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岁在中学发表爱国演说,到27岁在集中营怒斥特务头目、惨遭毒手。整整10个年头,他曾3次被开除学籍,两度入狱。他,就是从学生运动中走出来的抗战英雄——黄诚。
一、他的名字被画上红圈圈黄诚,原名庆和,号幼山,河北安次县人,生于1914年5月16日,1930年秋,插班进了北平第四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从此,他就与抗日救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北平四中,他频繁活跃在校内外,宣传抵制日货,宣传爱国抗日。校长让担保人警告他“安分一点”,可他毫无悔改之意,在一次全校的大会上,“公然”与低毁学生抗日活动的校长唱对台戏,声调不激不昂,言辞却锋利无比。堂堂的一校之长竟被驳得无言以对,终以勒令其退学来解恨。
——秋天,黄诚考上天津北洋工学院预科。在这里,他“顽固”依旧,到处点燃抗日之火,校长见他功课好,文笔深,就许以“经济补贴”,要他按校方的意图替学校唱唱颂歌,可黄诚“不识好歹”,于是,又一次被校方开除。
——1934年秋,黄诚又以成绩优秀考入清华工学院。在这里,他组织“东方既白社”,向同学们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科学知识。由于他办事干练,为人谦虚,深为同学们敬佩,第二学期便被推选为清华学生救国会主席。
一·二九运动爆发了,黄诚从一开始就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9日凌晨,朔风呼啸,气温低达零下二十七八度,带着严寒和通宵未眠的疲劳,黄诚在紧张地忙碌着。2时许,在黄诚带领下,清华学生高举旗帜和标语,顶着凛冽的寒风,徒步沿平绥铁路向西直门列队进发,预定10时与城内学生在天安门汇合。
这下,华北国民党当局如临大敌,迅速派出大批士兵、宪警,荷枪实弹,扼守城门。面对紧闭的城门和敌人的淫威,想到东北同胞为亡国奴的苦楚,黄诚心如刀绞,他蓦地跃上城墙边的土堆,大声呐喊:“中国人的城门已经不许中国人进了。”同学们紧扣的心弦一经撩拨,顿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犹如一股巨大的声浪,穿过古老的城墙,穿透凝重的空气,久久回荡。
由于他的赤胆爱国,组织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他有勇有谋,有巨大的号召力,为广大爱国学生所拥戴,被选为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主席;也由于他频繁活动,影响颇大,很快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
1936年2月29日,春寒料峭,400多名军警和特务突然包围了清华园,一张张黑鸦鸦的名单上,黄诚的名字被特别画上红圈圈。情急之中,机警的同学把他们的两位领袖——黄诚和姚依林掩护到一教授家。搜捕者查到教授家,只见师生仁正围着桌子调侃着。
“喂,他是什么人?”头戴歪帽子的一个家伙对黄诚起了疑心。
“他是我表弟。”未加思索,教授连声应答。
“哦?从什么地方来?”
“刚从乡下来!”
特务们把黄诚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确实是一副土里土气的样子,便信以为真了。
这以后,5月的一天,黄诚在主持北平学联的一次会议上,因与大教授陶希圣、杨立奎的“抗日亡国”论调针锋相对,第三次被清华工学院开除学籍。
二、宋哲元手下的囚徒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冀察地方当局宋哲元因在事变中拥蒋态度不明朗而诚恐诚惶,为了应付蒋介石,将功补过,他下令在平津逮捕一批进步学生。
1937年元月的一天,国民党警察局首先逮捕了黄诚(被清华工学院开除后,他受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关承化之准,在中国大学就读),几小时后,其同学陆钦鑫、吴华、史立德、吉敏也相继入狱。几天后,5人全部被押到冀察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凭借长期与敌人交锋的经验,根据被捕成员的情况,黄诚估计问题不是很严重,因此,他警觉地避开敌人的耳目,悄悄告诫同学们:敌人意在破坏学联,在任何淫威下,大家都要沉住气。
过了几天,看守透出消息:要把他们送往南京。黄诚又和同学们嘀咕起来:
平学生运动是有群众基础的,冀察当局不能无所顾忌,我想他们不敢把我们送往南京的。为保险起见,他们迅疾活动:一方面设法与北平地下党负责人蒋南翔取得联系,探明真相,告知狱中现况,要求通过取得群众的同情,给冀察当局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商议万一真要押送南京,就豁出去了——组织集体跳车。由于行动及时,各方力量相互配合,迫使冀察当局终于放弃了将黄诚等5人解送南京的企图。
