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创稿

石家庄电力机务段搬迁: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南新城整备车间电子组(1)

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南新城整备场。 杨波摄

人民网石家庄4月29日电 (袁志广)“韩师傅,我们这儿一台车显示器不显示轴温了。”电子组的班组长韩建明一大早刚到单位,就接到整备场检修人员打来的电话,二话没说,拿起检测仪,带着职工及占军马上到整备场登上这台火车头。

只见他和小及将网络总线、通讯线与检测仪相连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在更换问题模块后,故障随之排除……从检测到故障处理,前后只用了10分钟时间。

据了解,多年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南新城整备车间电子组(以下简称电子组)秉承“立足现场,服务生产”的理念,着力解决火车头检修现场难题。

他们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46项,年均节支创效100万元以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年这个电子组刚刚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的殊荣。

石家庄电力机务段搬迁: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南新城整备车间电子组(2)

韩建明认真检查机车部件。 杨波摄

据介绍,该电子组主要负责火车头仪表、电器以及微机系统等部件的检测检修工作,有一段时间,DF7型火车头微机控制系统故障频繁,由于没有检测装置,维修人员只能凭经验更换部件,更换下的机车部件要委托厂家修理,一套微机柜的修理价格就得5万元左右,不仅检修成本高,而且修理周期长。

为解决这一难题,班组长韩建明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检测装置课题攻关,他们费尽周折去厂家生产线学习生产流程,在电器厂门口蹲守技术人员下班“死缠烂打”学习原理过程,搞清了构造原理,搞定了技术的难题,研发出了检测装置的初型。

在检测装置反复试验过程中,正值最炎热的酷暑天,检修库就像一个蒸笼,而火车头内的温度更是高达五六十度,人一进去就成了“落汤鸡”。他们不仅要承受检测装置测试失败的心理压力,还要承受身体压力,面对一次次失败,他们没有放弃,咬牙坚持,经过3个月的反复实验和改进,这一车型的“微机控制故障显示分析仪”通过了鉴定。

使用该装置,可以快速、准确进行微机控制系统的故障定位以及模拟仿真试验。同时,实现了微机控制插件的芯片级修理,更换插件的成本仅需几元到几百元,大大降低了检修成本。该项目参加了国铁集团“五小”创新成果评审,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石家庄电力机务段搬迁: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南新城整备车间电子组(3)

韩建明认真检查机车。 杨波摄

针对火车头轴温报警装置没有装置主机、显示器的检测设备,遇有问题只得更换新整机,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班组长韩建明和组内同志一趟趟地走出去请教专家,一遍遍的查阅有关资料,经过200多次的试验,研制成功了便携式通用型轴温报警装置综测仪。

经过鉴定,他们设计的测试仪不仅可以在车上检测传感器网络状态,还可以作为试验台测试轴报系统配件的状态,彻底解决了轴报装置在线处理及出入厂火车头轴报不能工作的难题,每年可节约成本80余万元。这项成果荣获了北京铁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仪表是眼睛,传感器是神经”。列车运行中司机根据仪表显示来平稳操纵机车。由于现场没有通用型检测设备,传感器回路一直处于故障维修状态,一旦发生故障势必危及行车安全。

为此,韩建明组织人员深入研究,经过反复试验调试,研发了“多功能机车传感器回路检测装置”,实现了多种车型传感器回路的检测状态修,既提高了检修效率,又提升了检修质量。

石家庄电力机务段搬迁: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南新城整备车间电子组(4)

电子组开动脑筋创新攻关。 王勇摄

一枝独秀不是春。为充分发挥电子组的创新优势、人才优势,2018年成立了以韩建明为领军人物的“韩建明创新工作室”。在这个工作室内职工学技术、学业务蔚然成风,涌现出了全国铁路工匠1名、全国铁路技术能手2名、北京局铁路局技术能手2名。

近年来,他们在完成日常检修任务的情况下,针对机车检修现场实际问题,开动脑筋,积极开展职工创新和技能攻关,先后完成了“便携式轮缘喷油装置检测仪”等40多项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

面对响当当的荣誉,他们没有满足。韩建明说:“劳动是光荣的,创造是美丽的。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我们会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地干下去,努力地干下去,为铁路运输事业贡献我们全部的智慧和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