上进,充满生机;生在安乐中,容易因懈惰而自取灭亡。”我很忧虑你的过于快乐。阅笔新媳妇初上门,应叫她下厨房熬汤煮饭,纺纱制布,不能因为她是富贵人家出身,就不干事。大、二、三女儿已经能够做鞋子了吗?三个姑一个嫂,每年做鞋一双寄给我,各人表一表孝心,各人表演一下她们的针线工夫。所织的布,做成衣服寄来,我也要观察闺房里面那些人谁勤快谁懒惰。阅笔我在军队里,不停止做学问,读书写字,没有怎么间断,刚的老了,眼睛昏蒙,没有什么进步。你今年才二十出头,一刻千金,却切不可以白浪费时光。四年所买衡阳的田地,可找人出售,把银子寄到军营,去还李家的钱。父母在,子女不存私财,老百姓家都这样做,何况我身为公卿大夫呢?阅笔我的癣疾复发了,但不如去年秋天那么厉害。李次青十六日在抚州败挫,详细情况见寄沅甫信中。现在崇仁,加紧整顿,三十日获一胜仗;口粮缺乏,时有决裂之虞,深用焦灼,尔每欠安禀,详陈一切,不可草率;祖父大人起居,阖家之琐事,学堂之功课,均须详载,切记此谕!(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阅笔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亲「原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胡二等来,知弟不在家,出看本县团练。吾兄弟五人,皆出外带勇,季居三十里外,弟又常常他出,遂无一人侍奉父亲膝下。温亦不克遄①归侍奉叔父,实于《论语》远游吉惧二章之训相违。观余令九弟速来瑞州,与温并军,庶二人可以更番归省。澄弟宜时常在家,以尽温清之职,不宜干预外事,至嘱至嘱。阅笔李次青自抚州退保崇仁,尚属安静。谁败勇之自抚回省者,日内在中丞署中,闹请口粮,与三年艾一村之局②相似,实为可虑。阅笔明年延师,父大人意欲请曾香海,甚好甚好!此君品学兼优,吾所素佩;弟可专人作书往聘,稍迟旬日,吾牙哟请之。其馆金丰俭,则父大人酌定,吾自营寄归可也。阅笔(咸丰六年十月初三日)阅笔「注释」阅笔①遄:迅速。阅笔②局:局面。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胡二等来,知道弟弟不在家,出看本县的团练去了。我们兄弟五个,都同在外带兵。阅笔季弟住在三十里以外,你又经常外出。这样便没有一个侍奉父亲大人膝下。温弟也不能马上回来侍奉叔父,实在是和《论语》中远游、喜惧两章的训示相违背。现在我叫九弟马上到瑞州,与温弟在一个军营,也许可以两个人轮番回家探亲了。澄弟你适合时常在家里,以尽人子问寒问暖的职责,不合适去干预外面的事情,至嘱至嘱!阅笔李次青自抚州退保崇仁,还算安静无事,只是打败的士兵从抚州回省的人,这几天在中丞署里闹要口粮,与三年前艾一村的局面一样,实在值得忧虑。阅笔明年请老师,父亲大人意思想请曾香海,很好很好!这个人品学兼优,我一向来佩服。弟弟可以修书一封,派专人去聘请。稍微几天,我再写信去请。他教馆的报酬多少,由父亲大人决定,我从军营回来好了。(咸丰六年十月初三日)阅笔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原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初六俊四等来营,奉到父大人谕帖,并各信件,得悉一切。弟在各乡看闭阅操,日内汁已归家。家中无人,田园荒芜,堂上定省多阙①,弟以后总不宜常常出门,至嘱至嘱!阅笔罗家姻事,暂可缓议,近日人家一人宦途,即习于骄奢,吾深以以为戒。三女许字,意欲择一俭朴讲读之家,不必定富室名门也。阅笔杨子春之弟,四人捐官者。吾于二月念一日具奏,闻部中已议谁,部照概交南抚。阅笔子春曾有函寄雪琴,似已领到执照者,请查明再行布闻。阅笔长夫在大营,不善抬轿,余每月出门,不过在五六次,每出则摇摆战栗,不合脚步。阅笔兹仅留刘一胡二盛四及新到之俊四声六在此,余俱遣之归籍;以后即雇江西本地轿夫,家中不必添派也。阅笔此问军务,建昌府之闽兵,昨又败挫,而袁州克复,大局已转,尽可放心,十月内饷项亦略宽裕矣。(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阅笔「注释」阅笔①阀:通“缺”。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初六俊四等来军营,奉父亲大人谕帖,并各信件,知道一切。弟弟在各乡看团练,近日预计已经回家了。家里没有人,田园荒芜,堂上大人没有人侍奉,弟弟以后总不合适常常出门的,拜托了拜托了!阅笔罗家结亲的事,暂时缓一下。近来人家一当了官,便滋长骄奢的习气,我常常以此为戒。三女找对象,我的意思选择一个节俭朴实的耕读人家,不必一定是富家名门。阅笔杨子春的弟弟,四人捐官的,我在二月二十一日已报告上去,听说部里已经讨论批准,部照都交南抚。子寿曾经有信给雪琴,似乎已经领到执照了,请查明白了再传播出去。阅笔长夫在大本营,不会抬轿子。我每月出门,不过五、六次,每次出去轿子都摇摆战栗,抬轿的人脚步不合。现只留刘一、胡二、盛四和新来的俊四、声六在这里,其余的都遣送回原籍。以后雇人即可雇江西本地轿夫,家里不必添派了。阅笔这边的军务,建昌府的福建兵,昨日又打了败仗,而袁州克复,大局已开始转变,尽可放心。十月内的饷项也略为宽裕些了。(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阅笔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原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二十八日由瑞州营递到父大人手谕,并弟与泽儿等信,具悉一切。阅笔六弟在瑞州输一应事宜,尚属妥善,识见本好,气质近亦和平。九弟治军严明,名望极振。吾得两弟为帮手,大局或有转机。阅笔次青在贵溪尚平安,惟久缺口粮,又败挫之后,至今尚未克整顿完好。雪琴在吴城,名声尚好,惟水浅不宜舟战,时时可虑。阅笔余身体平安,癣疾虽发,较之住在京师,则已大减,幕府乏好帮手,凡奏折书信批禀,均须亲手为之,以是不免有廷阁耳。余性喜读书,每日仍看数十页,亦不免抛荒军务,然非此则更无以自怡也。阅笔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阅笔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热,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甲五经书已读毕否?须速点速读,不必一一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吾乡子弟,未读完经书者甚多,此后当力戒之。