不久,黄诚等几位被移到北京草岚子胡同的“军人反省院”。这里关的不仅有军人,还有大量的平、津、冀中共地下党员。那些老难友长期禁锢在狱中,急切想知道时局的发展,有的因不了解情况,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放了蒋介石想不通。于是,黄诚利用放风的机会,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情况断断续续地向难友们作了介绍,使他们心中豁然开朗。借着过春节的机会,黄诚还特地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囚徒”娱乐晚会,庆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1937年3月,黄诚等5人被营救出狱,黄诚继续担任学联主席和学联党团书记。
三、投奔新四军
1937年6月,蒋介石命令全国大学、高中的学生暑假接受军事训练,借以“肃整”学生思想。根据地下党市委和学委的指示,学联决定将计就计,以应付突发事件。黄诚率先剃掉头发,背起背包,带着中国大学的同学,来到西苑第乒十九军主持的军训报到处。炎炎赤日下的摸爬滚打,如饥似渴的书本钻研,使他很快掌握了投弹、爆破、射击等一身过硬的功夫,惹得二十九军的一些下级军官羡慕不已。趁此,黄诚率同学们广泛与他们交识,利用一切机会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一天下午,黄诚所在连队的曹中队长接到母亲的一封来信,因他识字不多,就请黄诚看。信上说,他的父亲因连年饥荒饿死了,葬时借了250元的高利贷,无力偿还,打算把他15岁的妹妹卖给人家当童养媳。曹中队长听罢失声痛哭,马上去找营长,只借了40元。怎么办?黄诚与几个同学一商量,想法凑齐了250元,帮曹赎回了妹妹。这件事在二十九军中反响极其强烈。
七·七事变前几天,日军在北平近郊蠢蠢欲动,城内的汉奸、特务也四处骚扰。组织考虑到大家的安全,通知党的活动分子分散住处,且规定,除非紧急任务,晚间不准接头。
一个三伏炎热天的深夜,北平前门一家商号前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啊,是黄诚!”商号内跑出,一平头男青年,兴冲冲地把他拉了进去。昏暗的灯光下,黄诚向这位名叫彭元里的学生领袖交待:由于形势的变化,组织决定一批同志先离开北平,我们天明后就要分手了……组织上也要你立即离开北平,到新的工作岗位后,要立即与同志们取得联系,互相砥励……我们的学生生活结束了,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将给我们更严峻的考验,但只要听从党的指示,深入群众,就会永远生机勃勃。
就这样,在民族危殆之际,黄诚决然奔赴抗日最前线。
1937年秋,黄诚来到皖南参加新四军。
翌年,调军部任政治部秘书处长,在叶挺军长的直接领导下,转战在敌伪的心脏地区。
四、石底监狱的冤魂正当黄诚在江南纵横驰骋之时,1941年1月,震惊中外,亲痛仇快的皖南事变发生了,黄诚又一次成了“阶下囚”。
黄诚入狱后,敌人把他押到上饶集中营的石底牢房。
石底,这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三面环山,极为隐蔽。村子的一角,一幢不算大的孤独瓦房,自集中营在这里建立后就被强占为监狱。四周围墙高垒,铁网密布,宪兵林立,森严恐怖。
在这座人间地狱,黄诚受尽了难以想象的酷刑——坐老虎凳、踩杠子、灌辣椒水;承受了虱子、跳蚤、臭虫、饥饿、疾病同时侵袭的非人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他曾托人带出一纸条:军败被拘,生死莫卜。几年来从事于抗战,无愧于心。我绝不因斧袱在前而变初衷,假如就这样死了,则求仁得仁复何怨。一个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跃然纸上。
一天,集中营的特务头目张超带着几个特务来到石底向“囚徒”训话:你们是新四军负责干部,新四军叛变,你们也是有责任的,还不及早悔过自新……听罢,黄诚等人义愤填膺,立即予以义正辞严的驳斥。张超气急败坏,连呼“你们中毒太深,中毒太深”,狼狈而去。
敌人降服不了黄诚他们,便使出卑鄙的一招。
1942年4月的一个黄昏,特务分子余健来到石底监狱,偷偷地在菜锅里下了毒药,黄诚、李子芳、康振文、胡崇德等吃过晚饭,感到腹内隐隐作痛,头昏眼花,立即意识到中了毒。在这生死离别之际,望着战友们痛苦的面容,黄诚挣扎着,宽慰道:我们经受了残酷斗争的考验,没有辱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丧心病狂的特务们熬不住了,竟用绳子将他们活活勒死。
1944年9月,曾与黄诚共事的新四军军长陈毅赋诗予以高度赞扬:
松冈明月魄如在,记取铁窗仍多情;
临难铮铮风骨好,魄山不负夜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