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魏国人。当年曾经与苏秦一起跟随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经典事迹(历代智谋通鉴张仪)(1)

  张仪学成后便游说诸侯。有一次,他跟随别人参加楚国宰相的酒宴,酒喝到中途,楚相的一块玉璧忽然不见了,楚相的门下怀疑是张仪偷去的,便一起将张仪提住,把他很狠地鞭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服,最后只好把他释放了。他的妻子说:“唉!如果你不去读书,不到处游说,哪里会招惹到这样的耻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啊!”张仪说:“这就足够了!”  那时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而得以邀约诸侯合纵联盟,但又恐怕秦国会抢先向诸侯发动进攻,使盟约受到破坏而导致合纵失败。他为找不到可以出使并阻拦秦国的人而忧虑,于是,就派人暗中启发张仪说:“您过去与苏秦是好朋友,如今苏秦已当政,你为什么不前去拜访他,以求实现你的愿望呢?”张仪便去到赵国,上门求见苏秦。苏秦却吩咐门下的人不要替张仪通报,又想办法使张仪几天都不能离开。不久,苏秦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们吃的酒食。接着,又多次数落他说:“凭着你的才能,却让自己落到这般穷困的地步。我难道不能推荐你而使你富贵吗?只是你不值得我收留罢了。”张仪只好告辞离开了。张仪这次来投奔苏秦,自以为苏秦是自己的老朋友,可以求得一些好处,但想不到反而被苏秦侮辱了一番,心里十分恼怒。他盘算各诸侯没有哪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够让赵国吃苦头,于是就进入秦国。

张仪经典事迹(历代智谋通鉴张仪)(2)

  苏秦事后告诉他的门客说:“张仪是天下的贤能之士,我远远比不上他。如今我有幸先受到重用,而能操纵秦国政权的,只有张仪可以做得到。但是他太贫困,没有什么凭借以求引荐。我又担心他因此而沉溺于一些小利益而不能成就大事,所以召他来故意侮辱他,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你替我去暗中侍奉他。”苏秦便告诉赵王,拨出金币、车马,派人偷偷地跟随张仪,与他投在同一个客舍里,慢慢地接近他,并送给他车马和金钱。总之,凡是他想要用的东西,都为他供给,而又不向他透露真相。张仪终于因此而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任用他为客卿,和他一起谋划攻打诸侯的事。  苏秦的门客就向张仪辞行。张仪问:“我是因为依靠了你才得以显达的。正要报答您的恩德,您为什么要离开呢?”门客说:“知遇您的人,并不是我,而是苏秦先生。苏秦先生担心秦国会攻打赵国,挫败合纵的盟约。又认为除了先生您以外没有谁能够得到秦国的国政,所以才故意激怒您,又暗中派我供给您费用,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得到了秦国的重用,所以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听后,感慨地说:“唉,我处在苏秦的智术之中而点也没有察觉,我比不上苏秦先生不是很明显吗!我刚刚受到任用,怎么能去谋伐赵国?请您代我拜谢苏秦先生,苏先生在那里,我怎么敢妄言攻赵?况且有苏秦先生在,我张仪难道能不自量力和他作对吗?”张仪担任秦国宰相后,写了一封信给楚国宰相,警告他说:“当初我跟随别人参加你的酒宴,并没有偷走你的玉璧,而你却狠狠地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住你的国家,我将要盗走你的城邑哩!”  秦惠王十年,派进公子华和张仪困攻魏国的蒲阳,并占领了它。张仪接着又劝说秦王把蒲阳还给了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当人质。张仪又趁机劝说魏王道:“秦王对待魏国十分宽厚,魏国不可以不讲礼义。”魏国于是就把上郡、少梁献给秦国,以答谢秦惠王。秦惠王便任命张仪为宰相,并将少梁改名为夏阳。  张仪在秦国当了四年的宰相,拥立了秦惠王为王。过了一年,他又担任秦国大将,夺取了陕州,并在上郡构筑了防务要塞。两年之后,秦王派张仪前往啮桑与齐国和楚国的宰相会谈。他从东方回国之后,便被免去了宰相的职位。为了秦国,他到魏国去当宰相,想使魏国先侍奉秦国,然后让其他诸侯国仿效它。但魏王不肯听从张仪的安排。秦大怒,派兵攻战了魏国的曲沃和平周两地,背地里对张仪又更加优厚。张仪留在魏国四年,等到魏襄王去世,哀王即位,张仪又劝说哀王侍奉秦国,哀王也同样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通知秦国攻打魏国。魏国与秦国交战,被秦国打败了。  第二年,齐国又前来攻打魏国,在观津打败了魏军。秦国又想乘机继续攻打魏国。先将韩申差的军队打败,杀死了八万多士卒,诸侯各国都非常震惊。张仪就又一次劝魏王说:“魏国国土方圆不到千里,士卒不超过三十万。地势四面平坦,四方与诸侯畅通,彼此间的来往就像车辐连接车毂一样直接,没有名山大川的阻挡。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三百多里,车子奔跑,士兵行走,不花费什么气力就能到达。魏国的南方与楚国的边境相接,西方与韩国的边境相接,北方与赵国的边境相接,东方与齐国的边境相接,士卒要戍守四方的边界,而光是守卫边境堡垒的军队就得不少于十万人。魏国的地理形势,本来就容易成为战场。假如魏国向南而结交楚国而不结交齐国,那么齐国就会进攻它的东面;魏国向东面结交齐国而不结交赵国,那么赵国就会进攻它的北面;魏国不同韩国结交,那么韩国就会进攻它的西面;魏国不亲近楚国,那么楚国就会进攻它的南面;这就是所谓的四分五裂的道路啊!况且诸侯各国进行合纵联盟,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安定,使国君尊贵,使军队强大,使名声显扬。如今,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就是想要统一天下,所以让各诸侯彼此相约成为兄弟,又在洹水的边上杀白马歃血来盟誓,以表示互相坚守盟约。但是,即使是同父母亲兄弟,尚且会有争抢钱财的事情发生,而何况只是想依恃欺诈虚伪,反复无常的这种苏秦留下的策略去结盟呢?它的不可能成功也就是很清楚的了。所以,替大王着想,倒不如去侍奉秦国。假如侍奉秦,那么楚国和韩国就必定不敢轻举安动;没有来自楚国和韩国的祸患,那么大王您就可以高枕而卧,国家也就必定没有什么忧虑了。况且秦国最想要削弱的国家莫过于楚国了,而能够削弱楚国的国家莫过于魏国了。楚国虽然具有富足强大的名声,但实际上是空虚的;它的士卒虽然很多,但是打起仗来却随便逃跑,容易被打败,不能顽强作战。假如魏国发动全军向南面攻打楚国,胜利是必然的。宰割楚国而使魏国得到利益。亏损楚国而归顺秦国,将灾祸转嫁给别人,使自己的国家得到安定,这是美事一桩啊!”魏哀王于是就违背了合纵的盟约,而依靠张仪向秦国请求和解。