馅汐阴如未读完经书,当速补之,至嘱至嘱!(咸丰六年十一月廿九日)阅笔「注释」阅笔①贡:通“贡”。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二十八日由瑞州营递送到父亲大人手谕和弟弟、泽儿等的信件,知道一切。六弟在瑞州为办理的所有事宜,还算妥当,见识本可以,气质近来也平和了些。九弟管理军队严肃明白,名声很响。我得两位弟弟做帮手,大局或者会有转机。阅笔次青在贵溪还算平安,只是好久以来都缺粮食,又是在打败仗之后,所以至今部队还没有整顿好,雪琴在吴城,名声还好,只是那儿水浅不合适水战,时刻都值得忧虑。阅笔我身体平安,癣疾虽然发了,比较在京城时,还是大大减轻了。参谋部门缺乏好帮手,凡属奏折、书信、批禀,都要亲手拟就,所以不免延搁了时日。我的性格喜欢读书,每夭仍旧看几十页,也不免将军务丢生疏了,但不这样便没有使自己恰然自得的东西了。阅笔纪泽看汉书,必须遵守勤、敏二字,每天至少看二十页,不必受所谓“在精不在多”阅笔说法的迷惑,今天读半页,明天读两页,再明天又耽搁、间断,或者几年还读不完一部书。如煮饭线样,歇了火就冷,小了火就不熟,要用大柴大火,才容易成功。甲五经书已经读完没有?必须快点阅读,不必一一求熟,恐怕因为求熟一个字,而终生读不完经书。我们乡下的子弟,没有读完经书的很多,以后要努力戒掉。诸位甥如果没有读完经书,应当马上补读。至嘱至嘱!(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阅笔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原文」阅笔沅甫九弟左右:正七归,接一信,启五等归,又接一情。正七以虚故,不能这回营,启五求于尝新后始去。兹另遣人送信至营,以慰远虞。阅笔三代祠堂,或分或合,或在新宅,或另立规模,俟沅弟复吉后归家料理。造祠之法,亦听弟与诸弟为之,落成后,我作一碑而已。阅笔余意欲王父母父母改葬后,将神道碑立毕,然后或出或处,乃可惟余所欲。目下在家,意绪极不佳,回思往事,无一不懈惭,无一不褊浅①。幸弟去秋一出,而江西湖南,物望颇隆,家声将自弟振之,兹可欣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望弟慎之又慎,总以克终为贵。家中四宅,大小平安。念三四大水,县诚永丰,受害颇甚,我境幸平安无恙;弟寄归之书,皆善体,林氏续选《古文雅正》,虽向不知名,亦通才也。如有《大学衍义》《衍义补》二书,可买者买之。学问之道,能读经史进为根抵,如两通两衍义及本朝两通,荤六经诸史之精,诸内圣外王之要。若能熟此六书,或熟其一二,即为有本有未之学。家中现有四通,而无两衍义,祈弟留心。阅笔弟目下在营,不可看书,致荒废正务,天气炎热,精神有限,宜全用于营事也。余近作宾与堂记,沪稿寄阅,久荒笔墨,但有问架,全无精意,愧甚愧甚!(咸丰八年五月三十日)阅笔「注释」阅笔①褊浅:福:衣服狭小。引申为气量狭小。褊浅:即浅簿。阅笔②钞:通“抄”。阅笔「译文」阅笔沅甫九弟左右:阅笔正七回来,接到一信。启五等回,又接一信。正七因为得了虐疾,不能返回营。启五请求新谷上市尝新之后才去。现另派人送信到你营里,以安慰远方亲人怀念。阅笔三代祠堂,或者分;或者合,或在新住宅,或另立规模,一概等九弟克复吉安之后回家料理。建造祠堂的方法,也听九弟与诸位弟弟商定,落成以后,我作一块碑罢了。阅笔我的意思想父母改葬后,把神道碑立起来,然后或出或处,才可随自己的便。现在在家,情绪很不好,倒亿过去,没有一件不惭愧,无一件不浅薄。幸亏弟弟去年秋天一出山,而江西湖南的呼声很高,我家声望将从弟弟开始振兴,真是欣慰得很!没有什么事没有开头,但很少有自始至终都完美的。希望弟弟慎之又慎,总还是以有始有终为贵吧。家中四家,大小平安,二十二、四日大水,县城永丰受灾很厉害,我家幸喜平安无事。阅笔弟弟寄回的书,都是善本,林氏续选《古文雅正》,虽说一向不知名,也是一个通才。如有《大学衍义》《衍义补》两书,可买的就买。学问之道,能读经史的才有根底,如两通两衍义和本朝两通,荟萃了六经、诸史的精华,都是内修圣贤之道,外兴王者之业的要决。如果能熟读这六本书,或者熟悉其中一两本,就是有本有未的学问。家中现有四通,没有两衍义,请弟弟留心。阅笔弟弟现在在军营,不可以看书,以致荒废了正务。天气又炎热,精神有限,要把圭精力用到军务上去。我近来写了《宾兴堂记》,抄稿寄给你看,笔墨功夫许久荒疏了,只有一个框架,没有一点精彩,惭愧惭愧!(咸丰八年五且三十日)阅笔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原文」阅笔澄季两弟左右:兄于十二日到湖口,曾发一信,不知何时可到?胡蔚之奉江西耆中丞之命,接我晋省。余因于二十日,自湖口开船入省,杨厚奄送至南康,彭雪琴径送至省,诸君子用情之厚,罕有伦比,浙中之贼,闻已全省肃清,余到江,与眷中丞商定,大约由湖口入闽。阅笔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塘中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此四者可以觇人家兴衰气象,望时时与朱见四兄熟商。见四在我家,每年可送束修钱十六千;余在家时,曾面许以如延师课读之例,但未言明数目耳。季弟生意颇好,然此后不宜再做,不宜多做,仍以看书为上。阅笔余在湖口。卧病三日,近已痊愈,但微咳嗽;癣疾久未愈,心血亦亏甚,颇焦急也。阅笔久不接九弟之信,极为悬系①,见其初九日与雪琴一信,言病后元气未复,想比已痊愈矣。(咸丰八年七月廿一日自江西省河下发)阅笔「注释」阅笔①悬系:悬念。阅笔「译文」阅笔澄、季两弟左右:阅笔老名子于十二日到达湖口,曾经发了一封信,不知道什么时侯可到?胡蔚之奉了江西耆中丞的命令,接我到省。我因此于二十日从湖口开船入省,杨厚庵送到南康,彭雪琴一直送到省,诸君子用情的深厚,很少可以比拟铁。浙中的敌人,听说已经全省肃清,我到江西后,与看中丞商量决定,大约是从湖口进入福建。阅笔家中种菜这件事,万万不可以疏忽。屋门口塘里养鱼,也有一种生机。养猪也是家务中重要的内容。下首台上新竹,过夏天以后有枯死的吗?这四件事可以看一家人家是兴旺还是衰败,希望则咳j与朱见四兄反复商量。见四在我家,每年可送他金十六千。阅笔我在家里时,曾经当面答应请老师教课的报酬惯例办,但没有讲明多少钱。季弟的生翻民不错,然而今后不合适再做,不合适多做,仍旧以读书为上策。阅笔我在湖口病了三天,近来已好了,但还有点微微咳嗽。癣疾许久没有好,心血已亏损,很焦急。很久没有接到九弟的信,非常悬念。我看了他初九给雪琴的一封信,说病后元气没有恢复,想他现在已好了。