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全篇解读(谁道是神鬼奇听)(1)

《山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文化典籍,是一部公认的千古奇书。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

《山海经》十八卷共分《山经》《海经》两大部分,内容各有侧重。《山经》五卷按方位叙述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山川水系,动物、植物、矿物、祀神的典礼仪式,以及各山山神的形貌、职司等。

《海经》中的《海外经》四卷,主要写了海外各国的奇人异类、怪鸟异兽,也记载了一些古代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刑天断首等。《海内经》四卷主要记述了海内的山川地理、异人异物、帝王世系、器物发明等。《大荒经》四卷主要记载了自黄帝以迄夏末的神话传说,如鲧禹治水、禹杀共工、黄帝战蚩尤等。

山海经全篇解读(谁道是神鬼奇听)(2)

历朝历代对《山海经》的性质和主要内容的定位:

西汉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论其性质时说: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年止,祯祥之所隐,四海之外,绝哉之国,殊途之人。并将《山海经》看作是地理书。

后世历代典籍比如《隋书经籍》《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等史书都将《山海经》列为地理类。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山海经》归入术数略的形法类,认为此书是“大举九州之势”而求其“贵贱吉凶”是巫卜星相性质的书。而《宋史~艺文志》将《山海经》列入史部的五行类。

明朝的胡应麟将《山海经》看作是神怪之类的书,他在《四部正讹》中说《山海经》古之语之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山海经》列入子部的小说家类。清末的张之洞则将《山海经》看作历史著作,他在《书目答问》中将《山海经》列入古史类。

山海经全篇解读(谁道是神鬼奇听)(3)

到了近现代,很多著名学者对此书又有了新的看法和定位。鲁迅认为《山海经》是巫书。

盾在《中国神话ABC》中指出,《山海经》是一部包含神话最多的书。

袁珂指出《山海经》匪特史地的权舆,乃亦神话之渊府。

吕子方认为《山海经》涉及面广泛,诸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医药、疾病、气象、占验、神灵等内容,涵盖绝域遐方、南山北地、异闻奇见都兼书并录,无所不包,是一部名物方志之民收,是我国最早的类书。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31000字,记载了约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400多种神奇怪兽。

《山海经》的首要价值在于它的地理价值,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先民原始信仰和祭祀活动的宝贵资料。

山海经全篇解读(谁道是神鬼奇听)(4)

《山海经》中还载有大量宝贵的科学研究资料。比如天文、历法方面。

医药学方面,据吕子方统计《山海经》载录的药物数目,动物花76种。植物花54种共137种。所以有人也将《山海经》称为一部上古的科技史。

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先有图后有文,《山海经》是山海图的文字说明。《山海图》最初是被铸在九鼎上的,春秋战国时在战乱中九鼎失踪,图与经却存了下来。

东晋学者郭璞对《山海经》进行了全面的校订和注释,这是《山海经》最早的注本。

现存《山海经》古刻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刊刻本。

作者简介:柳七公子,另用笔名柳如眉,山东省作协会员,已出版作品《萧何的奋斗笔记》《待我相思放下,许你浪迹天涯》《最美流年遇见最美古诗词》《一宵冷雨,半世浮萍:纳兰容若词传》等作品。喜欢我的文,欢迎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