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洪波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快要到了,每年母亲节我都会写一篇文章,纪念和缅怀逝去的母亲,我知道小小的文章无法记述母亲平凡而精彩的人生经历,只能说说在我记忆中一些难以忘怀和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故事,本文对母亲精妙的剪纸作品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母亲出生在山青水秀的济南五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母亲十几岁进济南,后来参加了工作,一直为工作和生活忙碌,直到七十多岁以后(74岁)才有时间开始剪纸,不到十年时间,母亲把世间人物,生活百态,花草蔬果,禽鸟走兽用剪纸的方法表现的活灵活现,“神态异妙”,“争奇斗怪”,“精彩纷呈”。
母亲的剪纸作品
剪纸的纹样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弯曲的水滴纹,弯曲的锯齿纹,弯曲的卷草纹,弯曲的火焰纹,弯曲的柳叶纹,弯曲的发须纹…….,由这些纹样剪出的作品呈现出翔飞升腾,旋转玄妙,跳跃律动的直观效果,更为奇巧的是,有些弯曲的纹样竟然与三星堆出土的金箔“太阳神鸟"和金属圆轮上的纹饰相似,相近,相同。母亲剪纸作品有自己的“章法”和“意想”剪法,母亲经常说“剪纸不怕弯,越弯越好看”,作品中优美的弧度,流畅的曲线,游动的“水滴纹”,飘逸的须发纹,旋转的“锯齿纹”……,剪刀纸中走,作品手中留,去留有法,张驰有度,随物赋形,意出剪动,妙裁出花,每一件作品都能看到灵动向上,“谐趣横生”的画面感。
剪纸作品中弯曲的纹样
这些纹样源自母亲没有条条框框的随意剪纸技法,有阴剪阳剪,开口剪,闭口剪,对折剪,随意剪,用普通红纸剪,采用掏剪(闭口剪)方法,遇到厚纸就用开口剪的方法,技法也要随时代发展而有些改变和提高,好技法才能出好作品,随心所欲,认识万千,世间物象,取简剔繁,剪糟留精,眼到心到,意在手到,母亲的剪纸作品中很少用多余的“纸条”把两个纹样连接,(比如人的面部五官),也较少有意识的用“纸外框”连接中间的纹样,而是随意有机的把纹样相互连接起来组成剪纸作品,使观者能看到有左右连惯,上下呼应,通体流畅,鸟翔蝶飞,花开树果,龙腾人舞,“音律跃动”,道法自然,韵味十足,一气呵成的完整效果,这是我母亲剪纸作品的一大特点。
飞禽图
在母亲作品中人物造型占了很大比例,人物发型“设计”的多样性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有旧式辫子,时尚卷发,有的发密如草,有的“疏可见顶”,最为奇葩的是细如丝线的飘逸长发,还有长胡须和长发的组合,难得一见的是大辫子中“斜刺愣”的飘出一片发丝,在生活中也不常见此类发型,丰富的想象力让剪纸作品多姿多彩,“纹样百出”,"精妙纷呈”,趣味十足,我思考的是母亲近八十岁的老人如何想得出,剪得成如此纤细纹样的。
飘逸的发须
这些弯曲的发须纹细如游丝,纸线弯曲飘逸,“栩栩如发”,使我联想到齐白石先生画的贝叶草虫,精细到我只能用放大镜去观察欣赏,母亲剪出的发丝,我也曾好奇的用剪刀试着去模仿,屡试不成,只好放弃。
左图是母亲剪纸作品中鸡的尾部,中图是齐白石先生的牛尾图,右图是徐悲鸿先生的马尾图。
母亲剪“大鸡图”也是得心应手,“轻车熟路”,对大鸡的神态“剪化入微”,冠大腿壮,昂首啼鸣,低头觅食,“呼朋唤友”,多姿多态,最叫绝的是剪了一个大鸡尾巴的作品,艺术家中齐白石画过牛的尾部,网络上称为“牛腚”,徐悲鸿画过马的尾部,鸡的尾巴部位在我看来是很难表现的(当地人俗称“鸡屁股,鸡腚眼”),没想到母亲用剪纸的方式表达的如此完美,堪称经典之作。生活观察细致的人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情节:当大鸡遇到紧急情况飞奔向前而又“急停”的时候,由于惯性和风的作用,大鸡的尾巴会“炸开”(所谓炸开是指动态中的一种急速张开的过程,不是孔雀悠闲舒展的开屏。)。
非常难得的是母亲把这一瞬间用剪纸形式再现出来,源于生活,取材巧妙,“角度独特”,准确到位,形神兼备,憨态可掬。把民俗的素材“剪化”为优雅的作品,由雅到美,由美到“神韵”,这种艺术的延化过程给我影响很大,六、七岁我们可能“输在了起跑线上”六、七十岁,我们可以赢在人生的路上,我母亲的经历给我启示,“有志者事竟成,不论年龄高低,出成绩靠努力,要看付出多少”。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大脑有个活跃期,做某一件事情会比年轻时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仅限于艺术方面),我过去 写文章要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不一定出好词,现在见到或想到某些事物很快就能总结出准确、精练的语句,好象"脑回路"连接简单了,但是“停留”的时间短了,不记下来很快就忘了。
左图是飞蝶图,右图是大鸡图。
每次整理母亲的剪纸作品,都会被一幅幅精饰纹样所感动,也感染着周围的人,有位艺术家称我母亲是东方的女毕加索,母亲的剪纸作品也被编入济南工艺美术史和高等学校的手工教材,荣获多个奖项,有位专家看到作品问是不是我母亲剪的,我说是,问是跟谁学的,师从那位老师,学了多长时间,是不是我姥姥传教给母亲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还真去了农村老家了解情况,母亲在农村大约生活了十七年,姥姥家在农闲时节会织布,染布,姥爷也会做木工活,母亲在家纺线,做针线活,纳鞋底,缝鞋垫,绣荷包,过年剪个窗花,有婚嫁的剪喜字,老家人说母亲“很有活道”。我没有见过我姥姥、姥爷,二位老人过世的很早。农村的生活经历应该是我母亲剪纸技艺的启蒙,到了城市里,手艺让位给了生计,有时间了,生活感悟,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艺思泉涌”,厚积薄发,剪纸多年,佳作连连。
获金奖的作品
我一直在“读”母亲的剪纸作品,其中有一些非常值得我探究的现象,为什么母亲的剪纸纹样与几千年前的图饰类似,剪纸的剪法和取材角度和多位艺术家类同,二十多年前信息量不象现在这样多,母亲也没有见到过别人的作品,母亲的剪纸技艺也仅仅限于在农村那段时间绣花,剪纸样的阶段(农村早期有描摹的剪纸纹样纸本),我个人认为是源于母亲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的真挚,认知的格局,自然界美的瞬间比比皆是,看您能不能剪裁出精彩的画面,眼到,心到,手到,再现的作品还要有独特的个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作品奇巧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优美的图案,动感的纹样,诙谐的情趣……都有惊艳的亮点,通过母亲的剪纸作品看,读懂家人,亲人,身边的人很有必要,因为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更直接和便于了解,同时也更有价值。我母亲对剪纸艺术的认知有着比较高的境界。我会继续读懂母亲精美的剪纸作品,同时,母亲勤奋努力,聪颖睿智,进取创新的精神也会激励着我前行。
2022年4月26日 作于彩润人家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