(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江西省河下发)阅笔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原文」阅笔澄侯季洪沅甫老弟左右:阅笔十六日接澄弟初二日信,十八日接澄弟初五日信,敬悉一切。三河败挫之信,初五日固家中尚无确耗,且县城之内,毫无所闻,亦极奇矣。九弟于念二日在湖口发信,至今未再接信,实深悬系,幸接希庵信,言九弟至汉口后有书与渠,且专人至桐城三河访寻下落。余始知沅甫弟安抵汉口,而久无来信,则不解何故?岂余日别有过失,沅弟心不以为然那?当初闻三河凶报,手足急难之际,即有微失,亦当将皖中各事,详细示我。阅笔今年四月,刘昌储在我家请乩①。乩初到,即判曰:“赋得但武修文,得闲字。”阅笔字谜败字,余方讶败字不知何指?乩判曰:“为九江言之也,不可喜也。余又讶九江初克,气机正盛,不知何所为而云然?乩又判曰:“为天下,即为曾宅言之。”由今观之,三河之挫,六弟之变,正与不可喜也四字相,岂非数皆前定那?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沙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以求力挽家运。阅笔第一贵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知,以至今冬三河之变,嗣后兄弟当以去年为戒,凡吾有过失,澄沅洪三弟各进箴规之言,余必力为惩改。三弟有过,亦当互相箴规而惩改之。阅笔第二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及兰惠二家。又父母坟域,必须改葬,请沅弟作主,澄弟不必过执。阅笔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讲铺张。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饭;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余去年在家,未将此二字切实做工夫,至今愧憾,是以谆谆言之。(咸丰八年十一月廿三日)阅笔「注释」阅笔①乩:占卜,一种迷信的活动。阅笔②撑:支撑。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季洪、沅甫老弟左右:阅笔十六日接到澄弟初二日信,十八日接到澄弟初五日信,知道一切。三河败挫的信,初五日家因为家里还没有确讯,并且县城里一点也不知道,也太奇怪了。九弟于二十二日在湖口发信,至今没有再接到信,实在是悬念之至。幸亏接了希庵的信,说九弟到汉口以后会有信给他,并且派专人到桐城、三何寻找下落,我才知道己浦弟已安全抵达汉口,但许久不来信,不知是何缘故?难道是我近来有什么过失,沅弟的心里不以为然吗?阅笔当初听到三可的凶讯,兄弟手足在急难之时,即使有小的缺点,也就当把安徽的情况,详细告诉我。阅笔今年四月,刘昌储在我家扶乩,一开始,乩就下判词说:“赋得偃武修文,得闲字。”阅笔这个字谜的迷底是一个“败”字,我正在惊讶败不知指的什么,那乩又判词道:“为九江言之也,不可喜也。”我又惊讶,九江才克复,气机正盛,真是不知从何说起?那乩又判词道:“为天下,即为曾宅言之。”今天看起来,三河的失利,六弟的变故,正和“不可喜也”四字相对应,那不是人的命运下是注定了的吗?然而,祸福由天老爷作主,而善恶却由人自己作主。由天作主的,无可奈何,只好听他。由人作主的,得一分算一分,支撑得一天算一天。我们兄弟决不可以不洗心涤虑,以求努力将家运挽回。阅笔第一是贵在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知,以致有今年三河之变,今后兄弟应当以去年为戒。凡属我有过失,澄、沅、洪三位弟弟各向我提出规劝的箴言,我必定努力改正。阅笔三位弟弟有过失,也会互相规劝而痛改。阅笔第二贵在体孝道。推广祖父母的爱,用来爱叔父,推广父母的爱,用来爱温弟的妻妾儿女以及兰、蕙两家。又父母的坟地,必须改葬,请沅弟作主,澄弟不要过于固执。阅笔第三要实行勤俭三字。家里姑嫂,不可以讲铺张。后辈儿女,不可以坐轿。骑马。阅笔诸位女儿不要太懒,要学习烧茶煮饭。读书、种菜、喂猪、养鱼,是一家人家生机的表现,少睡点,多做点,一个人的生气。勤这个字,就是生动之气。俭字,是收敛之气。阅笔有这两个字,家运没有不兴旺的道理。我去年在家里,没有把这两个字下切实的工夫,至今感到惭愧,所以反复强调一番。(咸丰人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阅笔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原文」阅笔澄侯沅甫季洪老弟左右:阅笔十五日接澄沅冬月念九三十两函。得悉叔父、人于二十六日患病,有似中风之象,吾家自道光元年,即处顺境,历三十余年均极平安。自咸丰年来,每遇得意之时,即有失意之事,相随而至。壬子科,余典试江西,请假归省,即闻先大夫人之讣。甲寅冬,余克武汉田家镇;声名多盛。腊月念五甫奉黄马褂之赐,是夜即大败,衣服文卷,荡然无存。六年之冬七年之春,兄弟三人,督师于外,瑞州合围之时,气象甚好,旋即遭先大夫二丧。今年九弟克复吉安,誉望①极隆,十月初七,接到知府道衔谕旨,初十即有温弟三可之变。此四事,皆吉凶同域,忧喜并时、殊不可解。阅笔现在家中尚未妄动,妥慎之至。余之意,则不免皇皇②,所寄各处之信,皆言温弟业经殉节矣。究欠妥慎,幸尚未入奏,将来拟俟湖北奏报后,再行具疏也。家中亦俟报到日,乃有举动,诸弟老成之见,贤于我矣。阅笔叔父大人之病,不知近状如何?兹专法六归送鹿茸一架,即沅弟前次送我者,此物补精血,远胜他药,或者有济③。阅笔迪公筱石之尸,业经收觅,而六弟无之,尚有一线生理,若其同尽,则六弟遗骸,必去迪不远也。阅笔沅弟信言:“家庭不可说利害话,”此言精当之至,足抵万金。余生平在家在外行事,尚不十分悻谬惟说些利害话,至今愧悔无极!(咸丰八年十二月六日)阅笔「注释」阅笔①誉望:声誉及名望。阅笔②皇皇:惶惶不安。阅笔③济:效果。阅笔「译文」阅笔澄侯、沅甫、季洪老弟左右:阅笔十五日接到澄侯、沅甫十二月二十九、三十两封信,得悉叔父大人于二七日生病,有中风的迹象。我家从道光元年,就处在顺境之中,经历了三十年,都非常平安。从咸丰年开始,每每碰到得意的事,便有不得意的事,相继而来,壬子科,我典试江西,请假回家探亲,就听到先大夫人的讣告。甲寅冬季,我克复武汉、田家镇,名声到达顶点。、十二月二十五日正奉旨赏我黄马褂,当天晚上就大败,连衣服、文卷都丢光了。六年冬,七年春,兄弟三人,在外面统率军队,瑞州合转的时侯,气象很好,马上又发生先大夫的丧事。今年九弟克复吉安,荣誉和名声正沸沸扬扬的时侯,十月初七接到知府道衔谕旨,初十便发生温弟三河地殁的变故。