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一样,一提到饰演毛泽东的演员,谷智鑫也会马上想起古月、唐国强这些老艺术家。在多数年轻人印象中,毛主席应该是“毛爷爷”,而不大可能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小伙儿。谷智鑫自己都没想到,才过而立之年,他就先后在《恰同学少年》和《中国1921》两部电视剧中饰演了青年毛泽东。

谷智鑫扮演伟人(谷智鑫演领袖也能演小兵)(1)

《中国1921》往事并不如烟

《中国1921》已经是谷智鑫第二次饰演毛泽东了。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大戏,《中国1921》汇集了很多知名演员,比如饰演李大钊的胡军,饰演吴炳湘的陈建斌,饰演杨昌济的杨立新等等,个个都是演技派老戏骨。该剧还在筹划之时,央视就首先瞄准了阅历并不深的谷智鑫,一定要找他饰演剧中的第一主角毛泽东。《中国1921》的导演穆德远说,之所以找谷智鑫,就是因为六年前他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把青年毛泽东演得朝气蓬勃,这让他印象很深。

《中国1921》和《恰同学少年》的故事紧密衔接。《恰同学少年》开始于1913年,19岁的毛泽东与父亲发生冲突后,毅然离开家乡来到省城长沙,进入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在这里他得到了杨昌济、徐特立、袁吉六、孔昭绶这些优秀老师的教导,也结识了蔡和森、萧子升、陶斯咏和未来的妻子杨开慧。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度过了5年半“修学储能”的生活,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就是取材于此。

在谷智鑫看来,《中国1921》四年里的故事比《恰同学少年》五年半的故事要多得多。《恰同学少年》是毛泽东的个人史,而《中国1921》是毛泽东和中国的发展史。虽然是第二次饰演毛泽东,可是谷智鑫没觉得轻松,反而感到了更大的压力。“演《恰同学少年》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了《中国1921》自己的心态变了。有当年《恰同学少年》的标杆,《中国1921》就必须得演好。”《中国1921》里的表演不能完全照搬《恰同学少年》的演法,和“一师”时的踌躇满志不同,来北京后的毛泽东明显长大了,他没有了学生时代的无忧无虑,脸上倒是多了忧愁和凝重。谷智鑫的表演也必须有一个转变,他演的不再是一个普通青年,这时期的毛泽东已经初具领袖人物的气质。

为了演好《中国1921》中的毛泽东,谷智鑫下了很大功夫。该剧播出后,他听说反响不错,但在电视里看了几集,他发现仍有遗憾之处。当年拍23集的《恰同学少年》,从筹划到最后播出,打磨了五六年;

观众对《中国1921》争论最多的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部分。饰演杨开慧的演员是在电视剧《红楼梦》中演小宝钗的李沁,一个活泼的“90后”,而剧中杨开慧也是乐天开朗、敢爱敢恨。有一场戏,杨开慧在雨中向毛泽东大声表白:“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一个人也能把孩子养大……”这一段感情戏被很多观众诟病当年的爱情能像今天这么大胆直白吗?

对于九十年前毛杨的恋爱,历史中没有更详细的记载。但是据史料称,杨开慧在当时确实是个思想非常解放的姑娘。她的外表文静、贤惠,但在湘福女中,杨开慧是惟一剪短发的学生。她19岁时就以不坐轿子、不举行婚礼的新方式与毛泽东结合了。1930年,杨开慧就义前,敌人曾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那年杨开慧刚刚29岁。后来毛泽东为纪念妻子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章士钊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谷智鑫说,他多次看过这个故事,每次看完都非常感动。他觉得,或许革命者的爱情比现代人还要炽烈得多呢?

