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一个他(曾经的她)(1)

曾经的一个他(曾经的她)(2)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15期

@文/邛旨苕

执灯看画,香从何来?香,从灯火映照下的美人脸庞、婀娜多姿的曼妙身影中来。

游览数轴画卷,无论是浓彩淡墨的着色,还是山水园林的意境,画中佳人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各时代的风韵,带领众人了解到她们背后的故事。而画中的女子在何处?她们或在杏花疏影里,或在万顷波光旁,或执轻罗小扇,或描秀丽远山……一处凝眸,一身华裳,无数的画中细节,渐渐晕染出“画中丽人”置身在岁月间的潋滟光彩。

瓷有情,画中仙

步入神话传说,置身于清风玉露的幻妙世界,我们可以遇见一群“画中仙”。身姿轻盈的神女在此已经超脱出性别的范畴,既成为人们脱俗问道的精神寄托,又暗喻作画者和观画者们对于纯净无瑕的心境、高尚超逸的品德的向往与追求。此次在江西省博物馆的“瓷·.——女性主题艺术展”中,就有以神女为主题的清光绪颜筱云绘浅绛洛神图长方瓷板画、清粉彩洛神图纹笔筒等展品,画中洛神与传统画中美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她有近乎于完美的外貌、神态和身姿,因其不沾染红尘而更具“只可远观”的距离感与梦幻美……众人在仙子那“无甚烟火”的神情中寻觅着一处心灵栖息地,渴望随着她一同前往云霄深处,聆听钧天九奏,从而找寻到本真的自我。

曾经的一个他(曾经的她)(3)

从飘渺仙境回到世俗生活中,描绘女性故事的瓷画就有以“三娘教子”为主题的古彩开光三娘教子六方瓶;以“西厢记”为主题的清青花开光西厢记故事图碗;以“白娘子”为主题的元青白釉白蛇传戏剧景物枕;以“木兰从军”为主题的粉彩花木兰图瓷板画等。不论是坚韧如三娘立断机布、花木兰不让须眉,还是聪慧如崔莺莺胆识过人、白素贞悬壶济世,存在于这些故事中的女子皆是一种理想追求的化身,当人们赞美忠孝、向往自由时,画中人便会启动观画者的“深度思考”,从而指引着众人寻获人世意义的心灵体验。

曾经的一个他(曾经的她)(4)

仕女图,书卷香

明清仕女画中多出现一些书香雅韵元素,例如以文房用具点缀书卷气息、以琴棋书画点缀闺阁才情、以四季盆景点缀生活情趣。在苏州博物馆的“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中,就有清挑灯仕女图、清乔小青小像、清仿周文矩临镜美人图等展品,美人的身旁常常配有书卷、古琴、香炉、花草盆景等,将风雅景象与女子之美融为一体的同时,借整幅画面表现出世俗审美,不仅仅停留于女子的外貌,也关注着她的才艺与学识。此外,还有清方文采莲图、清观月图等,美人或在树下观月,或在水中采菱,画卷着色丰富,看似是一幅静图,实则灵动十足,其中“无声胜有声”的沉静,也同样使得观画者驻足陶醉。

除方才提及的民间故事题材之外,仕女图也涉及历史情节,其中必不可缺少这一类女性的身影:宫中佳丽。往往谈论此类型画作,我们脑海中必会浮现出闻名遐迩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盛唐气象下慵懒华贵的美人之姿令人印象深刻,而清仕女图关于其相关故事的描绘,又有一种精细雅致的气息——在清冰盘荐荔图和清梅妃故事图中,梅妃高雅端庄,杨贵妃清丽柔美,身旁的宫中侍女着装与妆容多精巧简约,整幅画面清雅脱俗,自有一种娴雅大方之感。

曾经的一个他(曾经的她)(5)