这四件事,都是吉、凶同时发生,忧、喜同时来到,很难以解释。阅笔现在家里还没有妄动,妥当慎重得很。我的意思,免不了要惶惶不安,寄各处的信,都说温弟已经牺牲了。这么说,究竟是欠妥当的,幸亏还没有上奏皇上,以后准备等湖北的奏报之后,再写奏折。家里也等奏报到达那天,才有举动。诸位弟弟老成的见解,比我高明啦!阅笔叔父大人的病,不知近来怎样?现专门派法六回,送鹿茸一架,就是沅弟上次送我的。鹿茸补精益血,远远胜过其他药物,或者有点效果。阅笔迪公筱石的尸体,已经找到,但六弟的却没有找到。还有一线希望。如果同时牺牲,那么六弟的尸体,离迪公必然不远。阅笔沅弟信中说:“家里不可以说利害的话。”这句活非常精辟正确,可以抵得一万金。阅笔我主平在家里在夕腼办事,还不是非常违反常情、谬误百出的。只是说些利害话,至今感到十分后悔、十分惭愧!(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阅笔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最苦「原文」阅笔澄侯沅甫季洪老弟阁下:十五日接叔父患病之信,十六日专王法六送鹿茸回家限年内赶到。十七早接澄弟两信,沅弟一信,叔父病势已愈,大幸大幸!阅笔温弟之事,日内计已说破,不知叔父与温弟妇能少节哀否?温弟妇治家最好,而赋命①最苦,不知天理何以全不可凭?阅笔十八夜接希庵信,知六弁沅弟所派已回,皆未寻得;而迪奄遗骨,于初一日已搬至霍山县,同一殉节,而又有幸有不幸若此。阅笔余又专五人去寻,中有二人,系贼中逃出者,言必可至三河故垒,其三人则杨名声杨镇南张涂也,能寻得遗骸,尚是不幸中之一幸,否则吾何面见吾祖考妣及考妣于地下哉?(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日)阅笔「注释」阅笔①赋命:天给人的命运。阅笔「译文」阅笔澄侯、沅甫、季洪老弟阁下:阅笔十五日接到叔父生病的信。十六日专派王法六送鹿茸回家,限年内赶到。十六日早接到澄弟两封信,沅弟一封信,叔父病已好,大幸大幸!阅笔温弟的事,近几天预计已公开了,不知叔父与温弟媳妇能够节哀不?温弟媳妇治家最贤慧,而天给予她的命运最苦,不知道天理为什么都不可凭信?阅笔十八日晚接到希庵的信,知道沅弟派的六个士兵都回来了。都没有寻到六弟尸骨,而迪庵的遗骨,在初一日已搬到霍山县,同是牺牲,还有幸与不幸如此不同。阅笔我又专门派五个人去寻,其中有两个,是从敌方逃出来的,说一定可以到三河原来的阵地,其余三个是杨名声、杨镇南、张涂。能寻到尸骨,还属不幸中的幸运,不然,我有什么脸面去见祖考、祖妣、考妣于九泉呢?(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日)阅笔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原文」阅笔澄侯沅甫季洪三弟左右:阅笔王四等来,得知叔父大人病势稍加,得十三日优恤之旨,不知何如?项又接十九日来函,知叔父病已略愈,欣慰欣慰!然温弟灵枢到家之时,我家祖宗有灵,能保得叔父不添病,六弟妇不过节裂,犹为不幸中之一幸耳。阅笔此间兵事,凯章在景德镇相持如故,所添调之平江三营,宝勇一营,均已到防,或可隐扎浚川在南康之多城墟,打一胜仗,夺伪印四十三颗,伪旗五百余面,皆帜至建昌,甚为快慰!惟石达开尚在南安一带;悍贼亦多,不知究竟扫荡否?吉中营以后常不离余左右,沅弟尽可放心。阅笔起屋造祠堂,沅弟言外问訾议①,沅弟自任之。余则谓外间之訾议不足畏,而乱世之兵变,不可不虑,如江西近岁,凡富贵大屋,无一不焚,可为殷鉴。吾乡僻陋,眼界甚浅,稍有修造,已骇听闻,右太闳丽②,则传播招尤,苟为一方首屈一指,则乱世恐难幸免。望弟再斟酌于丰俭之间,妥善行之。阅笔改葬先人之事,将求富求贵之念,消除净尽,但求免水蚁,以妥先灵,史凶煞,以安后嗣而已。若存一丝求富求贵之念,则必为造物鬼神所忌,以吾所见所闻,凡已发之家,未有续灵得大地者。沅弟主持此事,务望将此意拿得稳,把得定,至要至要!阅笔纪泽姻事,以古礼言之,则大祥后可以成婚,以吾乡旧俗言之,则除灵道场后可以成婚。吾困近日贼势尚旺,时事难测,颇有早办之意。纪泽前两禀,请心壶抄奏折,尽可行之。吾每月送修金二两,应抄之奏,不知家中有底稿否?抄一篇,可寄目录来一查,注明月日。阅笔纪泽之字,较之七年二三月间,远不能逮③。大约握笔宜高,能握至管顶者为上,握至管顶之下寸许者次之,握至毫以上寸许者,亦尚可习。若握近毫根。则难写好字,亦不久必退,且断不能写好字。吾验之于已身,验之于朋友,皆历历可验。纪泽以后宜握管略高,从低亦须隔毫根寸余,又须用油纸摹帖,较之临帖胜十倍。阅笔沅弟之字,不可抛荒。温弟哀辞墓志,及王考批妣神道碑之类,余作就后均须沅弟认真书写。宾兴堂记首段未惬④,待日内改就,亦须沅弟写之。沅弟虽忧危忙乱之中,不可废习字工夫。亲戚中虽有漱六云仙善书,余因家中碑板,不拟请外人书也。(咸丰九年正月十一日)阅笔「注释」阅笔①訾议:毁谤非议。阅笔②闳丽:闳,宏大,宽大。闳丽:宏广华丽。阅笔③逮:及。阅笔④:惬:满意,满足。阅笔「译文」阅笔澄侯、沅甫、季洪三弟左右:阅笔王四等来,听说叔父大人病势加重,不知得到十三日皇上体恤的圣旨之后,情形如何?现又接十九日来信,知道叔父病已略好些,高兴高兴!然而温弟灵枢到家的时侯,我家祖宗有灵验,保佑叔父不会因此加重疾病,六弟媳妇不过于哀痛,犹是不幸中的大幸。阅笔这边打仗的事,凯章在景德镇与敌人相持,没有变化。所加调的平江三营、宝勇一营,都已开到防地,或可隐蔽驻扎在浚川,在南康的多城墟,打了一胜仗,夺得伪印四十三颗,伪旗五百多面,都送到建昌,都很快活。只是石达开还在南安一带,强悍的敌军不少,不晓得究竟扫荡干净没有,吉安营以后不离我的左右,沅弟尽可放心。阅笔起屋建祠堂,沅弟说外面的风言风语,他自己担了。我却觉得外面的风言风语不可怕,而动乱年月的兵变,不可不加考虑。如江西近年来,凡属宝贵有钱人家的大房子,没有一家不被烧了,真是殷鉴不远。我家在偏僻简陋的山村,那里的人眼界很小,稍微建点什么,已经是骇人听闻。如果太宏伟华丽了,一下子传开,说是一方首屈一指的建筑,那么在动乱年代,灾祸是难以侥免的。希望弟弟反复斟酌一下,最好在丰裕和俭朴两者之间来考虑,比较妥当。阅笔改葬先人的事,要把求富求贵的念头消除干净,只求兔受水淹蚁注,以安先人之灵,以免凶煞,以安后人罢了。如果有一丝一毫求富求贵的念头,那一定被造物的鬼神所忌刻。以我的所见所闻,凡已兴旺发达的家庭,没有一家是因为寻得好地的。沅弟主持这件事,一定要把这个主意拿稳当,把定不动摇,非常重要啊!阅笔纪泽婚姻事,用古礼来说,大祥以后可以成亲。用我们乡里的旧俗来说,办完祭灵,做完道场以后可以成婚。我因近日以来敌势还很旺,形势难以预测,总有早办的想法。阅笔纪泽前不久的两纣信,请心壶抄奏折,可以,我每月送他辛苦费二两。应该抄的奏折有多少,不知道家里有个底没有?