导演穆德远说,《中国1921》是一个集合了众多历史人物的大群戏,事件多、线索多。政治内容太多观众看着会有距离感,而情感故事是能贴近观众、让大家感同身受的。他们把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感情戏表现得充沛,就是希望用情感留住观众们的遥控器。

谷智鑫扮演伟人(谷智鑫演领袖也能演小兵)(2)

和毛泽东的缘分

谷智鑫坦承,他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生活能和领袖毛泽东有什么关联。2004年,谷智鑫正上中戏四年级,忙于排练毕业大戏,《恰同学少年》的导演之一嘉娜找他去试戏。一听说是让他演毛泽东,谷智鑫就感觉“这个事情特别不靠谱”。然而马上就要离开校园的谷智鑫需要多见一些剧组,多认识一些导演,抱着扩大交际圈的目的,谷智鑫才试的戏。就是那一次,谷智鑫和毛泽东两个不同年代的人有了交叉点。

试戏回来,谷智鑫跟几个好朋友说,今天试了一部伟人戏,让大伙猜他的角色。有人猜萧子升,有人猜蔡和森,甚至还有人猜到了蒋介石,就是没一个能猜到毛泽东。听说他要演毛泽东,哥们都吓了一跳,纷纷建议他别演了,实在是长得不像,演砸了就把自己前途毁了一退一万步说,就算演好了,以后充其量也就是个特型演员。

后来剧组那边一直没有消息,直到谷智鑫毕了业考进北京人艺,嘉娜才再次找来。这次她让谷智鑫朗诵一首毛泽东诗词。因为根本没抱什么希望,朗诵时谷智鑫毫不怯场。临走时,导演龚若飞说,定下来了,就由你来饰演毛泽东。谷智鑫很诧异:“怎么这么快就决定了?我还没准备好呢!”

凡是见过谷智鑫本人的,都承认他的长相和毛泽东实在相去甚远,就连谷智鑫自己也多次站在镜子面前打量自己,深深怀疑导演是不是选错了人。“体格健壮”是导演龚若飞对谷智鑫的第一印象:1.82米的身高,厚实的身板,透着一股虎头虎脑的质朴。谷智鑫试戏的时候一点儿不紧张,有股子什么都不怕的劲头,挺狂的,而且眼神里透着坚定,看上去很大气——龚若飞把这种感觉称为和青年毛泽东“神似”。

为了得到毛泽东家人的认可,导演龚若飞带着谷智鑫去见毛泽东的儿媳邵华和孙子毛新宇。席间邵华还亲切地问起谷智鑫的家庭状况和兴趣爱好,谷智鑫十分紧张,问东答西。事后回忆,连自己说了些什么都不记得了。谷智鑫只记得,吃饭时毛新宇不满百天的儿子毛东东也在,为了缓解紧张情绪,他就伸手去逗了逗小孩子,没想到小家伙把他的手指攥得死死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依依呀呀地像要说话。邵华、毛新宇和毛新宇夫人都特别好奇。第二天,导演打电话给邵华问情况,邵华说了一句“小谷很可爱”。听到这个消息,谷智鑫这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还有一件麻烦事,北京人艺有规定,刚工作一年的职工不能擅自接拍电视剧。谷智鑫左右权衡,觉得不可能为一个电视剧而放弃人艺。后来人艺院长找他谈话,问他是不是已经接了一个电视剧。谷智鑫慌了,忙说:“没有!都没签合同呢。如果院里不让我去,我是坚决不去的。”院长说:“去吧,人家剧组挖人都挖到市委宣传部了。”原来,为了保证拍摄顺利进行,《恰同学少年》的出品人、长沙广电集团副董事长罗浩,也就是宋祖英的丈夫,亲自前往北京公关,最后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下了调令,才将谷智鑫请到剧组来。

