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年味儿#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最怀念的是儿时的元宵节,还没吃过晚饭,鞭炮声便不绝于耳了,我拿出买好的新灯笼,还缠着爸爸用他漂亮的空酒盒再给我做几盏花灯,爸爸一边做,一边嘱咐我去院子里寻适合放蜡烛的小木板,用来挑灯笼的小棍子。一会子的工夫,我就拥有了好几盏造型别致的花灯了,羡煞了一众的小伙伴,我迫不及待的挑着上街去,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花灯挂满了满条街,处处火树银花,绚烂的烟火和烟花早已在空中盛放,此起彼伏,我们村是百余年的鞭炮村,家家户户做鞭炮,烟花炮仗从不用在集市上买,逢年过节,连自己的亲戚亦都省了这一项开销,所以鞭炮和各式各样的焰火便一直不停地燃放到破晓,也并不觉得心疼,大人们笑着说话,男孩子们追追赶赶,女孩子在一起比谁的灯笼好看,忽然一个男孩子跑过来用他的灯笼撞燃了我的灯笼,我哇一下子就哭了。爸妈过来劝慰我,说没事啊,灯笼是不能留到下一年的,就得这样燃了才是最好,我似懂非懂地便也不伤心了。过了一会子,便去奶奶家玩,奶奶家里灯火通明的,堂屋门前两侧的台阶上放着两盏亮着的灯盏。院里的水缸里还游着两只可爱的小鸭子,载着小小的明灯,哇,原来也是奶奶用黏面做的。煞是可爱,天上的月轮洒下温柔的清辉,和着院里流泻的灯光,蜡烛的烛光,灯盏上蘸了香油的火柴棉芯的微光。就这样,就这样,幸福地进入了梦乡。

正月十六天还没完全亮,乡亲们就不约而同地聚在了村里的街头巷尾,十字路口,一个个抱来了棉花秧子,芝麻秸秆,我们要烤火了,噼里啪啦的火焰,四周围满了人,大人们说烤烤火可以祛除一年的疾病,一边烤一边说,“烤烤手,活到九十九”。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烧灯盏,灯盏是用黏面,黄豆面,白面粉做的,黏黏甜甜的,我们把做好的灯盏一个个扔进去,添柴禾,小孩子们拿着树枝在里面翻上翻下,寻宝似的,一个熟了,又一个能吃了,我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欢呼雀跃着,终于可以吃了,小孩子互相争抢着,吃的满嘴满脸黑乎乎的,吃的意犹未尽,最后还要舔光手指上残存的一点。听老人们说,吃带灰的灯盏眼明,吃完烤完火我们就各自欢喜的回家了,回家妈妈早已煮上了饺子,还有好吃的蔓菁,这是提前挖好,十六煮饺子一起吃的,根部像人参又像萝卜的植物,吃了蔓菁不生杂病。吃完饺子,村庄的媳妇们要去田里的井边手拉手前绕六圈,后绕六圈。我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却也敬畏。孩子们呢就去田野上耍玩,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再走回家,也是走百病的意思。回来时街上庙上聚满了人,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伴着鞭炮声声,锣鼓喧天,年就过去了~~

月亮还是那轮月亮,烟花依旧绚烂,可仍旧觉得冷冷清清的,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为了简单、高效,我们省略了越来越多的仪式,为了生活,我们也牺牲了生活。

回归童年的元宵节(儿时的元宵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