抄一遍以后,可以寄目录来查一查,要注明年月。阅笔纪泽的字,比七年二三月间的,远不能及,大约握笔要高,能握到管顶的为上乘,握到管顶下面寸把的次之,握到毫以上寸把的也还可以。如果握到近毫根处,那是难写好字的,也不久便退步,并且绝对写不好字。我自己试验过,也找朋友试验过,都是这样。纪泽以后要握管略为高些,就是低也要离毫根寸把多,又要用油纸摹帖,比临帖强十倍。阅笔沅弟的字,不可荒废。温弟哀辞墓志,以及王考妣批神道碑之类,我做好之后,都要沅弟认真书写。《宾兴堂记》第一段不满意,等近日改好,也要沅弟书写。沅弟虽在忧危忙乱之中,不可废弃习字的工夫。亲戚里虽有漱六、云仙会写,我因为是家里人的碑文版子,不准备请外面的人书写。(咸丰九年五月十一日)阅笔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原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念七日接弟信,欣悉合家平安。沅弟是日申刻到,又得详同一切,敬知叔父临终,毫无抑郁之情,至为慰念!阅笔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室。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阅笔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此言虽涉谐谑,而疑①即写屏上,以祝贤弟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弟以为然否?(咸丰十年闰二月廿九日)阅笔「注释」阅笔①疑:通“拟”。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二十六日接到你的信,高兴的知道全家平安。沅弟当天申刻到了,详细询问了一切,恭敬的得知叔父临死,毫没有一点压抑忧郁的情绪,很感安慰。阅笔我和沅弟讨论治家的方略,一世以星冈公为准绳。大约有八字诀,其中四个字就上午说的书、蔬、鱼、猪。还有四个字就是早、扫、考、宝,早字,是黎明即起的意思。阅笔扫字,是洒扫房屋庭院。考字是祭祀祖先,奉祭显考王曾祖考,当然妣也一样。宝,指与亲戚邻居,时刻往来,贺喜吊丧,问疾济急。阅笔星冈公经常说:“人与人之间互相抬举,那是没有价值可以计算的宝贝。”星冈公生平对这些治家方略,执行得最为认真,所以我开玩笑编为八字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似乎是开玩笑的话,而准备写在屏上,用来祝贺贤弟夫妇的寿辰,使后世子孙,懂得我们兄弟的家教,也知道我们兄弟的风趣,不知老弟以为如何?(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廿九日)阅笔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原文」阅笔澄弟左右:五月四日接弟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横写八字,下用小字注出,此法最好,余必遵办,其次序则改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阅笔目下因拔营南渡,诸务丝集。苏州之贼已破,嘉兴淳安之贼,已至绩溪,杭州,徽州,十分危急;江西亦可危之至。余赴江南,先驻徽郡之祁门,内顾江西之饶州,催张凯章速来饶州会合。又札王梅春募三千人扎抚州,保江西即所以保湖南也。又札王人树仍来办营务处,不知七月问可赶到否宁若此次能保全江西两湖,则将来仍可以克复,安危大局,所争只有六七八九数月,泽儿不知已起行来营否?弟为余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乡之要诀也。(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阅笔「译文」阅笔澄弟左右:阅笔五月四日接到你的信,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横写八个字,下面用小字加注解,这个办法最好,我一定遵命办理。但八个字的次序改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阅笔现在因为军队开拔南渡,许多事情集中在一起。苏州的敌军已破了,嘉兴、淳安的敌军,已到绩溪和杭州、微州,十分危急,江西也危险之至。我去江南,首先驻在徽邵的祁门,内顾江西的饶州,催促张凯章赶快来饶州会合。又命令王梅春募三千人进驻抚州。保卫江西就是保卫湖南。又命王人树仍旧来办理营务处,不知道七月问可以赶到吗?阅笔如果这次能够保全江西、湖南、湖北,那么将来仍旧可以都克复,大局是安是危,关键是争六、七、八、九几个月。纪泽儿不知道已经动身来军营没有?弟弟为我照实家里事情,总以勤俭为主要,情意要厚重,生活要节俭,这是居家的重要诀窍。(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阅笔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原文」阅笔季沅弟左右:“接信知北岸日内尚未开仗,此问鲍张于十五日获胜,破万安街贼巢,十六日获胜,破休宁东门外二垒,鲍军亦受伤百余人。正在攻剿得手之际,不料十九日未刻,石坟之贼,破羊栈岭而入新岭,桐林岭同时被破,张军前后受敌,全局大震,比之徽州之失,更有甚焉。阅笔余于十一日亲登羊栈岭,为大雾所述,目无所睹。十二日澄桐林岭,为大雪所阻。阅笔今失事恰在此二岭,岂果有天意哉?阅笔目下张军最可危虑,其次则祁门老营,距贼仅八十里,朝发夕至,毫无庶阻。现请求守垒之法,贼来则坚守以待援师,倘有疏虞,则志有素定,断不临难苟免。阅笔回首生年五十余,除学问未成,尚有遗憾外,余差可免于大戾①。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当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以药骄佚之积习,余无他嘱。(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阅笔「注释」阅笔①戾:罪过,过错。阅笔「译文」阅笔沅、季弟左右:阅笔接到来信,知道北岸近日还没有开仗。这边鲍、张在十五日打了胜仗,破了万安街敌巢,十六日打胜仗,破了休宁东门外两个堡垒,鲍军自己也有百多人受伤。正在进攻连连得手的时侯,不料十九日未刻,石坟的敌人,破了羊栈岭而进入新岭,桐林岭同时被破,张的军队前后受敌,使整个战局大大震动,比徽州的失败还要厉害。