在《恰同学少年》开拍之前,所有演员都在北京大兴做过一个月的全封闭集训。白天听策划顾问毛新宇讲述毛泽东的生平,晚上背古诗词、练书法。没几天演员们就都把戏里的状态带到了生活中。因为这群年轻演员都刚刚认识,名字还不熟悉,互相之间干脆就“润之”、“子升”、“斯咏”这么叫。拍完戏去吃饭,戏服也不换,套个军大衣就大摇大摆地上街,把路人看得目瞪口呆。不过这正是导演龚若飞想要的效果,这样演员的表演才能浑然天成。他对谷智鑫的要求特别高,谷智鑫必须进入青年毛泽东当时的状态,而不能像一个旁观者那样去琢磨毛泽东在想什么。谷智鑫说:“上中戏的时候老师就说,演员要从角色本身出发,得演什么像什么,不能演什么都像自己。所以,要演毛泽东就一定要找到我自己和他的一个契合点。”后来他找到的契合点是:不管哪个时代的年轻人,对未来总是又向往又迷茫。

谷智鑫扮演伟人(谷智鑫演领袖也能演小兵)(3)

塑造一个真实的青年毛泽东

通过看资料,谷智鑫意外地发现,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毛泽东也有不确定自己方向的时候,他当过兵,进过商业学校,学过做肥皂,还去法政学校学过法律。每次改主意都得向家里要钱,他父亲气得要打他——这不和我二十几岁的时候一样嘛。”

谷智鑫在进入北京人艺以前,学过外语,学过一段时间地质,进体校打了一阵篮球,在北师大艺术系还学过两年影视编导,可是这些都无果而终。最后他才发现自己喜欢的是表演,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考中戏时,谷智鑫超龄7天。中戏招生年龄上限是22岁,超龄过多学校就不予接收了。中戏老师还特地问他:“你都超龄了,之前干什么去了?怎么才想着来考中戏啊?”谷智鑫说:“以前一直在琢磨自己想干什么,这不刚刚琢磨过味儿就来了么。再不上中戏,恐怕这辈子都上不了了。”

谷智鑫说:“可能男生都有一段时期特别不定性。”这一通折腾,谷智鑫败了家里不少钱。1999年,谷智鑫读完北师大后,花光了父母给的钱。他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不可能有钱供儿子在北京念两个大学。在考中戏之前,谷智鑫花了一年时间给自己赚学费,“大概攒了有两三万元,这样大一大二不出去打工也应该能维持日常开销了。可当时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交了8000元学费,2000元宿舍费,3000元乱七八糟的费用,就没剩多少钱了。”

刚刚到大二,谷智鑫的积蓄就花完了。家里人惦记儿子,要寄钱,可是谷智鑫始终不肯要,非说自己有钱。“我当时想,开口向爸妈要钱还不如回老家去。可是回去就是自己打自己脸,当初那么挣命似的往外走,现在说什么也不能回头。我就要留在北京上学,如果不能拍戏就做点生意,就是要饭也得把学费赚出来。”

谷智鑫说:“我一直在想,自己要是生在革命的时代,即便不能成为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物,也肯定是跟随毛泽东的革命者。人这一辈子,总得为了梦想豁出去一把吧。但是光想没有用,一定得有行动。大胆出去闯吧,就像毛泽东一样。碰壁了再重新来,在失败中才能找到成功。”

很多人说,谷智鑫演的毛泽东不是神,而是落在地上真实的人,他有感情、有缺点,有脾气,就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恰同学少年》中有一个情节:毛泽东经常去书店看书,但却从不买,因为要把钱留给母亲看病。时间久了,店员不乐意,要轰走他。毛泽东发了脾气,把钱摔在桌上,气冲冲地摔门而去。有人说这段描写把毛泽东表现得太暴躁了,谷智鑫解释说,历史资料里有这样的记载,中年毛泽东曾在工作争吵中动手打过弟弟毛泽民——中年以后的毛泽东尚有控制不住脾气的时候,19岁年轻气盛,和别人发生一点争执也不足为奇。

《恰同学少年》在2007年首播时曾引起不少争议。“毛泽东的性格塑造不合史实”、“扮演者与毛泽东外形不相符”、“剧中的毛泽东脸上为什么没有痣”等等,种种非议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该剧开创了红色偶像剧的先河,默默无闻的谷智鑫也随之出名。他有了一大群自称“谷子”的粉丝,他们一边景仰着毛泽东,一边崇拜着饰演领袖人物的谷智鑫。