张仪经典事迹(历代智谋通鉴张仪)(3)

  张仪回到秦国,再次担任秦国宰相。秦国想要攻打齐国,而齐国和楚国有合纵结盟的关系,于是张仪便出使到楚国去。楚怀王听说张仪来了,便空出最好的馆舍让他居住,并且亲自到宾馆去接见他。张仪劝楚王说:“大王假如真能听从我的建议,关闭城卡,与齐国断绝盟约,我将谋求秦国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给楚国。”楚王听了十分高兴,便答应了他。朝中的大臣们向楚王表示祝贺,惟独陈轸对楚王表示哀悼。楚王十分生气。陈轸对楚王说:“我不这样认为。依我看,商於的土地是不可能得到的,而齐国和秦国可能会联合起来。齐国和秦国旦联合,那么楚国的祸患必定会到来。”楚王说:“你能说说为什么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有齐国的支援。现在假如关闭城卡,与齐国断绝盟约,那么楚国就陷了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看重一个受孤立的国家,而送给他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就必定会背弃大王,结果是楚国既与北面的齐国断绝了交往,又产生了来自秦国的祸患,而齐、秦两国的军队必然会同时进攻楚国。替大王作最好的打算,倒不如跟齐国暗中联合而表面上却断绝关系。”楚王说:“希望陈先生闭上嘴巴,不必再说了,等待寡人得到土地吧。”于是,把相印授给张仪,送给他厚礼。并且关闭城卡,断绝与齐国的盟约,又派遣一位将军跟随张仪到秦国去。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上车时没拉住绳索而从车上摔下来,连续三个月都没有上朝。楚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难道是张仪认为寡人与齐国断绝关系不够坚决吗?”于是,派遣勇士到宋国,借来了宋国的信符,到北方去骂齐王。齐王大怒,情愿降低自己的身份而与秦国结交。等到秦国与齐国联合后,张仪这才上朝,对楚国的使者说:“我有秦王所赐给的土地六里,愿意把它献给大王左右的人。”楚国的使者回去禀告楚王。楚王大怒,派出军队攻打秦国。陈轸说:“我现在可以开口说话了吧?与其攻打秦国,倒不如趁势割地送给秦国,以求与秦国联合兵力攻打齐国,这等于我国割出土地给秦国,再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如果这样做,大王的国家还可以生存下去。”楚王不听,终于派出军队。命令将军屈匄(gài)进攻秦国。秦国和齐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杀死楚军八万人,斩杀了屈匄(gài),最后夺取了丹阳、汉中一带的土地。楚国又再增派军队袭击了秦国,在蓝田展开了大战。结果,楚国大败,于是,楚国被迫制让了两座城邑,以求与秦国讲和。  秦国胁迫楚国,想要得到楚国黔中的土地,并想以武关以外的土地作为交换。楚王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希望能得到张仪。如果得到张仪,我可以把黔中的土地献给秦国。”泰王想把张仪送去楚国,但不忍心开口。张仪就自己请求前往。秦惠王说:“那个楚王怨恨你负约,没有把商於一带的土地送给他,所以,必将杀了你才甘心。”张仪说:“现在是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我跟楚国的大夫靳尚又有很好的交情,靳尚能有机会侍候楚夫人郑袖,而郑袖所说的话,楚王都能听从。况且我奉大王的符节出使楚国,楚国怎么敢杀我呢?再说,假若杀了我而能替秦国得到黔中带的土地,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啊!”于是便出使到楚国去。楚怀王等张仪到了,就将他因禁起来,准备杀死他。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会受到楚王的轻贱吗?”郑袖说:“为什么呢?”靳尚说:“秦王十分宠爱张仪而不想将他交给楚国,现在把上庸带六个县的土地送给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又以秦宫中善于歌唱的女子当做陪嫁,以求赎回张仪。楚王重视土地,又敬重秦国,秦国的女子到来后必将受到宠爱,这样夫人您也就会被废黜了。倒不如赶紧替张仪说情,将他放出来。”于是郑袖从早到晚都对怀王念叨着这件事。楚王于是便赦免了张仪,还像以前一样厚待他。

