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他人分享我们对颜色的感受。例如,当太阳刚从晨雾中喷薄而出,我们会为出现的一抹红色惊喜;大雨过后,天空的悦目的蓝也同样使我们感到心旷神怡,因为我们都看到了蓝色。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分享的是同一种红和同一种蓝吗?换句话说,你所指的蓝色是否与我所说的蓝色是同一种色彩,没有差别吗?

我们看到的星星一样吗(我们看到的颜色相同的吗)(1)

同样的颜色,有人看不到

其实,也许你把你看到的颜色称之为蓝色,但事实上你看到的色彩却并没有我看到的生动艳丽。你只是和我的描述用了同一个形容词而已,但我们实际看到的却是不一样。或者情况更糟糕,可能我看到的只是个浅浅的蓝,而你看到的却是无比生动的、耀眼的蓝色,比我的蓝内涵要丰富许多了。

我们对色彩的感知来自眼睛后部的传感器,即神经学家称之为感光细胞的地方,是它们帮助我们把外界信息转换为大脑可辨别的电信号。我们有相当数量的感光细胞,大多数人用来感知色彩的感光细胞约有三类,分别用来感知蓝、绿和红,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色光三原色,这些基色再通过叠加形成其他所见色彩。

我们看到的星星一样吗(我们看到的颜色相同的吗)(2)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正常感知这三原色的,比如色盲。常见的色盲为“红绿”色盲,这些色盲患者对红色或绿色感觉能力丧失。对红色感觉缺陷的色盲,看红色为黑色,绿色色盲则是看绿色为黑色。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种“色盲”,他们不表现为对某种颜色的感觉能力的缺失,而是对特定颜色感觉的“扭曲”。与“真色盲”不同,这类患者中有些难以分辨“红-绿”,有些则不能分辨“蓝-黄”,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丧失对一种原色的感知能力。

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病,来自带有缺陷基因的母亲的X染色体。色盲不能辨别五彩斑斓的色彩,只能靠其它的细节比如光影分布或是质地不同来勉强分辨有颜色差异的事物。

同样的颜色,有人看得更多

而另一方面,有些人又对某些色彩高度敏感。科学家称这些人为四色视者,和我们这些三色视者不同,他们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也许普通人很难想象四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视觉专家的描述来窥探下。

视觉学家告诉我们,视网膜上三种类型的感光细胞,每种能分辨100个颜色等级。然后,大脑可以凭借指数递增的方式对这些参数进行叠加,从而让我们普通人分辨出100万种不同的色彩。一个真正的四色视者会在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多出一类感光细胞,其增加的100种颜色等级能在理论上使其分辨出多达1亿多种颜色!对于不同河流,一个四色视者可以通过辨别细微的色差说出它们相对深度和浑浊度,而这于普通人是望尘莫及的。

并且,只有女子才会拥有这种超颜色视觉,这与基因相关,因为控制红绿两种视锥细胞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而只有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只有女性才会拥有真正的四色视觉。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早已拥有四色视觉,但关键的区别是,它们的第四种色位或在红外区或在紫外区,而我们人类仍在可见光区徘徊。

虽然人们依旧看不到红外或者紫外光谱,但却扩展了色彩的丰富度,所以还是可喜可贺的。而对于幸运的四色视者来讲,我们三色视者恐怕就是色盲了,因为我们无法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三幅似乎一致的米黄色油漆作品,三色视者看不出其中的不同,而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这三幅作品掺杂了不同的金黄、灰色和绿色。

所以,当我们同样面对海上夕阳下落的美景,由于感光细胞各有不同,我们眼睛中所呈现的色彩也许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看到,不同的心理

但即便你我都是三色视者,都可以看到绿色树木、红色太阳和蓝色天空,那我们对色彩的内心感受就会是一致的吗?可能未必。因为有些东西只属于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当我们一起看到某些蓝色的东西,我们之间的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我们的所见不仅融合了我们眼睛所接收的信息,还融合了各自的感受和记忆,这可能导致我们对蓝色的理解出现偏差。有人感觉蓝色很冷,有人感觉蓝色很宁静,还有人感觉蓝色很广阔。

其他颜色也是如此,同样的红色,有人看到了兴奋与热烈,有人看到了血腥与残酷;同样的黑色,有人看到了黑暗,有人看到了深刻;同样的紫色,有人看到了忧郁,有人看到了高贵。如此等等。

我们使用相同的词语,用它们来分享彼此的感受,但实际上没人看到完全一样的夕阳景色,也没人对同样的景色有着完全相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可能永远不能体会他人所能看到的独特色彩,因为这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拥有相同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