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梁东辉教授
春来草木生,要小心肝火过旺伤及心脑血管健康。那些需要陪做功课的妈妈们更要保重,“吼功”太盛,血压上升,如果碰上畸形的血管,说不定真的会爆血管!
3月29日下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梁东辉教授做客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微课,为大家支招春季的心脑血管保养和疾病防治。他提醒,如今依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而很多时候心脑血管疾病也伴随着焦虑、抑郁等精神情绪问题,“身心同治”很重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通讯员伍晓丹
春季来临“心病”依然要防
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病友都会觉得最危险的冬天过去了,可以松一口气了。梁东辉提醒,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期,一个是在秋冬季,另一个就是春季。
外因:气候忽冷忽热
尤其是岭南地区的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忽冷忽热,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特别是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心梗、脑中风等。所以民间的“春捂秋冻”养生谚语是很有道理的。“春捂”说的就是春季气温刚刚转暖,不宜过早脱掉冬装,因为这时节大暖大寒,早晚温差比较大,过早脱掉冬装,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人体受寒以后抵抗力下降,血压波动大,容易造成心肌耗氧指数上升,加重心脏负荷。
血管受寒冷的刺激会发生痉挛,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人,那些不稳定的斑块会破裂脱落而发生心梗和脑梗。
内因:肝旺情绪不定
除了外部因素,春季“心病”易发也有内因。中医认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中,肝也是属木。春气通肝,肝气旺盛升发。很多有血压高的人,有一个共同的体质特点——肝阳上亢、肝火旺盛。在春天里他们的情绪常常很不稳定,容易发脾气,一发脾气,血压就会增高,也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
春天保护心脑血管做足三点
梁东辉说,健康的身体是需要主动持续养护的,对中老年人,特别是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和高危人群来说,做好季节性的防范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减少发病,降低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春季呵护血管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不要让身体受凉,保暖减轻心脏负荷
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添加和减少衣服,宁愿多穿点,也别冻着。尤其是早晚出门时注意保暖,戴好帽子,防止寒风入侵体内,引起血压波动和血管痉挛,避免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脱落引发心梗脑梗,也减轻心脏负荷。
2.合理饮食,春天多吃芽类蔬菜有助阳气升发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任何时候都要管住嘴,大吃大喝随时可能引起发病。预防心脑血管病,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要做到低油、低盐、低脂、低糖。
春季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饮食可以食用温补阳气、性温升散的食物,比如葱、蒜、姜、韭菜等。豆芽、香椿、嫩笋、菠菜等芽类蔬菜也有助阳气升发。可以多吃洋葱、西红柿、丝瓜、茄子、木耳等,这些食物可抗动脉硬化降脂。可食用甘味补脾的食物,像大枣、山药等。多吃新鲜蔬果,以利于平肝养肝。
3.保持好心情,避免大喜大悲情绪波动
春天是肝旺之时,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性喜调达,恶抑郁,意思是说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有益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可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概率。
千万要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那样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还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那些同时合并有抑郁、焦虑状态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更要警惕。
想“心脏”健康还得关注“心情”健康
时常为了一些日常琐事“心塞”,长久可能会导致真正的“心塞”。梁东辉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同时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心脑血管疾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率非常高。
有研究资料显示:心血管病人伴发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分别达到22.8%和70.9%,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6%,轻度抑郁占80%。精神心理因素是促进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这两类疾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疾病的恶化。
有些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经历了急救、手术等打击,以及患病后的多种不适应等,会导致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些患者各种不舒服,但做遍了各种检查,各种指标却是正常的,这种往往不是“作”,而很可能是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在躯体上的体现。如果不进行干预的话,是很可能会发展为真正的躯体器质病变,也就是真的演变为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提醒,如果家里有人总觉得哪里不舒服,上医院看病又找不到原因的,千万要耐心,多点理解,多点开解,适当的时候也要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日常胸闷心慌按压两个穴位能缓解
梁东辉说,如果患者诊断同时有心血管病和心理障碍的“双心病”,医生要进行对应的双重诊疗、“心身同治”。但家庭和社会也要有相应的支持,患者也要“放宽心”,积极面对疾病,有时不妨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做一做养生保健操、太极拳、八段锦。
如果平时有一些胸闷心慌之类的症状,有什么办法可以临时缓解呢?梁东辉介绍了两个穴位按压的办法,如果遇到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情况,在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自我按摩,有很好的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平时日常按摩也可以起到保健强心、保护血管心脏的作用,患有房颤、早搏、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可以用它来自我调理。
1.内关穴:常按压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之功,被称为保心要穴。有时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乃至晕车不适等,按压此穴都能缓解。
【取穴方法】掌横纹向上三指,两条筋的中点即为内关穴,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拇指按住内关穴,食指按住手臂外侧对应的外关穴,手指垂直向下发力,力度以有酸胀感觉为宜。每次按压20~30秒后渐渐松开,再次发力向下按压。每侧手按压3~5分钟,然后换另一侧对应位置的内外关穴,时间和方法相同。
2.太冲穴:常按压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对高血压、头晕头痛有缓解作用。
【取穴方法】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摩方法】手指按在穴位上向下按压后点揉,力度要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反复按压1~2分钟,做完一侧换另一只脚对应的位置,同样的手法进行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