阅笔我在十一日亲自登上羊栈岭,为大雾迷住,看不见什么。十二日又登上桐林岭,为大雪阻住。现在失败恰好在这两岭,岂不是有天意吗?阅笔眼下张的军队最危急不虑,其次是祁门老营,距离敌军只有八十里,早晨发兵,晚上可到,一点遮盖阻拦都没有。现在只有讲求守堡垒的办法,敌人来了便坚守,等待援军。假使有疏忽,那反正我的志向素来便定了的,绝对不会临难苟且偷生。阅笔回忆自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除了学问没有完成,还有点遗憾外,其余都可以免于大错。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应当以勤苦为大政方针,以谦逊为实用方法,以此来医治骄奢淫逸这些坏习惯,其余没有什么嘱托的了。(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阅笔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原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此间于十九日,忽被大股贼匪,窜入羊栈岭,去祁门老营,仅六十里,人心大震。幸鲍张两军,于念日①念一日,大战获胜,克复黟县,追则出岭,转危为安。此次之险,倍于八月廿五徽州失守时也。阅笔现贼中伪侍王李世贤,伪忠王李秀成,伪辅王杨辅清,皆在徽境,与兄作对。伪英王陈玉成在安庆境,与多礼沅季作对。军事之能否支持,总在十月十一月内外见大分晓。阅笔甲三十月初六之武穴,此时计将抵家。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佚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佚字,讨人谦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阅笔「注释」阅笔①念日:廿日。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这里在十九日忽然被大股敌军窜进着栈岭,离祁门老营,只有六十里,人心大大震动。幸亏鲍、张两支部队,在二十和二十一日,打了大胜仗,克复了黔县,追杀敌人到岭上,才转危为安。这次的险情,比八月二十五日徽州失守时还要危险一涪。阅笔现敌军里侍王李世贤、忠王李秀成、辅王杨辅清,都在徽州境内,与我作对,英王陈玉成在安庆境内,与多礼、沅季作对。军事能不能支持下去,总在十月十一月之内见大的分晓。阅笔甲三十月初六去武穴,现在大约抵达了。我在外面没有其他顾虑,只怕子侄旨上骄、奢、佚三字。家庭败落离不开一个奢字,个人失败离不开一个佚了,讨人谦离不开一个骄字。弟弟要切实引为警戒,(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阅笔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原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自十一月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文报不通者五日,饷通不通者二十余日。自十六日唐桂生克复建德,而皖北沅季之文报始通。自鲍镇廿八日至景德镇,贼退九十里,而江西饶州之饷道①始通。若左鲍二公,能将浮梁鄱阳等处之贼,逐出江西境外,仍从建德窜出,则风波渐平,而祁门可庆安稳矣。阅笔余身体平安,此一月之惊恐危急,实较之八月徽安失守时险难数倍。余近年在外,问心无愧,死生祸福,不甚介意,惟接到英法美各国通商条款,大局已坏,兹付回二本,与弟一阅。时事日非,吾家子侄辈,总以谦勤二字为主,戒傲惰,保家之道也。(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阅笔「注释」阅笔①饷道:运输给养的道路。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自从十一月以来,战事是奇险万状,风波一个接一个。文报不通到五天之久,粮饷运输不通达到二十多天,自十六日唐桂生克复建德,而安徽北部沅季弟弟的文报才开始通行,自从鲍镇二十八日到景德镇,敌军退了九十里,而江西饶州的粮饷运输才开始爱畅。如果左、鲍两公,能够把浮梁、鄱阳等处的敌军,赶出江西境外,仍旧从建德流窜出来,那么风波逐渐平息,而祁门可喜保安稳了。阅笔我身体平安。这一个月中的惊恐危急,实在比八月徽宁失守时,要危险困难几倍。阅笔我近年在外面,问心无愧,死生祸福,都不怎么介意了,只是接到英、法、美各国通商条款,知道大局已是大坏。现寄回两本,给你看看。形势一天不如一天,我家的子侄们,总要以谦、勤两个字为主要,戒掉骄傲懒惰,这是保全家庭平安无事的办法啊!(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阅笔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原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腊底由九弟处寄到弟信,具悉一切。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①,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阅笔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弟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阅笔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②为第一义。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三不信,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情,则家中子弟,日念于恭谨而不自觉矣。(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阅笔「注释」阅笔①发人之覆:斥责人家的失败。阅笔②晏起:晚起。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十二月底从九弟处寄来你的信,知道一切。弟弟对于世事,阅历逐渐加深了,但信里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才是通向幸福的路。