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可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顺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气时再将肌肉收缩。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呼气时再将它放松。呼吸在这种方式下会变得轻缓,只占用肺容量的一半左右。舌尖轻轻顶住上腭。逆呼吸与顺呼吸的细微差别:呼吸只涉及下腹部肌肉,即紧靠肚脐下方的耻骨区。吸气时轻轻收缩这一部位的肌肉,呼气时放松。

100条穴位口诀(永字养生功法气沉丹田)(1)

原理

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又是重要的养生之道。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肺细胞平展面积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 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坐办公室的人,由于坐姿的局促和固定,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机体的耗氧量很大,进而造成脑部缺氧。于是白领们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办公室综合征。

胸式呼吸方式:

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所以学会呼吸,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我们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充沛了。以下方法能帮你判断自己的呼吸方式是否健康: 如果吸气时胸部和腹部收紧,呼气时反而鼓起,则说明呼吸方式错误。

腹式呼吸特点:

能够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而膈肌的运动直接影响肺的通气量。研究证明:膈肌每下降一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250至300毫升。坚持腹式呼吸半年,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四厘米。这对于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好处,是老年性肺气肿及其他肺通气障碍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

第一,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改善心肺功能。

第二,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降低患肺炎的可能。

第三,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它能改善脾胃功能,有利于舒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腹式呼吸可以通过降腹压而降血压,对高血压病人很有好处。

第四,安神益智。

第五,腹式呼吸会拉伸腹部表皮肌肉,长时间使用腹式呼吸会导致腹部表皮增大,出现腹部类肥胖梨型,不容易减掉。

腹式呼吸注意事项:

第一,呼吸要深长而缓慢。

第二,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第三,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钟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

第四,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

第五,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每天练习1—2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练到微热微汗即可。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50—100次。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咽。

腹式呼吸好处:

一般哺乳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加大了消化系统的动力,进而增强、激活其功能,利于排除聚积在肠道毒素及内应力的释放。

为什么腹式呼吸对生命如此相关?因为腹腔内藏着除心、脑、肺之外的全部脏器。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及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并拥有大量的血管神经,因此腹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腹式呼吸,促进腹腔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腹式呼吸好处还在于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起到加速毒素的排出,减少自体中毒,而达到减慢衰老的目的。此外,对结肠癌及痔疮的预防也卓有成效。

另外,腹式呼吸还包括盆腔运动,即在作腹部大呼吸的同时,配合收肛及舒肛运动以及缩腹上举,目的在于促进盆腔血流,因为盆腔中的脏器涉及到人的内分泌系统、生殖泌尿系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腹式呼吸无论在跑、走、坐、卧工间课余时皆可进行。此功方便易行,如每日坚持下去,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

100条穴位口诀(永字养生功法气沉丹田)(2)

永字养生功法特有的腹式呼吸内脏协调效应:

“永”字养生功法锻炼在客观上能产生一种“内脏协调”效果,因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治疗五脏虚弱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练永字养生功法时的腹式呼吸“气势鼓荡”使内脏蠕动加强,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由于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自然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永”字养生功法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使胸廓开合起伏、气势鼓荡,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动,有利于肺的肃降。通过吐故纳新,不但充实了“宗气”,而且肺朝百脉,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动,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动。

练拳时要求保持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既锻炼了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又由于横膈运动幅度加大,促进了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强了对腹腔脏器的按摩,促进其功能活动;内脏的运动又可经传入神经将反馈信息传给包括大脑、大脑边缘系统等高级神经中枢,并调整其功能状态,而经调整的脑高级中枢,可再调整外周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100条穴位口诀(永字养生功法气沉丹田)(3)

“永”字养生功法对于治疗五脏虚弱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练永字养生功法时的腹式呼吸“气势鼓荡”使内脏蠕动加强,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由于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自然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永”字养生功法顺应四季的阴阳消长润养五脏,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四脏阴阳调和滋润脾胃,促进六腑代谢。尤其盛夏时节主阳,主生,是四季阴阳消长最具生命力的季节。而“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应时刻培养肾阴之水,降心阳之火。心气明智顺达,五脏六腑自然润养和顺,身心就能强壮,生命才能健康长寿。

“永”字养生功法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依,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顺应夏季气候特征,应使心情清静安闲,不动怒,保持精神康健象夏天一样秀丽旺盛,情志向外升发,融入大自然中。

100条穴位口诀(永字养生功法气沉丹田)(4)

