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毛主席都创作过咏菊的作品,只不过李世民是诗,毛主席是词。我们看看李世民和毛主席的咏菊作品孰优孰劣。

先上李世民的《赋得残菊》诗一首: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首先破题,李世民写的是残菊。残菊就是衰败的菊花。李世民在其另一首《山阁晚秋》中写道:“疎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白居易在《晚秋夜》写道:“花开残菊傍疎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陆游在《残菊》中写道:“残菊一枝香未残,夜窗拈起百回看。”李煜写道: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周董唱道,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都泛黄。

可见凡是写残菊的,格调都比较凄凉,境界都比较哀伤。但是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他写的残菊肯定跟那些骚人墨客是有区别的。我们先看《山阁晚秋》这句,残菊犹承露。虽然是残损衰败的菊花,可是依然有清晨的新鲜露水在滋润着。

李世民这首咏菊诗是谁写的(李世民这首咏菊诗)(1)

百度百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由此可见李世民和毛主席的这两首诗词,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吧。

李世民这首咏菊诗是谁写的(李世民这首咏菊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