一骄傲,就满足;一满足,就倾倒。凡属动口动笔的事,讨厌人家太俗气,嫌弃人家鄙恶,议论人家的短处,指斥人家失败,是骄傲。不是不是所指所议的未必正当,就是正当切中要害;也为天道所不许可。阅笔我家的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说别人这个短那个长,讥笑别人这个鄙俗那个粗陋,都不是好现象。贤弟要告戒子弟除去骄傲,先要把自己喜欢议论别人的短处,讥讽别人的失败的毛病痛加改正,然后才可叫子弟们事事处处警惕改正。阅笔要想去掉骄字,以不轻易非难讥笑别人为第一要义。要想去掉惰字,以起早床为第一要义。弟弟如果能够谨慎遵守星冈公的八字诀和三不信,又记住愚兄的去骄去惰的话,那家里子弟,不知不觉的便会一天比一天近于恭敬、谨慎了。(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阅笔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原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上次送家信者,三十五日即到,此次专人四十日来到,盖因乐平饶州一带有贼,恐中途绕道也。自十二日克复休宁后,左军分出八营,在于甲路地方小挫,退扎景镇。贼幸未跟踪追犯,左公得以整顿数日,锐气尚未大减。阅笔目下左军进剿乐平鄱阳之贼,鲍公一军,因抚建吃紧,本调渠赴江西省,先顾根本,次援抚建。因近日鄱阳有警,景镇可危,又暂留鲍军,不这赴省。胡宫保恐狗逆由黄州下犯安庆,沅弟之军,又调鲍军救援北岸,其祁门附近各岭,廿三日又被贼破两处。阅笔数月以来,实属应接不暇,危险迭见,而洋人又纵横出入于安庆湖口湖北江西等处,并有欲来祁门之说,看此光景,今年殆万难支持。然余自咸丰三年冬以来,久已以身许国,愿死疆场,不愿死牖①下,本其素志。近年在军办事,尽心竭力,毫无愧怍,死即瞑目,毫无悔憾。阅笔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这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之三不信,曰不信地师,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公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余每次写家信,必谆谆嘱咐,盖因军事危急,故预告一切也。阅笔余身体平安,营中虽欠饱四月,而军心不甚涣散,或尚能支持,亦未可知。家中不必悬念。(咸丰十一年二月廿四日)阅笔「注释」阅笔①牖:窗。阅笔「译文」阅笔澄侯四弟左右:阅笔上次送家信的,三十五天即可能达。这次专人送。四十天还没有到,是为乐平、饶州一带有敌军,恐怕是途中绕了路。自从十二日克复休宁以后,左公的军队分出八营,在甲路地方受了小挫折,退到景镇驻扎,敌人幸亏没有跟踪追击,左公得到整顿的几天时间,士气还没有在为减少。阅笔眼前左军进攻乐平、鄱阳的敌军,鲍公一军因为抚建吃紧,本是调他赶到江西省,先照顾根本,其次支援抚建,因为近日翻阳有警报,景德镇又危险,只好暂时留下鲍军,不急于去省。胡宫保恐怕狗逆由黄州下犯安庆,沅弟一军又调鲍军救援北岸,祁门附近各岭,二十三日又被敌人攻破两处。阅笔几个月来,实在是应接不暇,危险一个接一个,而洋人又横冲直撞出入在安庆、湖口、湖北、江西等地,并且有来祁门的说法。看这种情形,今年要支持下去万分困难。阅笔然而,我自从咸丰三年冬天以来,早已经以身许国,愿意战死战场,不愿死在书窗之下,这本来是我素来的志向。近年在军营办事,尽心竭力,没有一点愧作,死了也可以闭眼,没有一点后悔和遗憾。阅笔家里兄弟子侄,应当记住祖父的八个字。八个字是: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的三不信:不信看地先生的话;不迷信药物;不相信和尚、巫师。我的日记里,还有八本的说法: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家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个八本,都是我自己经历的事情中归纳出来,很有把握的理论,弟弟也应当教子侄们谨记在心。不管世道是治是乱,家庭是富是贫,只要能够谨守星冈公的八个字和我的八本,总不会失掉上等人家的地位。我每次写家信,必然淳谆嘱咐,是因为战事危急,要预告你们一切呢。阅笔我身体平安。营中虽然欠了四个月的饱,但军心并不涣散,或者还可以支持下去,也未可知,家里不必挂念。(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阅笔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力「原文」阅笔澄弟左右:围山觜桥稍嫌用钱太多,南塘竟希公祠宇,亦尽可不起。沅弟有功于国,有功于家,干好万好,但规模太大,手笔大廓①,将来难乎为继,吾与弟当随时斟酌,设法裁减。此时竟希公祠宇,业将告竣,成事不说。其星冈公祠及温甫事恒两弟之词,皆可不修,且待过十年之后再看,至嘱至嘱!阅笔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则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工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平费,周济人情,亦有一俭字意思。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吾弟以为然否?(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四日)阅笔「注释」阅笔①廓:空阔,广大。这里比喻花钱随便,大手大脚的意思。阅笔「译文」阅笔澄弟左右:阅笔围山觜桥稍微嫌花钱太多了,南塘竟希公祠宇,也尽可不建。阅笔沅弟有功劳于国家,有功劳于家庭,千好万好,但是建设规模太大,花钱批条子太大手大脚,将来总难以为继。我与弟弟应当随时商量,想办法裁减下来。现在竟希公祠宇,快要完工了,已成了事实,不去说了。星冈公祠和温甫、事恒两位弟弟的祠堂,都可不修了,等过了十年之后再看,一定拜托了!阅笔我往年撰写对联送老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两句话。弟弟的耿直,人人都知道,你的能够忍耐,那就只有为兄的一个人知道了。弟弟的廉洁,个个在意料之中;而弟弟的不俭朴,那为兄的是没有意料到的。