张仪经典事迹(历代智谋通鉴张仪)(4)

  张仪被释放出来后,还没有离开楚国,就听到苏秦去世的消息,于是便劝楚王说:“秦国与楚国的边境相接,本来是地理形势十分亲近的邻邦。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我将请求秦王派太子到楚国做人质,楚王也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同时也请求让秦国的女子当替大王从事洒扫之事的仆妾,再献上拥有一万户人家的大都邑,作为供大王沐浴费用的地方,使双方水远结为兄弟之邦,终生都不互相攻伐。”当时,楚王虽已得到张仪,但又难以让出黜中一带的土地给秦国,于是,便想答允张仪。屈原说:“过去,大王被张仪欺骗,所以,张仪到了楚国,我以为大王会烹杀他。如今却不忍把他杀掉,还听信他的胡说八道。千万不能这样做啊!”怀王说:“答允张仪的建议可以再次得到黔中之地,这是很有利的事。”终于答允了张仪而和秦国亲善。

张仪经典事迹(历代智谋通鉴张仪)(5)

  张仪离开楚国,接着便去韩国,游说韩王。韩王听从了张仪的计策。张仪回去向秦王禀报,秦惠王封赏给张仪五个城邑,封号叫“武信君”。又派张仪往东去游说齐湣王,往西去游说赵王,还往北到燕国,游说燕昭王。齐、赵、燕三国都接受了张仪的建议,打算臣事秦国。  张仪回去向秦王禀报,但还没有到达咸阳,秦惠王却突然去世了,由武王继位。武王从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等到即位后,朝中大臣大多都说张仪的坏话。诸侯各国听说张仪和武王之间有嫌隙,都背叛连横政策而又实行合纵政策。张仪恐怕会被杀害,于是对秦武王说:“我有一条不高明的计策,希望能献给大王。”武王问:“怎么样?”张仪答说:“为秦国整个国家考虑,必须使东方发生大变化。然后大王才能够乘机多夺取土地。现在听说齐王十分憎恨我,我不管在哪里,他都要发动军队征伐那个地方。所以乞望让我这不肖之人到魏国去,这样,齐国就必定会发动军队攻打魏国。如果魏国和齐国军队在城下交战,彼此都将无法抽身离开。大王就可以趁这空子攻打韩国,进入三川,然后从函谷关出兵而不攻打其他国家,以进逼周朝廷,周天子就必定会献出祭器。大王便可以扶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和户籍,这样,就可以成就王业啊!”秦王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便准备三十辆兵车,送张仪进入魏国。齐国果然发动军队攻打魏国。张仪在魏国担任宰相,一年后死去。  太史公说:“张仪所做的事,比苏秦更不好,但是世人却厌恶苏秦,那是因为他先死去,而张仪通过宜扬暴露他的短处,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使自己的连横政策得到了实现。总而言之,这真是两个可以令天下国家倾覆危亡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