练习“永”字养生功法,就是培养根本,增长功力,增加能源,促进五脏六腑阴阳协调,健康旺盛的过程。练功时精神领起,心气放松,身心内外松沉园实,心神意念充分放开,舒缓从容,神气旺盛,“体松静气内外合;虚实刚柔聚一身”。

“永”字养生功法心、意、气、神、形完整合一:心生意,意领气,气化神,神催形。气劲走向:生于心起于腰,劲分两路,于上是肩、肘、手顺逐而出;于下是胯、膝、脚节节顺达深传入地。运动走劲刚柔相济,发劲时阳刚顺逐,柔缓时阴柔大气,毫无张扬之心强为之意,极富自然韵律之美。胸腹开合,心气顺畅,虚实转换完整劲顺,脊柱旋转轻灵园活,气机宣畅通泄,流汗而不喘气,身轻气爽心旷神怡。

练其身、养其心、除其病、增其功。应自然而为,不可强为,不可过分地追求难度走低架,训练无素伤筋动骨,磨损膝盖伤其筋府得不偿失。既出不了功夫,又不利于身心健康。心不平自伤其气,气不顺则伤其血,血不畅则伤其形,形不正则触其心,伤其心而及其友。过分强为,违逆太极自然之道,德不高则艺难精。

100条穴位口诀(永字养生功法气沉丹田)(5)

《清静经》中讲:“人神好静,惟心扰之,人心好静,惟欲牵之。”调心就是要使心之识神养护元神而不是劳元神。养神调心的具体方法是:临案而立,双腿略开与肩并宽,腿尖微向内扣,双手自然下垂,手心向上,手指相向若怀托一浑圆太极球与丹田前。双目微闭,凝神内视,配合吐纳气息,制耳返听、直逼心跳。舌为心苗,心乃藏神,舌不动则心安,心安则生神;

使舌抵上颚。内视即收目,内观气穴,即通观全身之毛孔。舌抵上颚不动然后心安,心安自然神生;再内视返观以安神。返观相当于努力让自己的识神向内在的元神靠拢。

太极祖师张三丰在《打坐浅训》中讲:“调息要调真息息,练神要练不神神。”这里的“不神神”即指元神。《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对于人体而言,升降、出入的气机运动,是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转化的基本过程。因此,在生理上,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而调神是掌控气机升降与出入的根本,调心养神正是书画养生的优越所在。

100条穴位口诀(永字养生功法气沉丹田)(6)

呼吸是生命的主要表征之一,是生命新陈代谢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宇宙能量运行转换的具体形态,也是人体养生的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古人将呼吸称吐纳。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咝,皆出气也”。

配合调心定神行呼吸吐纳之法:先平心定念,返耳内观,使神定心安然后自然呼吸,吸气时舌抵上颚,以鼻绵长吸入,意想吸气时,似龙吞五岳大海之气,纳于自体,运化全身。呼气时似巨龙吐烟之势,使五岳大海之气向四面八方放射。如此行数廿四遍,使浩然之正气充盈全身。

调息用腹式横隔膜上下运动呼吸法:呼吸时要象老子所述的那样“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做到细、匀、长、深,平稳而悠长;不可胸口起伏,张口纳气,吸气时要舌抵上颚称为“搭鹊桥”旨在打通任督二脉。腭、舌相润,以鼻导气,意想天顶百会洞开,有徐徐正气连绵不断、缓缓涌入,直聚腹中丹田气海。

打开“舌桥”意念留守所吸入之真气聚于下丹田处,吐出全身无用之浊气,平稳呼吸,不存声息;象《尊生八菚》中描述的那样:“出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以养神气。”其动作要领是吸气时似下腹气海有扩张之意,横膈膜向下运动;呼气时,一意留守于气海,固守真气,横膈膜向上运动,缓缓推出浊气出体外。

100条穴位口诀(永字养生功法气沉丹田)(7)

太极理论里“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就是这个意思。

“丹田”是古时修炼者的一种专业术语,丹田分上、中、下三层意思,上丹田在脑部位,亦称“泥丸宫”;中丹田位置在胸部膻中穴位置;下丹田在腹部位脐下三寸处,也叫气海。下丹田是人体精微物质聚集之地,为精之舍。养精以升转而为气,聚会于胸,所以中丹田亦称气室;气升华汇聚于脑,即出神明,所以上丹田又叫神之堂。“气沉丹田”即是要求呼吸之气要沉到下丹田部位,“息息归根”即是此意,下丹田是完成气到炁转化的第一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