以后希望弟弟在俭字上下一番工夫,用一番苦心,不但日常的花销要俭省,就是建设费用,周济人情,也有一个俭省的问题。总之,爱惜物力,不失掉寒士的家风罢了,我弟以为如何?(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四日)阅笔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原文」阅笔澄弟左右:阅笔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去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①,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阅笔「注释」阅笔①看大眼,吃大口,比喻见识的眼界越高,所要求的享乐也越丰富。阅笔「译文」阅笔澄弟左右:阅笔我不想多寄钱、物到家里,总是害怕老一辈太奢侈了,后辈会骄,没有钱多了子弟不骄的。我们兄弟为祖宗留一点遗平来的福泽,为后人珍惜一点剩余的福气,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其他办法。弟弟和沅弟都能勤却不能俭,我只一点点俭而不是很俭,子侄们眼界看得高了,吃的也愈来愈精了,以后恐怕难以挽回,弟弟要时刻留神啊!(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阅笔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原文」阅笔沅弟左右:阅笔苦攻无益,又以皖北空虚之故,心急如焚。我弟忧劳如此,何可再因上游之事,添出一番焦灼。上游之事,千妥万妥。两岸之事,皆易收拾。弟积劳太久,用心太苦,不可再虑及他事。阅笔弟以博文约礼奖泽儿,语太重大,然此儿纯是弟奖借而日进,记咸丰六年冬,胡帅寄余信,极赞三庵一琴之观。时温弟在座,告余曰:“沅弟实胜迪希厚雪。”余比尚不深信,近见弟之围攻百数十里,而毫无罅隙①,欠饱数百万而毫无怨言,乃信温弟之誉有所试,然则弟之誉泽儿者,或亦有所试乎?阅笔余于家庭,有一欣慰之端,闻妯娌及子侄辈,和睦异常,有姜被同眠之风,爱敬兼至,此足卜②家道之兴。然亦全赖老弟分家时,布置妥善,乃克臻此。余俟江西案办妥,乃赴金陵,弟千万莫过忧灼,至嘱至嘱!(同治二年六月初一日)阅笔「注释」阅笔①罅隙:空隙。阅笔②卜:预测。阅笔「译文」阅笔沅弟左右。阅笔苦攻没有益处。又因安徽北部空虚的缘故,心急如火烧。我弟忧虑劳苦如此,哪里可以因上游的事,再添一番焦急呢,上游的事,千妥万妥当。两岸的事,都容易收拾。阅笔弟弟劳累已很久,用心又太苦,不可以再去考虑别的事。阅笔弟弟用博文约礼夸奖泽儿,这个评价太高了,太重了。他纯粹是在你们的夸奖下进步。记得咸丰七年冬季,胡帅寄给我一封信,非常称赞三庵一琴的贤良。那时温弟在座,告诉我说:“沅弟实在超过迪庵、希庵、厚庵和雪琴的。”那时我还不太相信。近来看到弟弟围攻百几十里,丝毫没有空隙、漏洞,欠饷几百万,士兵毫无怨言,才相信贤弟的称誉可验证了。那么弟弟称赞泽儿,或者也有验证之日吗?阅笔我对于家庭,有一个高兴的开端,听说姑嫂和子侄,和睦非常,有汉朝姜肱兄弟友爱同被共眠的风气。爱敬都做到,这就可以预期家道兴旺,但这也全靠老弟在分家时,布置得妥当,才能如此完满。我等江西的案子办好了,便去金陵。弟弟千万不要忧虑焦灼,嘱咐你啊!(同治二年六月初一日)阅笔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原文」阅笔澄弟左右:余在金陵,二十日起行至安庆,内外大小平安。门第太甚,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自安庆以至金陵,沿江六百里,大小城隘,皆沅弟之所攻取,余之幸得大名,皆沅弟之所赠送也,皆高曾祖父之所留遗也。阅笔余欲上不愧先人,下不愧子弟,惟以力教家中勤俭为主。余于俭字做到六七分,勤字则尚无五分工夫。弟与沅弟于勤字做到六七分,俭字则尚欠工夫。以后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至嘱!(同治三年八月初四日)阅笔「译文」阅笔澄弟左右:阅笔我在金陵,二十日动身到安庆,内外大小都平安。我家的门第太显赫了,我教儿女辈,要以勤、俭、谦三个字为主心骨。从安庆直到金陵,沿江六百里,大小城隘,都是沅弟攻下的,我的幸运得了大名声,都是沅弟送给我的,都是祖宗所留遗给我的。阅笔我要上不愧对祖宗,下不愧对于弟,只有教育家里勤俭为主。我于俭字做到六七分,勤字还不到五分工夫。澄弟与沅弟,于勤字做到六七分,俭字还欠工夫。以后要勉力发挥所长,戒其所短。弟弟每花一个钱,都要三思而行。至嘱!(同治三年八月初四日)阅笔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原文」阅笔澄弟左右:吾乡雨水沾①,甲五科三科九三侄妇,皆有梦熊之祥,至为欣慰!吾自五十以后,百无所求,惟望星冈公之后,丁口繁盛,此念刻刻不忘。吾都不及祖父远甚,惟此心则与祖父无殊。弟与沅弟望后辈添丁之念,又与阿兄无殊。或者天从人愿,鉴我三兄弟之城心,从此丁口日盛,亦未可知。阅笔且即此一念,见我兄弟之同心,无论何房添丁,皆有至乐,和气致祥、自有可卜昌明之理:沅弟自去冬以来,忧郁无极,家眷拟不再接来署。阅笔吾精力日衰,断不能久作此官。内人卒儿妇辈久居乡间,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讲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阅笔「注释」阅笔①沾足:充足。阅笔「译文」阅笔澄弟左右:阅笔我家乡下雨水充足,甲五、科三、科九三个侄儿媳妇,都有生男的祥兆,非常欢喜。阅笔我自从满五十岁以后,百无所求,只希望垦冈公的后人,人口兴旺,这个想法时刻都记在心。我们都不及祖父太远,只有这个心愿与祖父没有区别。澄弟、沅弟望后辈添丁加口的念头:又和我没有区别。或者天从人愿,老夭看到我兄弟的这分诚心,从比丁口一天天兴旺,也未可知。阅笔并且就是这个想法,可见我兄弟的同心。不管哪一房添丁,都充满快乐,和气引来祥瑞,自然有可以昌明的道理。沅弟从去年冬天以来,忧愁抑郁很厉害,家眷准备不接来署了。阅笔我的精力一天天衰弱,决不能长久作这个官了,内人带着儿子媳妇长久住在乡下,把家庭的规矩立下一个规模,以耕读二字为立家根本,才是长久之计。(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及翻译(曾国藩家书原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