清 沈鹤守 梅妃故事图轴

罗浮香影,绿鬓朱颜

花草与美人的形象交融,自《诗经》起多见,唐时诗仙的那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以花喻美人之艳丽容颜,演绎到女性图像中,除在女子的附近配有造型各异的草木盆栽以外,还有各类自然之景。在安徽博物院的“绿鬓朱颜——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展”中,就有明游园图、清汪浦翩若惊鸿图、清江蓉竹荫仕女图、清钱慧安月夜秋怀图册等,清风拂过盛开的菊花,月光拂过苍翠的林木,美景拂过女子的视野与思绪,“花”一般的曼妙女子或驻足或倚靠于绿色的枝叶间,形成一股静谧且动人的风情。另有清沈心海罗浮香影图、清王素梅月疏影图折扇面等,画中不畏严寒的梅树与亭亭玉立的女子相辉映,此香甚彼香,“罗浮香影”更是为女子之美带来一种清新朦胧的神秘氛围。

明清这类恬淡静雅的女子画卷既有闺室之趣,又有金兰之乐,例如在明周西林添香图、清春闺观双飞图、清斜倚熏笼图中,女子在房中添香、惬意斜卧在熏笼上、临窗卷帘看飞燕成对,一方内室,即一方怡情天地;在清夏紫笙桐荫对弈图轴、清仇英款庭院宴饮图折扇面中,我们则可以看见三两佳人相聚,有的在绿荫下对弈解暑,有的围坐一桌,在芭蕉假山旁宴饮。特别是清胡锡.闺兰雅集图卷,多角度描绘数位女子聚集一处时的欣然景象,乍见这幅画作,令人不由想起红楼梦中的“海棠社作诗、螃蟹宴”等欢乐场景,此画较红楼故事也有诗有画、有花有鱼,众人或奏琴或舞蹈,可见金兰相聚一时的雀跃和欣喜总是相通的。

曾经的一个他(曾经的她)(6)

清 夏紫笙 桐荫对弈图轴

蕙风芝露,多样生活

在浙江省博物馆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中,有许多女子晓妆图,画中丽人晨起对镜梳妆、整理仪容,这只是描绘女性对于形象追求的其中一面,除了“梳妆元素”,图中还对其首饰着装也进行了详细刻画。如在清康涛冯夫人像、清冯箕设色仕女图、清顾洛顾韶父女《蕉阴品兰轴》这三幅画作之中的女子,一位手持汉节、身着鲜艳红袍,一位斜倚湖石、身着素雅衣衫,一位铺展画卷、身着烂漫衣裙,倍显明丽动人……无论是庭院中的翠鬟黛眉,还是农事里的布裙荆钗,一身整洁大方的着装不仅为古代女性生活增添着一抹魅力的色彩,也为她们追求并展示美的心境带来蕙风芝露般的诗意。

在这些仕女图中,我们也能发现画中美人的多样生活:妙龄女子精通四艺、亲近自然,贤淑女子浣洗育儿、温润文雅。比如在身处的一方小天地中寻找乐趣的画作,就有描绘“扑蝴蝶”的清设色仕女图、描绘“饮茶”的清陆鹏设色竹里煎茶图纨扇面、描绘“采花”的清顾洛芭蕉仕女屏等,而沉静于岁月中感受温馨日常的画作,则有描绘“女红”的明倦绣图轴、描绘“浣纱”的清浣纱扇面、清浣女图轴,描绘“育子”的清费丹旭听秋啜茗图轴等。故在观赏这些图像之时,因我们如今不再被局限于一室一院,不再只看见一片云、一棵树,从而与画中女子对望之时,更有了岁月更新、焕然新生的深切体悟。

通过“古代女性图像”这一窗口,我们得以观看到“曾经的她”如何生活、如何社交,又是如何怀揣着对美与幸福的追求来经营生活。

而在时光更迭之中,变化的不仅仅是各时代对于女子形象的审美标准,更有女子本身面对生活的“无限力量”——“如今的她”,因具备渊博的学识与远大的理想,刚与柔并济、美与德并行,更具新时代的创新力,进而能够成为城市建设的独特印记,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支撑,成为建设家园的重要担当。

百花齐放,方有丽人风华。

《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15期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张斯絮 刘晓 刘博文

编辑:刘博文 许博文(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