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这么一个桥段:【郭靖带黄蓉找一灯大师疗伤,路上被渔樵耕读四大弟子刁难,其中书生朱子柳出了一个上联要郭黄二人对下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黄蓉在对出下联前说:“这一联是一口气要得罪渔、樵、耕、读四位。”书生说道:“但求对得工整,取笑又有何妨?”黄蓉笑道:“既然如此,我告罪在先,这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魑魅魍魉你算什么鬼(魑魅魍魉你会念吗)(1)

上联中的“琴瑟琵琶”四个字上半部分均是一样的,每个字两个王字加起来就是八个,故八大王, 而黄容巧妙的对出了“魑魅魍魉”四个鬼字,严丝合缝,极为工整。而且“魑魅魍魉”本不是褒义词加上后面的“各自肚肠”是暗讽渔、樵、耕、读四位不安好心为难他们。

还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准备一个成语,每节课利用十分钟进行讲解,当时找了好久,发现了“魑魅魍魉”这个成语。今天二踢脚为所有读者深入解读一下“魑魅魍魉”这个发音拗口、字形相似的成语。

魑魅魍魉你算什么鬼(魑魅魍魉你会念吗)(2)

魑魅

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

魑,同螭,也同彲。郑玄注释:“魑,猛兽也”,意思就是说:“魑是山林中能害人的怪物。”

魅,同鬽。《说文解字》中写到:“老物之精也”,意思就是说:“魅是老物变化而成精怪。”

《左传文公十八年》写到“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释写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

《 文选·张衡< 东京赋>》中写到“捎魑魅,斮獝狂。”薛综注释写到:“魑魅,山泽之神 。”

魑魅则是山林中各种邪气、怨气经年累月之后变化成的精怪,邪恶伤人。

魍魉

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传说为疫神,是颛顼之子所化,也指沼泽中的水怪。

晋《搜神记》卷十六中写到:“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为疟鬼,一居弱水为魍魉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意思就是说:颛顼的二儿子死后在弱水化作魍魉鬼。

《阅微草堂笔记》中写到:“鸺鶹岁久能人语,魍魉山深每昼行”,这里的魍魉指的是鬼影。

《淮南子·览冥训》中写到“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这里的意思为像影子一样徘徊。

魑魅魍魉你算什么鬼(魑魅魍魉你会念吗)(3)

近代关于“魑魅魍魉”最著名的故事,便是清朝官员作对联怒怼八国联军了。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的议和会上,有个洋人代表公然提出上联要求答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战。”八国联军本以为无人能对此联,想借此羞辱一下清廷.但当时清朝的一位官员昂然对出下联:“伪为人,袭龙衣,魅魑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这幅对联是典型的拆字联。上联“骑”字拆为“奇”和“马”字,“张”拆“长”和“弓”,“琴瑟琵琶”四个字上面有八个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国联军。上联暗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而清朝官员巧用“魅魑魍魉”四个字中的“鬼”都是在边上,暗指侵略者如鬼怪一般犯我边疆,但是双手一合便可缉拿。此对联彰显了我国文化深厚的底蕴,以及爱国志士不甘低头的爱国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