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来自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专注于班级阅读推进。阅读,在她的教室里落地生根,年复一年地循环往复,她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熊老师以班级共读活动为例,将学生带上阅读之路的方法悉数分享给大家。

熊英老师班主任(熊英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中去)(1)

熊英

高级教师

曾被四川教育杂志社评为“十佳教育阅读推广人”

2020年入围年度“阅读点灯人”

在省市县各类赛课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获得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殊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在几十年教书生涯中,我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在教室里推进班级共读。每带一届学生都会有令人开心的共读故事发生。曾经因讲述班级共读故事,被四川教育报刊社评为“十佳教育阅读推广人”。接到这班学生,我依然带着孩子们晨诵、共读整本书,今天只分享班级共读。

01

诱读激趣,引他上道

多年来我都是带的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接到新一届的学生,我都是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有趣的书,读给他们听,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记得我给有一届学生读的是椋鸠十的《一只耳朵的大鹿》。接到这班孩子,我选择的是法布拉的著作《无字书图书馆》读给他们听。我每天给他们读一小节的内容,就停下来,让他们猜测后续的内容。第二天问他们猜到什么,有时他们还真能猜出个五六分呢。然后再读给他们听,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猜测跟原文相似时,特别兴奋。每天特别期待我的朗读。读着读着,孩子们自己买了书读起来。

接下来,我和孩子们共读了《长袜子皮皮》《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绿野仙踪》《看看我们的地球》等,这类比较有趣图书促进阅读兴趣长久延续。

我们每学期都要结合教材读书吧、单元专题,共读四至五本。

熊英老师班主任(熊英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中去)(2)

02

读书明理,寓教于读

学了课文《芦花鞋》,孩子们喜欢柔软的芦花鞋,对赤脚走回家的青铜满是佩服和担忧。我便带他们读《青铜葵花》。班里有些孩子有性格缺陷,有的胆怯,有的焦躁……我便找他们聊青铜,聊葵花,聊老奶奶……有一个父母离异的娃娃孩子认为青铜比自己幸福多了,羡慕青铜拥温暖的家人。我告诉他:人总是会遇到困难的,青铜有青铜的苦难,你有你的不幸。我带着孩子们去感受青铜一家人的坚韧不屈——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没有放弃追求美好生活。

这次阅读之旅,孩子们似乎明白一些东西。微微,因为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管束,爱玩手机,总是睡眼朦胧不自信的样子。我常和她聊葵花。葵花的遭遇触动了她,葵花的坚韧、勤奋也感染了她。有一天,我发现她在读《你若不勇敢谁会替你坚强》,我表扬了她。不久教室里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经历这次阅读之旅,那些胆怯的课堂上大胆了,那些焦躁的逐渐安静了。特别是薇薇在努力学习了,各科成绩都有所上升。前几天我看见她在重读《青铜葵花》,她的记录本上这样写的:我又一次与坚强勤劳的葵花和善良开朗的青铜相遇了。是青铜和葵花唤醒了她面对困难的勇气吧?孩子们的改变,实在令人欣慰,教育就这样在阅读中悄然发生了。

熊英老师班主任(熊英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中去)(3)

03

阅读丰盈,自我教育

五年级开始我要求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阅读。上学期,我们班共读了《水浒传》《柳林风声》等五本书。读《水浒传》时,每两天阅读二至三章回。第一天阅读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第二天带着问题回读,书写阅读收获。

我们一边读一边研讨,我引导他们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那些英雄好汉的行侠仗义固然值得欣赏,但是他们有时候不问青红皂白,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的行为是不可取的。素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这样引导他们阅读,他们就会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章章地读完后,我们上了一堂《水浒传》阅读分享课。课堂上,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分享故事,探讨人物性格特征,讨论北宋灭亡的历史原因——他们在书中也找到了蛛丝马迹——皇帝听信谗言,重用奸佞小人,等等。他们还通查阅其他书籍或网络,补充阅读发现了宋朝的国策就是重文轻武。

他们对那些贪官恶霸深表厌恶;对那个听信谗言重用高俅之流的皇帝也颇有微词;对行侠仗义的英雄满是敬佩……阅读研讨中,他们也领悟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这一题思想。

我常给孩子们讲: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生活,将阅读与生活打通。《柳林风声》是一本关于友情的书,是一本关于家的书,也是一本书写美景的书。读完这本书,我们讨论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爱自己的家吗?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地阐明了自己友谊观。有说互相帮助真诚相待的才是真正的友谊;有说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是真正的友谊;有说形影不离乐意分享的是真正的友谊;有说能指出缺点并帮他改正的是真正友谊……随后,孩子们拿起笔写了《我和我的朋友》和《我爱自己的家》两篇习作。从读到写的活动将孩子们的阅读与生活打通了。