谷智鑫说,他以前只知道毛主席伟大,但是伟大在哪不知道。饰演过毛泽东后,他也开始崇拜毛泽东。当年的毛泽东擅长体育、击剑、拳击、篮球、足球,样样不落。他是长沙地区足球联赛的传奇门将,保持着不失一球的记录。他还发明了毛氏六段操。毛泽东大量读书,并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与萧子升一起游学湖南,在校期间曾领导“驱张运动”,还组织过“新民学会”这样的社会实践团体。他对新潮事物也非常渴望,不同的是,他的身上多了拯救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生活再拮据,他也要省吃俭用订阅《新青年》。即便身无分文,毛泽东照样和同学出去考察,跟朋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类的团体,过那种清规戒律的群体生活。当时在全长沙的学生当中毛泽东很有名气,是那个时代的偶像人物。

谷智鑫扮演伟人(谷智鑫演领袖也能演小兵)(4)

不当特型演员

因为《恰同学少年》,谷智鑫声名鹊起。《中国1921》播出后,他的领袖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此后每次参加活动,总有媒体问他:“以后会不会成为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谷智鑫一律答:“肯定不会。”他心里很清楚,当初导演们让他演毛泽东是因为他的演技而非外形。

《恰同学少年》播出后,谷智鑫曾去延安参加一个座谈。路过宝塔山时,一位穿着中山装、梳着大背头、嘴角下点着黑痣的老伯伯正招揽游人合影留念,谷智鑫悄悄绕开了。“我当时心里有说不出的尴尬,因为演过毛主席,对他更心存敬畏,真怕有一天自己因为饰演太多次毛泽东,而成为别人合影的对象。这也是对毛主席不敬吧。那时候我就想,我不当特型演员。拍了一百部戏,却只是演了一个人物,这不是我当演员的目的。”

谷智鑫很庆幸。在他两次饰演毛泽东的中间,参演了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剧中谷智鑫演一位特种兵新兵,没有领袖气质,和伟人更不搭边,是一个军营中的“菜鸟”。面对这个角色,谷智鑫感觉一下子放松了好多。拍摄这部戏前,他本已打算回东北老家过年,可是看完剧本后,他取消了回家的计划。谷智鑫把剧本连看三遍,连着被打动了三回,他特别感动于剧本中小庄从一个新兵转变成特种兵的过程。他马上打电话拜托导演:“小庄这个角色别再选了,一定给我留着!”

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在南京军区某部队拍摄,开机前陪同演员们训练的都是真正的特种兵战士。攀爬、越野、射击、散打,演员们都下苦功练过,可是谷智鑫仍感觉不过瘾,因为在他印象中,真正的特种兵要比这厉害得多。后来一个小战士偷偷给他看了特种兵训练全过程的纪实录像,谷智鑫看哭了,真正的特种兵比演特种兵的演员苦一万倍!

拍完这部戏,谷智鑫把特种兵称为“男人中的男人”、“来自地狱的勇士”。特种兵的任务一旦下达就必须完成,一个战士倒下,另一个要马上跟进,直到任务完成。电视剧热播期间,谷智鑫见到一个影迷。他夸了谷智鑫一句“演得好”,然后就哽咽了。原来他就是退役的特种兵,当年一个兄弟为了保护他,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谷智鑫说,《我是特种兵》触碰了硬汉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是特种兵》拍摄过程中的艰苦,超过谷智鑫以往参演的任何一部戏,他说:“身体累,心不累。每天在树林里跑步打靶、搏击,我觉得真正的男人就应该这样。”

谷智鑫说自己机遇好,演了伟人,也演了特种兵里的“菜鸟”。“我喜欢和自己较劲儿,一会儿从领袖演到‘菜鸟’,一会儿又从‘菜鸟’演回领袖。我希望观众们看剧时都认不出我,看到演员表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毛泽东和特种兵小庄都是谷智鑫一个人演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