我们共读《重返春秋战国》那段时间,孩子们明白了今天的大中国是要感谢秦始皇。在这样的阅读研究里,自然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读完《重返春秋战国》不久的一天,懿轩兴奋跑来告诉我他买了同一系列的《细说两宋》和《探秘清朝》两本书在读。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当孩子自己选书、购书阅读的时候,自主探寻、自我教育就开始了。从阅读走进生活,孩子们越来越娴熟。之前我提供周末习作题材,这学期他们自由书写生活。结果他们的习作异彩纷呈。听听这些题目:《这对母女真逗》《有趣的星星》《可怕的新冠》《家常便饭》《一颗默默无闻的花生——读〈西游记〉有感》《蚂蚁的丰碑》《春困》《盛夏青桂》……

孩子们的志趣也因阅读而逐步形成。圻因喜欢《三国演义》而研究三国人物,他写的《三种人生三种选择》,讲述了竹林七贤中山涛等人的故事。懿轩因读《水浒传》而成了宋朝迷,以至于把《细说两宋》读了十几遍,他的笔下出现了《宋末三杰》。他还由此爱上了历史题材的书籍前段时间他在读《宠爱隋唐》……孩子们这样读着写着,时有小作见诸报端,前几天悦涵的《又见槐花开》发表于《留守儿童报》。

因为感兴趣而阅读,因为阅读而培养志趣,因志趣而成就人生,孩子们就是这样在阅读中自我教育的。

熊英老师班主任(熊英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中去)(4)

04

假期共读不打烊

寒暑假是阅读的黄金时间,不容错过。去年寒假,给孩子们推荐了六本书。其中共读《西游记》和《呼兰河传》。我拟定了详细的共读计划和研讨的问题。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参与方式完成《西游记》共读。前面十二天孩子们独自阅读相应的章回,绘制思维导图,后四天,要求孩子每天回读相应的章节,与家人一起讨论相关问题,并记录下来。我在孩子们与家长完成讨论的第二天,把自己对那些问题看法以讯飞形式分享在群里。孩子们与家人阅读讨论有时发生在餐桌上,有时发生在散步的路上……

说到这里,我要感谢“远川”,在与孩子们一起共读路上我有向远川借力。《西游记》问题的设置我就参考了去年暑假远川阅读平台上发布的“阅读指导成长营——《西游记》”里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研讨将孩子们的阅读与生命打通了,潜移默化教他们做人。比如孙悟空与牛魔王原本是结拜兄弟,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呢?通过阅读研讨,孩子们发现孙悟空与牛魔王的人生格局不同:(1)孙悟空喜欢折腾有理想抱负,而牛魔王却安于现状贪图享乐;(2)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品不同,孙悟空正直善良有担当,而牛魔自私自利不仗义;(3)他们社会圈子也大不相同,孙悟空走的时候上层路线,接触的都是正能量的人,牛魔王的接触大都是负能量的人。讨论三打白骨精的团队分裂与重建,让孩子们明白团队合作很重要。

熊英老师班主任(熊英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中去)(5)

05

走上自由阅读之路

一本本地读下来,孩子们的阅读量逐渐增多,阅读习惯也逐步养成。共读只是阅读的底线。如今,阅读成了我班孩子的每日必修课,大部分孩子走上了自由阅读之路。共读的书统一购买,或统一从学校书屋借来。自由阅读的书家长自行准备(或购买或县图书馆借阅)。我每学期都要给他们推荐一大串儿书供他们选择、购买。孩子们相互借阅,教室里常常是几十本书在漂流。《少年读史记》《森林报》《哈利波特》《绿野仙踪》《根鸟》《汤姆叔叔的小屋》《外星人》《俗世奇人》《小红马》《银河铁道之夜》等书籍都深受孩子们喜爱。沈石溪、杨红樱、西顿、椋鸠十等作家在我们教室也比较受欢迎。

有时,我随便的一句话就能把他们带上阅读之道。上《鸟的天堂》介绍巴金,我讲了自己曾经阅读《家》的经历,几天之后,居然有孩子抱着巴金的《家》在阅读。在上《青山处处埋忠骨》介绍魏巍,有孩子在自主阅读来《谁是最可爱的人》。

孩子们的阅读是见缝插针——下课时、等饭吃时、睡觉前、写完作业时……每周有一节自由阅读课。

阅读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之门,我总能在孩子们的记录本上看到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语言。共读《童年》时,子萱记录了这样一段话:我不喜欢高尔基外祖父的家,整个家庭充斥着家庭暴力——男人打女人,大人打小孩,两个舅舅殴打舅妈。唉!不晓得幼小高尔基会不会受到影响。《童年》共读到第十章时,悦涵这样记录的:高尔基是不幸的,他的童年是苦难的、黑暗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心地善良、宽宏大量又智慧的外祖母。外祖母就是高尔基黑暗童年的一道光。靖涵自主看完了《驴子的回忆》时是这样说:“人们总说‘蠢得像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有些人还没有驴子聪明呢!驴子有一颗能感知幸福与不幸的心。”

熊英老师班主任(熊英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中去)(6)

阅读,胜过千言万语的训导说教。孩子们手捧经典,缕缕书香润童心,阅读深耕助力他们健康成长,教育也在无声之处发生了。

,